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厂对标实施方案

电厂对标实施方案

电厂对标管理实施方案对标管理工作是运营转型的再次启动和进一步贯彻深化,按照公司对标要求,为全面提升热电厂各项经营管理水平,制定热电厂对标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热电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运营转型为载体,以“创电网一流发电厂”为奋斗目标,从安全环保、生产运行管理、设备管理、干部员工队伍建设四大方面,与先进企业对标,分析寻找自身差距,制定和落实“创电网一流发电厂”的方案和措施,持续改进、不断超越,全面提高电厂各项管理。

二目标根据*****公司安排,为确保“热电厂2014年管理创效500万”,热电厂提出“创电网一流发电厂”的奋斗目标,并提出了“四个一流”:A、一流的安全环保。

安全管理最终奋斗目标实现全员化。

具体指标:2014年无轻伤以上事件,污染物排放达标100%2014年安全二级企业标准(电监会)评价得分≥90%;2015年安全二级企业标准(电监会)评价得分≥95%;B、一流的生产运行管理。

主要体现生产运行成本指标为供电标煤耗、机组运转率。

2014年供电标煤耗达到375g/Kwh,运转周期达到120天;2015年供电标煤耗达到372g/Kwh,运转周期达到150天;2016年供电标煤耗达到369g/Kwh,运转周期达到180天;* 完成以上目标,在2014年目标基础上,力争节约供电标煤1g/Kwh,管理创效228万元。

机组运转周期在2014年目标基础上,延长2天管理创效160万元。

以上是一类大指标,以下是二类指标:2014-2016年运行各项生产参数指标:排烟温度、飞灰含碳量、底渣可燃物、烟气含氧量、主蒸汽压力、主蒸汽温度、再热蒸汽温度、冷态启动用油、真空、给水温度、补水率、高加投入率、一次风机耗电率、二次风机耗电率、引风机耗电率、给水泵耗电率、凝结水泵耗电率、循环水泵耗电率、输煤系统耗电率等运行指标接近或达到全国一流。

(详见后指标体系)C、一流的现场设备管理。

做到现场管理目标,全覆盖无死角。

2014年生产现场管理6S标准达标率>96%2015年生产现场管理6S标准达标率>97%2016年生产现场管理6S标准达标率>98%* 通过精细化管理,消除浪费创效100万元。

D、一流的干部、员工队伍建设。

2014年底实现以下目标:1、1个专业培训教室2、1个专业资料室(专业书籍+专业报刊)3、培养5名后备干部、5名专业工程师、22名操作能手4、精简运行队伍(2014年减8人,2015年减7人)最终通过2-3年的持续努力,使热电厂的各项生产运行管理水平得到全面大幅度提升,指标接近或达到国内电力行业一流水平,多数指标稳定保持在行业中上游水平,达到“创电网一流发电厂”的目标。

(所谓“接近”或“中上游水平”主要是针对电厂东锅第1代锅炉部分参数目标要求根据自身情况量身而定)三总体原则1 对标管理工作是标准化管理、精细化生产的深入推进,是深入开展运营转型工作的有效载体,要充分运用运营转型的工具、方法来推动对标管理工作。

通过PDCA循环,动态对标,持续改善。

2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观。

根据循环流化床锅炉以及135MW 机组的最新发展状况和自身实际,按照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适度超前的思路,动态选定阶段性指标。

既不随意选择低标准,也不设定过高目标和提出不切合实际的口号。

针对东方锅炉厂第一代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效率低的特殊原因,可以外部对标的与外部对标,不能与外部对标的与内部最佳实践值进行对标,动态调整目标不断提高。

汽机、电气及辅助设备按照同区域、同类型、同容量的三同原则选择对应的机组进行对标。

3以指标找差距,以差距查管理,以管理促提高。

建立完善对标管理的指标体系、标杆体系、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和考核体系,坚持“对照先进、查错纠弊、持续改善、不断超越”,系统提升热电厂综合管理水平。

4 建立对标管理工作长效机制,不断完善管理标准,总结对标管理经验,注重正向激励机制,将对标管理纳入岗位、薪酬的考核机制。

5 对标是一个不断完善和丰富的过程。

对标内容按照从点到面,从易到难,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推广,争取2014年底实现全面对标。

方案中初步确定部分重点标杆按计划实施,将进一步从多方面完善对标体系。

四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1 组织体系1.1对标管理领导小组1.1.1组长:1.1.2 副组长:1.1.3 成员:1.2 对标管理办公室对标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对标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对标管理的日常工作。

1.2.1 主任:1.2.2 副主任:1.2.3 成员1.3.1 执行小组1.3.1.2 发电车间执行小组:组长1.3.1.3 检修车间执行小组:组长1.3.1.4 化学车间执行小组:组长1.3.1.5 燃料车间执行小组:组长2 责任体系2.1 对标管理领导小组的职责2.1.1负责对标管理的组织领导工作,提出对标管理目标。

2.1.2安排、部署对标管理的相关工作。

2.1.3每月听取对标管理办公室对对标管理实施情况汇报,指导对标管理工作,组织对标项目小组就对标管理中的难点进行重点突破。

2.2 对标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2.2.1 生产技术科、经营科、安环科是对标体系的二级责任部门,负责对标管理的日常工作。

