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乐音》教学设计

《乐音》教学设计

《乐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2.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1.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利用简单的生活用具进行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使学生逐步形成利用手边器材进行科学探究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声音探究过程的求知欲,让学生乐于探索其中的奥妙。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相关因素。

难点
1.对音调高低的辨别。

2.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仪器材料:
橡皮筋、纸杯、火柴杆、钢尺(或锯条)、笛子、梳子、、硬塑料片、兵乓球;音叉及鼓锤。

教学过程:
板书
4.2 乐音
乐音:发生体有规律的振动发出的,好听悦耳的声音
1.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

频率:每秒内发声体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Hz),简称赫。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次声波〈20 Hz——20 000 Hz〈超声波
2.响度:声音的强弱。

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距离越大,响度越小;距离越小,响度越大。

3.音色:反映发声体的品质和特色。

与材料、结构、振动有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