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ppt课件
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ppt课件
精选版
20
【实验实室验检室查及及其其他他检检查查】
血清白蛋白浓度↓,最突出表现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灵敏表现早 酶活性测定:多种酶活性↓ 其他:血糖、微量元素等
精选版
21
【诊断要点】
1. 年龄 2. 喂养史 3. 临床表现 4. 实验室检查
精选版
22
【治疗要点】
① 早发现,早治疗 ② 综合治疗:
肢→面部 ③ 腹部脂肪的厚度是判断其程度的重要指标 ④ 严重的皮包骨,状如老人 ⑤ 分度与分型
精选版
15
分度与分型
临床分度 临床分型
轻度营养不良 中度营养不良 重度营养不良 体重低下型 生长迟缓型 消瘦型
精选版
中度营养不良
重度营养不良
16
婴幼儿营养不良分度标准
营养不良程度
Ⅰ度(轻) Ⅱ度(中)
Ⅲ度(重)
(2)中重度: 能量40~60 kcal/kg•d 到120~150 kcal/kg•d 蛋白质2g/kg·d~(3-4)g/kg·d
(3)维生素及矿物质:蔬菜水果
精选版
26
【护理措施】
(4)鼓励母乳喂养 进食困难的可滴管、鼻饲 (5)建立良好饮食习惯 (6)注意观察喂养效果:根据效果调整喂养方式
②增加免疫力
重度营养不良患儿:输新鲜血浆或球蛋白
精选版
29
【【护护理理措措施施】】
4.观察病情 ① 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低血糖、维生素
A/D缺乏等 ② 观察治疗效果:
进食及食物耐受情况 记录进食日记 小儿体重身高等情况 定期进行生长发育监测,
调整饮食,补充营养物质; 祛除病因; 促进消化; 治疗并发症。
精选版
23
【常常见见护护理理诊诊断断//问问题题】
1.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能量、蛋白质 摄入不足和(或)需要、消耗过多有关
2. 有感染的危险 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3. 生长发育迟缓 与营养物质缺乏,不能满足生
长发育的需要有关 4. 潜在并发症: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低血糖、维
(每周测体重、每月测身长)
精选版
27
【护理措施】
2.促进消化,改善食欲 ① 用助消化药,补充消化酶 ② 遵医嘱用蛋白质同化激素:苯丙酸诺龙 、 胰岛素和锌制剂 ③ 中医理疗
精选版
28
【护理措施】
3.预防感染
①预防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感染
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做好皮肤、口腔护理 采取保护性隔离
低体温
精选版
12
【临床表现】
1. 体重不增或下降 2. 皮下脂肪减少至消失 3. 各系统功能紊乱 4. 并发症
精选版
13
【临床表现】
1. 体重不增或下降
体重不增(最早表现)
体重下降
身高增长缓慢
长期中重度营 养不良会造成
身材矮小
精选版
14
【临床表现】
2.皮下脂肪减少至消失
① 消瘦、皮下脂肪逐渐减少甚至消失为特点 ② 皮下脂肪减少顺序: 腹部→躯干→臀部→四
脂肪消耗→血胆固醇↓→脂肪肝
相对总水量↑→水电解质紊乱
精选版
9
组织器官功能障碍
膳食供给不足 (原发)
营养素缺乏
疾病(继发)
体内贮存下降→
组织营养
精选版
10
抑制与烦闹不安 便秘或腹泻、纳差
血压下降,脉细弱 胸腺、淋巴组织萎缩,Ig↓
精选版
11
【病理生理】:新陈代谢异常
提示近期或急性营养不良
轻度: x 2SD;重度 x 3SD;介于2~3SD为中度
精选版
18
【【临临床床表表现现】】
3.各系统功能紊乱
① 外观骨骼肌肉 ② 神经系统 ③ 消化系统 ④ 循环系统 ⑤ 免疫系统
精选版
19
【【临临床床表表现现】】
4.并发症
① 最常见并发症:营养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 ② 维生素缺乏:最常见的是VitA/D缺乏 ③ 感染:上呼吸道感染、鹅口疮、腹泻 ④ 自发性低血糖:不及时救治可呼吸衰竭死亡
精神状态
正常
烦躁不安
萎靡,反应低下,抑制与烦躁交替
精选版
17
营养不良分型
1.体重低下型:年龄别体重<同龄同性别(均数 减2个标准差)
反映过去或现在有营养不良,但不能区分急、慢性
2.生长迟缓性:年龄别身高<同龄同性别(均数
减2个标准差)
x
提示过去或长期慢性营养不良
3.消瘦型:身高别体重<同龄同性别(均数减2个 标准差)
第五章 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康金凤
精选版
1
内容
精选版
2
第一节 蛋白质-能量营养 障碍患儿的护理
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二、儿童单纯性肥胖症
精选版
3
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
简称营养不良,是因缺乏能量和(或) 蛋白质引起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 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主要表现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或水 肿,伴各器官功能紊乱。
精选版
4
临床上常见3种类型:
消瘦型 能量供应不足为主 浮肿型 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 消瘦-浮肿型 介于两者之间
精选版
5
精选版
6
【病因与发病机制】
1 .喂养不当
母乳不足/突然断奶/饮食习惯不良
奶粉配置过稀/长期喂淀粉食物
病 2.消化吸收障碍 消化系统解剖异常
因
消化系统功能异常
3. 需要量增多
疾病恢复期
生长发育快速阶段,双胎、早产儿
4. 消耗量过大:
糖尿病、甲亢、恶性肿瘤
精选版
7
病因
食物摄入不足或不充分
食物吸收不足
营养不良
食物供给不足
饮食习惯不良 疾病
精神因素
代谢异常
精选版
8
发病机制
蛋白质不足
负氮平衡→总蛋白↓→胶体渗透压↓→水肿
白蛋白↓酶功能↓ →代谢低下 Ig↓→免疫低下
能量不足 → 糖原消耗→低血糖
体重低于正常均值 15%~25%
25%~40%
40%以上
腹部皮褶厚度
0.8~0.4cm <0.4cm
消失
长期、严重→→身长不增、或缓慢 身高(长)
正常
低于正常
明显低于正常,常低于P3(均数减3个标 准差)
消瘦 皮肤 肌张力
不明显 干燥 正常
明显
皮包骨样
干燥、苍白 苍白、干皱,无弹性,可出现瘀点
明显降低、肌 肌张力低下、肌肉萎缩 肉松弛
生素A/D缺乏 5. 知识缺乏(家长) 缺乏营养知识及育儿经验
精选版
24
【护理措施】
1. 饮食调整 2. 促进消化 3. 预防感染 4. 观察病情 5. 一般护理
精选版
25
【护理措施】
1.饮食调整
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 添加,直到恢复正常。
(1)轻度: 能量60~80kcal/kg•d到140 kcal/kg•d; 蛋白质3g/kg·d~(3.5-4)g/kg·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