2.2.2 根据电厂年度对标管理的要求,负责指标管理和对指标进行分解,负责对标过程控制和动态管理。

2.2.3 每月负责对标完成情况整理、分析和逐级上报工作。

2.2.4 负责组织开展技术攻关,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2.2.5 完成对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任务。

2.2.6 每月对各生产车间对标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

每月召开对标分析会,对月度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2.2.7 负责对标管理过程控制,不断降低煤、水、电、油等资源的消耗水平,对检修费用、消耗性材料等费用实施控制,并对各车间对标情况进行汇总、对比、考评。

2.2.8 负责收集整理对标管理过程中卓有成效的管理理念、措施、方法,并推广应用。

通过最佳实践的推广,放大指标对标管理效果。

2.2.9 每月听取各车间(科室)对标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并进行检查、指导。

检查对标工作计划落实整改情况,指标完成情况,数据真实可靠性。

2.3 各执行小组职责2.3.1 负责对车间所属指标控制值的细化和分解,负责确定指标控制值,制定具体落实措施,确保指标计划值完成。

2.3.2 负责每月对本车间对标完成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和逐级上报工作,报对标管理办公室备案。

2.3.3 负责对本车间指标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进行跟踪、分析、处理工作。

2.3.4 每周组织本车间总结交流对标管理工作经验。

2.3.5负责对标管理过程控制,不断降低煤、水、电、油等资源的消耗水平, 对检修费用、消耗性材料等费用实施控制,进行总结,报对标管理办公室备案。

2.3.6对所属值、班组的对标工作开展情况每月进行一次综合检查,并在车间月度工作会议上进行全面总结五指标体系1 安全指标2生产运行管理3 设备指标4 人才培养目标注1:人才储备岗位变动时,及时补充六实施措施1、安全环保1.1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监督管理1.1.1做到每一个点每一个面的具体工作都有专门负责人。

各级主管领导及安全专责人员要有目的有重点到现场检查落实,真正做到“走动式”管理。

1.1.2加强危险源的辨识工作,根据新变化进行修改和增补,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后,将对每一项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

1.1.3强化反事故措施的落实情况的监控,及时通报有关反事故措施并提出具体要求,对发生不安全情况后制定的反措落实情况要逐项跟踪检查,定期有重点的对反事故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因反事故措施落实不够而出现的事故加大考核力度。

1.2 逐步完善安全性评价工作,形成制度,注重实效。

安全性评价是对并网运行电厂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发电厂超前抓安全的有效手段。

完善安全性评价工作程序,在电厂内部每月组织一次全面安全性评价工作。

电厂的安全评价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生产设备2、劳动安全3、作业环境和安全管理系统。

1.3 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培训机制,把培训工作做到实处。

1.3.1 加强安规的教育培训,制定培训制度和每月培训计划。

对车间班组进行每月不定期安规抽考。

加强对安全员培训是明年培训工作的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各级安全员的培训。

组织全厂范围内安全员知识和技能培训,对培训后的效果做好跟踪,及时掌握人员知识信息,了解个人防护及培训需求,及时调整思路与方法,切实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1.3.2 把员工学习安全操作规程作为工作的必须条件来抓,落实安全培训责任,激励员工学习安全操作规程。

特种作业人员做到全部持证上岗,无证人员严禁从事特种作业工作,要有针对性的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及管理。

1.4 加强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1.4.1 全面规范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针对近几年公司及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通过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堵塞重大危险源、两票三制、安措反措、技术监控、外包工程及外用工、现场安全设施标准化等基础性工作中容易反复出现的漏洞。

1.4.2 强化现场安全管理。

加强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及责任心,抓好安全基础管理和日常管理工作,在安全管理上要树立“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在安全管理的处罚力度要加大,要用“铁面孔,铁手腕,铁心肠”去管理安全,杜绝误操作和人为事故的发生。

1.4.3 加强人身和设备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管理。

实行事故问责制,严肃安全问责,对各车间发生事故,严格按照“四不放过”进行处理。

1.4.4 加强消防管理工作。

加强各车间责任范围内的消防设备设施的管理,严格按照一月一查制度执行,做好管理台帐,保障消防设施完好可用。

检查管理职责,明确重点防火部位的防火责任人,防止出现重点防火部位的火灾事故,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1.4.5 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加强应急管理记录工作的管理,使预案的编制,演练的组织,演练的评审记录更加完善。

加强对应急管理的组织领导工作,完善应急体系和机制的建设;全面做好全厂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完善,提高预案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应急预案演练,保证应急预案的演练能够有效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1.4.6 在环保工作中,安环科监督重点是确保环保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盲区。

做好监督和环保建档工作。

环保工作的目标是电厂各项环保指标要满足国家有关排放标准,实现达标排放。

2、生产运行管理。

2.1目标状况。

2.1.1关键指标。

对中国电力联合会2012年150MW级别循环流化床竞赛中第1名**及第2名**和**进行考察。

下表为现状及目标。

备注:平均值来自中电联统计的43台135MW机组,21厂家数据。

2.1.2 检修维护费用。

考察电厂费用如下表:2.1.3运行参数。

2.2管理内容。

2.2.1 细化小指标管理,全面提升各项指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