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数据的描述性分析1.一个车间200要求:(1)计算工人生产零件的众数、中位数和算术平均数;(2)说明该数列的分布特征;(3)计算工人生产零件的标准差与标准差系数。
2要求:(1)计算该公司产量计划完成百分比;(2)计算该公司实际的优质品率。
3.某企业2007要求:(1)计算平均等级指标说明二季度比一季度产品质量的变化情况;(2)由于质量变化而给该企业带来的收益(或损失)。
4要求:(1)计算两个菜场蔬菜的平均价格;(2)比较价格的高低,并说明原因。
5.打开Ex4_1,其中有15个数据。
要求:(1)计算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2)比较三种平均数的大小;(3)将这组数据减少10、增加10,计算新生成的两组数列的算术平均数、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4)将这组数据乘以10、除以10,计算新生成的两组数列的算术平均数、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
6.打开Ex4_2,其中是经济学专业2个班级的微积分的期末考试成绩。
要求:(1)计算这个专业微积分成绩的最高分、最低分、算术平均数和标准差(用工具“描述统计”);(2)分别计算这两个班级微积分成绩的最高分、最低分、算术平均数和标准差(用工具“描述统计”);(3)分别统计并做表列出两个班级各档分数的次数(用函数“Frequency”)与所占比重、列出向上、向下累计的次数与频率。
7.打开Ex4_3,其中是2005年江苏省52个县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要求:计算各项指标,并选择答案:(1)江苏省52个县市的平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多少元?A. 20725 B. 18674 C. 15721 D. 19711 E.85124(2)江苏省52个县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标准差是多少?A. 36023 B. 11969 C. 9837 D. 5632 E. 21773(3)江苏省52个县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中位数是多少?A. 6923 B. 4292 C. 13119 D. 5798 E. 14992(4)江苏省52个县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偏态系数是多少?A. 0.55 B. -1.23 C. 2.56 D. 2.48 E. -0.10(5)江苏省52个县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峰度系数是多少?A. 8.92 B. -5.28 C. 2.02 D. 6.57 E. -0.54(6)江苏省52个县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全距是多少?A. 10964 B. 108647 C. 108586 D. 32948 E. 25124(7)根据斯透奇斯规则对52个县市数据进行分组,组数是多少?A. 9 B. 5 C. 7 D. 6 E. 8(8)若采用等距数列,根据组数和全距的关系,确定的组距是多少?A. 18500 B. 16300 C. 29400 D. 17000 E. 23200(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20600~36900元之间的县市个数是多少?A. 35 B. 8 C. 5 D. 6 E. 20(1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大于20600元的县市个数占全部县市比例是多少? A. 32.7% B. 20.2% C. 25.0% D. 15.6% E. 28.8%第五章指数1.要求计算:(1)三种商品的个体价格指数(即价比)(2)拉氏、派氏价格指数(3)拉氏、派氏销售量指数(4)用马艾公式计算价格指数(5)用理想公式计算价格指数2.某商店三种商品的销售量与销售额资料如下:要求:计算三种商品销售量总指数和由于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额。
3.根据指数之间的关系计算回答下列问题:(1)某企业2005年产品产量比2004年增长了14%,生产费用增长了10.8%,问2006年产品单位成本变动如何?(2)某公司职工人数增加7%,工资水平提高了8.4%,工资总额增长多少?(3)商品销售额计划增长10%,而销售价格却要求下降10%,则销售量如何变化?(4)价格调整后,同样多的货币少购买商品10%,问物价指数是多少?4. 某国制造业工人周工资和消费物价指数资料如下:要求:(1)按美元面值计算,2005年平均周工资比2001年增长了多少?(2)考虑物价因素,2005年平均周工资比2001年增长了多少?5.《联合国统计年鉴(1971年)》发表的世界出口贸易价格指数(1963=100)如下:《联合国统计年鉴(1978年)》发表的世界出口贸易价格指数(1970=100)如下:要求:(1)以1963年为基期,编制1965-1975年的世界出口贸易价格指数数列;(2)以1970年为基期,编制1965-1975年的世界出口贸易价格指数数列。
6.E5_1中的数据库存放着200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为全国、城市与农村三项。
每个总指数是通过综合八个类指数得到的,以上年为100。
(1)根据给出的权数,计算城市的“交通和通信”类指数,该指数为:__________(2)根据给出的权数,计算城市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该指数为:__________(3)农村“交通和通信”类指数为99.77,意味着()。
A.在该项目上,物价上涨了2.3‰。
与去年比,购买同样的项目,支出增加。
B.在该项目上,物价上涨了2.3‰。
与去年比,购买同样的项目,支出减少。
C.在该项目上,物价下跌了2.3‰。
与去年比,购买同样的项目,支出增加。
D.在该项目上,物价下跌了2.3‰。
与去年比,购买同样的项目,支出减少。
(4)一个农民去年花费在“交通和通信”上是50元,如果维持去年的消费项目,他今年需要支付()。
A.50.12元B.49.12元C.50.88元D.49.88元7. E5_2中的数据库上半部分存放着各地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分类指数,下半部分存放着部分地区各类指数的权重。
