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冶》书评

《园冶》书评

题目:《园冶》书评年级专业: 08园林小组:第十四小组成员:林丹妮、徐佳、陈飞强、蔡家奖、陈钢辉指导老师:王敏华2010-11-23《园冶》,中国古代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

明末造园家计成着,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成稿,崇祯七年刊行。

全书共3卷,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

其中园说又分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10篇。

该书阐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记述了"如何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并绘制了两百余幅造墙、铺地、造门窗等的图案。

书中既有实践的总结,也有他对园林艺术独创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

《园冶》是中国造园学的一本奇书,蕴涵哲理,充满激情,堪称中国文化的一个全息元,不可当一般吟风玩月的书来读,此但可为悟者心传,不足为执斧斤者道也。

由于此书撰写、出版于政局动荡的晚明,后东传日本,在中国国内流播不广,清代湮没无闻,鲜为人知近300年。

20世纪20年代,中国园林学家陈植先生留学日本,得见《园冶》,开始研究并推介此书。

以后数十年间,《园冶》研讨有所展开,然主要用力于对原文的注释和园林艺术的分析,加之《园冶》文字古奥,它至今仍然藏在深山少人识。

笔者在拜读多遍《园冶》及相关《园冶》研究论文的基础上,针对造园四大要素“建筑、掇山、理水、花木”,对《园冶》这部著作内容作出自己一些浅薄的理解与心得。

笔者认为用《园冶》最精华两句“虽由人作,宛自天成”、“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来作为本文中心思想再恰当不过。

一、建筑《园冶》讲的是古代的建筑,古代的风格,与现代建筑造景形式上虽然略有不同但本质还是一样的。

本文主要以古建筑的形式特点来分析。

《园冶》中大篇幅的写了关于建筑的一些地基选址,建造特点及建筑细部图案特征,当然一些建筑的细部设计图案不仅仅只限于建筑,也可以抽象或具象地将其运用于设计当中,融入风景园林艺术中。

首先建筑工程,必须先考察选择地形位置以确立地基,然后确定建筑的开间和进数;测量地形地基的宽窄,根据地形的曲直合理安排方整的庭院,不可拘泥于形制只顾“得体”,也不可不顾法式只追求“合宜”。

假如地形不规整,可根据地形进行合理设计布局,不必非得使其方正整齐,屋架也不必拘泥于三间或五间的定制,关键要自然高雅,要造出一种园林庭院的深奥曲折、通前达后,出空间往复无尽的幻境。

雕栋飞楹的建筑容易修建,但有些古树名木、历史遗迹、人文景观、风俗习惯、气候特地等是不能改变的,不能只考虑建筑本身个体的外观,应当把周边的综合信息都考虑在内。

园林立基,确定景物的位置,要以厅堂为主,取景最好是朝南方。

筑墙划分空间,景区范围尽量宽广,要多留些空地,以便充分保持园林的立意构思,也便于合理安排景观布局;选择适当的位置建造馆舍,散点构筑亭台;建筑格式要与整座园林的布局和风格相适应,各种花木的栽培应表现出丰富的情趣。

选择建筑的方向不要受房宅风水的束缚,园林大门的位置要与厅堂的方位一致。

确立楼阁的基础位置,按照传统的空间次序来确立阁楼的基础位置,这已成为定制。

但这些都不是一沉不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园林的房屋建筑,虽然没有方位朝向的规定,但园林大门门楼的方位必须与园林厅堂的方位保持一致,符合总体布局的要求,才可以确立。

无论是在景区还是在景区外,都应选择既偏僻又能方便地通向园林其他各处的地方,使游人不清楚园内书房的位置。

书房可以建成斋、馆、房、室等形式,借助外面的景观,使之自然幽雅,富有山林的情趣。

如果在园林外建造,应先察看地基的形状:是方形还是圆形,是长扁形还是宽阔形,是曲折形还是狭窄形,其书房形态都要根据如前面“厅堂基”中所说的“余半间”来决定,才能形成自然幽深的隐秘空间感。

书房可建造成楼阁或房屋,或建成房廊、亭榭,要根据地基的形式,确立时随机应变。

榭建造在花间隐秘的地方,亭建造在水边空旷的地方,这是园林造景中最富有意趣的。

亭不一定要拘泥于水边也可建在泉水流淌的竹林里和景观美丽的山巅,或建在翠竹茂密的山弯,或建在苍松葱郁的山麓,也可以或建在水桥上,观赏游鱼便可入亭凭栏。

亭的建造有一定的形制,亭基的确立却没有什么准则。

房廊地基在尚未确立之前,应在总体布局时规划出房廊的位置,或留出房屋前后的屋檐作为檐廊,引接房廊通向园内的景区。

房廊可架上山腰,建在水面,随园区的地势曲折起伏,自然能显现出断断续续曲折延伸的情趣,园林建造中不可缺少这一段境界。

园林建筑,不受朝向的限制,但都应根据空间变化、四季景色的变化来建造。

家居住宅建筑要讲究定规法度,而园林建筑则讲求因地制宜。

厅堂的建造基本一样,近于台榭却可建造得别具风格,前檐要添建敞卷,后檐要退留余轩;必须构建重椽做假顶,还须支撑草架;依照草架的形制造作,前檐高而后檐低,前高后低的构造不同,要分别制作。

正堂的屋檐最碍两厢建筑,可能会使庭院的空间显得狭窄。

那么在屋檐下可以添设多重廊庑,阶台则随之宽展。

枓拱用不着雕刻纹饰,门枕也不必刻镂成鼓;式样要遵循高雅古朴的格调,仿古也要选择端正大方的风格。

彩画虽然艳丽,却不如直接粉饰青绿色显得更典雅;雕镂易流于庸俗,就像在镂花里镶嵌先禽显得不相宜。

若建造如衣带一样曲折回旋的长廊,须在建造之初精心构思设计,要有虚虚实实变幻无穷之妙;建造仅有数椽的小屋,讲究庭院的组合和门户的安排,要有精巧微妙宛转往复之理。

奇妙精巧的亭榭,应分别构建于红花紫木丛中;多层重叠的楼阁,参差耸立于浩空云霄之上。

隐隐表现出无穷的趣态,充分显示无尽的春光。

栏杆之外景色如行云,镜子之中风光如流水;蒙蒙细雨洗不去山光水色,清清微风送来阵阵鹤声。

景境仿佛蓬莱仙境,又像一幅天然图画,心中尽情挥洒山林泉水的痴情,闲暇之余自乐于园林花圃之间。

关于传统古建筑的门楼、堂、斋、室、房、馆、楼、台、阁、榭、轩、卷、广、廊等都应当根据其所处位置,各自特点,各自用途,各自历史来源,在熟悉与理解的前提下进行设计安排。

设计的结构样式可以五架梁、七架梁、九架梁、草架、重椽、磨角,形式可以千变万化,应该随机灵活应用,不必拘泥于某种形式,但决不能依靠自己的主观想法进行胡乱设计。

大凡房屋建筑的难度在于空间的装饰,而园林的房屋更不同于一般的住宅,讲求曲折中有条理,端方又不显得呆板。

须在端方中寻求曲折,到曲折处还应显得端方,相互搭配要得体适宜,错综曲折要显得巧妙。

屏窗间壁应讲究对称排列,安门设洞要分出来龙去脉。

园林的结构须有时空变化的意趣,选择的装折样式要清新雅致,赏心悦目。

关于其他装饰式样、墙体、路面铺砖就不一一说明,总而言之,需要慎重对待,依据房屋形式特点,主人性格特点,文化水平,兴趣爱好,及园林的实际用途,进行恰到好处的设计。

形式不必太过于陈旧,不必沉迷于一些条条款款的限制,应当多些创新。

二、掇山掇山讲求因地制宜、讲求布局得体、讲求巧妙借景、讲求分寸合宜。

依靠得当的设计主持者通过切合实际恰到好处地进行设计施工,只有如此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掇山应当依据地形的高低错落,适合建亭台的适合建亭台的地方就建造亭台,适合建楼榭的地方则建造楼榭。