总指数是通过综合十个类指数得到的。
不考虑十个类指数的重要性,计算江苏、浙江、安徽的总指数。
(1)江苏的总指数为__________。
A.109.70 B.111.52 C.110.51 D.109.63(2)浙江的总指数为__________。
A.109.70 B.111.52 C.110.51 D.109.63(3)安徽的总指数为__________。
A.109.70 B.111.52 C.110.51 D.109.63考虑十个类指数的重要性,计算江苏、浙江、安徽的总指数。
(4) 江苏的总指数为__________。
A.109.70 B.113.18 C.112.18 D.111.83(5) 浙江的总指数为__________。
A.109.70 B.113.18 C.112.18 D.111.83(6) 安徽的总指数为__________。
A.109.70 B.113.18 C.112.18 D.111.83(7) 安徽某地区的农民用1亿元来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根据加权指数,与全国水平相比,总体上说,他们()。
A.多花1千万B.多花1百万C.少花1千万D.少花1百万(8) 根据加权指数,从支出角度看,江苏、浙江、安徽和福建四省农民的境况较好的是()。
A.江苏B.浙江C.安徽D.福建第六章抽样与参数估计1.某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共5000亩,按不重复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了100亩进行实测。
调查结果,平均亩产为450公斤,亩产量的标准差为52公斤。
以95%的置信度估计该地区粮食平均亩产量的区间。
2. 某地对上年栽种一批树苗共3000株进行了抽样调查,随机抽查的200株树苗中有170株成活。
以95.45%的置信度估计该批树苗的成活率的置信区间和成活总数的置信区间。
3. 某公司有职工3000人,现从中随机抽取60人调查其工资收入情况,得到有关资料如下:要求:(1)以0.95的置信度估计该公司工人的月平均工资所在范围;(2)以0.9545的置信度估计月收入在1000元及以上工人所占比重。
4.对一批产品按不重复抽样方法抽选200件,其中废品8件。
又知道抽样总体是成品总量的1/20,当置信度为95.45%时,可否认为这一批成品的废品率低于5%?5.某企业从长期实践得知,其产品直径X是一随机变量,服从方差为0.05的正态分布。
从某日产品中随机抽取6个,测得其直径分别为14.8,15.3,15.1,15,14.7,15.1(单位:厘米)。
在0.95的置信度下,试求该产品直径的均值的置信区间。
6.某厂对一批产品的质量进行抽样检验,采用重复抽样抽取样品200只,样本优质品率为85%,试计算当把握程度为95%时优质品率的区间范围。
7.检验某食品厂本月生产的10000袋产品的重量,根据上月资料,这种产品每袋重量的标准差为25克。
要求在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下,平均每袋重量的误差范围不超过5克,应抽查多少袋产品?8.某企业对一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这批产品的总数为5000件,过去几次同类调查所得的产品合格率为93%、95%和96%,为了使合格率的允许误差不超过3%,在99.73%的概率保证程度下,应抽查多少件产品?9. 某广告公司为了估计某地区收看某个新电视节目的居民人数所占比重,设计了一个抽样方案。
如果该公司希望有95%的信心使所估计的比重只有2个百分点的误差,问样本量定为多少人较为合适?10.某地区对居民用于某类消费品的年支出数额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
抽取了400户居民,调查得到的平均每户支出数额为350元,标准差为47元,支出额在600元以上的只有40户。
试以95%的置信度估计:(1)平均每户支出额的区间;(2)支出额在600元以上的户数所占比例的区间。
11.某公司有职工8000人,从中随机抽取406人调查其每月工资收入状况。
调查数据存放在Ex6_1中。
(1)计算被调查职工的月平均工资(2)计算被调查职工的月工资收入的标准差(3)月收入在2500元及以上职工人数(4)试以95.45%的置信水平推断该公司职工月平均工资所在的范围(5) 月收入在2500元及以上职工在全部职工中所占的比重12.某地有10000名劳动力,其中:从事农业劳动的有7000人,从事工业劳动的有3000人,现按两类人数的比例抽取100人,计算各相关指标存放在Ex6_2中。
(1)计算样本的平均数为A. 795B. 800C. 805D. 810(2)计算样本的方差为A. 875.5B. 917.5C. 1001.5D. 1021.5(3)请以95%的置信水平推断该地人均收入的区间A. 769.0631-820.9369B. 779.0631-810.9369C. 789.0631-800.9369D. 759.0631-830.9369第七章 假设检验1.假定某厂生产一种钢索断裂强度为()2/cm kg X ,服从正态分布()121,μN ,从中选取一容量为6的样本,得2/3.311cm kg x =-,能否据此样本认为这批钢索的平均断裂强度为()05.0/3252=αcm kg ?2.从1997年的新生婴儿中随机抽取20名,测得其平均体重为3180g ,样本标准差为300g ,而从过去的统计资料知,新生婴儿的平均体重为3140g ,问现在的新生婴儿的体重有否显著变化?()01.0=α3. 检查一批保险丝,抽取10根在通过强电流后熔化所需时间(s)为 :42 , 65 , 75 , 78 , 59 , 71 , 57 , 68 , 54 , 55. 问在05.0=α下能否认为这批保险丝的平均熔化时间不小于65s (设熔化时间服从正态分布)?4. 某种羊毛在处理前后各抽取样本,测得含脂率如下(%): 处理前 19,18,21, 30,66,42,8, 12, 30, 27 处理后 15, 13, 7,24, 19, 4,8, 20羊毛含脂率按正态分布,且知其处理前后标准差都是6,问处理前后含有无显著变化()05.0=α?5.在同一炼钢炉上进行改进操作方法后确定其得率是否有所变化的试验,用原方法和改进后的新方法各炼了10炉,其得率分别为原方法:78.1,72.4,76.2,74.3,77.4,78.4,76.0,75.5,76.7, 77.3 新方法:79.1,81.0,77.3,79.1,80.0,79.1,79.1,77.3,80.2,82.1设两种方法得率相互独立且均服从同方差的正态分布,问新方法的得率是否有所提高()01.0=α?6. 某企业声明有30%以上的消费者对其产品质量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