掇山其实质是将自然界中的美丽山峦进行浓缩进行升华,将其制作成小型、微型的山峦。

这种方式也常使用于山水盆景、园林小品中。

掇山意在意在曲折自然而致深,制造一种千寻翠景,古刹庙宇在山林间若隐若现,风光田园,烟云飘渺,依山远眺,放眼都成美景。

山峦叠嶂犹如锦绣屏风,虽由人作,宛自天成。

所造的山不论高低,以栽植竹林为宜。

长而弯曲的地形就要设计成圆环碧玉状,开阔的斜坡则要设计成层层错落的铺云状。

高的地势应修筑亭台使之更高,低凹之处则应开掘池塘使之更深。

陡峭的山岩用斧劈状的石头垒筑而成,有如元代画家黄公望笔下参差雄伟的山水画。

可择佛教寺庙为邻,耳边能时常听到诵经声;远处山峰最适合借景,眼睛可饱览秀色。

远处的道观紫气青霞缭绕,在睡枕上就能听见传来的仙鹤声;近看水中漂浮的白蘋红蓼,在矶石上与鸥鸟结伴一同遨游。

山林地依据高与低、曲与深、峻峭的悬崖、宽阔的平地、择力而合理施工。

进入隐蔽的地方疏浚出源流,将就低洼的地势开凿成池塘;掘土开辟洞穴与山脚,培土成山,以连接房屋和长廊。

园林中杂树参天,楼阁高耸好似阻碍了云霞的出没,繁花遍地,亭台突出池塘边而显得参差错落。

水涧绝径处架设桥梁,飞岩悬崖处铺设栈道。

从容自得时处处即是景色,孤寂落寞时随处可得春光。

选择假山的地基位置,大多在有地下水的地方砌筑。

施工之前应当先依据所需设计假山的高低、顶部的大小和体量轻重确定基础的深浅。

叠石筑峰必须讲求空间的视觉效果,培土成山必然要考虑地理的环境效果,最忌讳建造在庭院或景区的中间,要随境之所宜,自由散漫的布局。

掇叠假山开始时,先要用桩木打好基础,确定桩木基础的深浅,确定地基土壤的虚实。

根据假山的高低挖坑,立好起重的麻柱,按照假山的高度挂好起重用的吊杆。

用于起吊的坚韧绳索应捆绑牢固,起吊放落务必稳重。

修筑假山基要用粗石铺底,用块大的石头盖满桩头;基坑中用碎石灰渣填充,太潮湿就全部用石头。

垒筑假山从用顽石夯脚开始,再逐渐根据石块纹理,按照绘画中的皴法垒筑;这样则自然呈现出“瘦”、“漏”的奇妙景观,其玲珑剔透的形态则在于巧妙运用石头的纹理。

掇叠峭壁贵在突兀矗立,垒砌悬崖则一定要使其后部坚固牢靠。

岩、峦、洞、穴要显得幽深莫测,涧、壑、坡、矶要显得自然真实。

信步漫游有“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感,抬头仰望则又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情。

路径盘曲而绵延,峰峦秀丽而苍翠。

四处胜景构成美丽画卷,咫尺山林尽显自然风情。

假如中间竖立一块大石为主峰,两边分插稍小的石头为劈峰,则主峰独立而显现威严之势,两边劈峰呈现左右辅弼之态,其排列形式就像君臣一般,劈峰的状态就像臣子趋承君王一样。

主石虽然一般都忌讳独立地居中,但是形象适合置于中间的也是可以的,这种情况最好不用劈峰。

掇山的排列形式不必太过形式化,掇叠山峦只求百孔千洞的形式如同管中窥豹,开辟路径只求犬牙交错的形态如同小孩捉迷藏;小山垒砌得就像金鱼缸里的顽石呆景,大山垒砌得如同酆都的阴曹地府。

掇山要如绘画般饱含深意,也同亲历自然丘壑般寓托余情。

掇叠假山前应先根据山麓精心构思,把握住地势自然石骨嶙峋的特征;培土构造山冈,不在于石块自身的巧拙形态。

适合建台则建台,适合建榭则建榭。

自然成路之处则开辟路径,信步便可寻花问柳。

紧靠池水处要用石块砌岸,粗顽石头需用之有方;构建土山要多挑土堆垒,高处、低处观赏皆具有无穷情致。

要知道堆垒土山的奥妙,还在于把握好土石结合的精微。

务必追求自然山林的意味,花木胜景才可令人生情。

既有真的自然山水就能建造假的园林山水,而建造园林假山水则必须呈现自然真山水的神韵。

垒砌假山虽然要依靠一些人的天赋灵性,但主要还得依靠人的不断追求,这是园林艺术的爱好者以及所有志同道合的人必须要懂得的。

在园林中垒砌假山,需要具备丰富的见识和审美鉴赏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