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经济学简答题

发展经济学简答题

1.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是两个相互联系而又各不相同的概念。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产量的增长,可以用GNR GDP勺总量或其人均数来衡量。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的增长,还包括生活质量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

经济发展是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生活质量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增长,二者密不可分。

2.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可以区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

(1) 直接因素是指资源投入数量和资源使用效率。

资源即生产要素,通常包括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

资源的使用效率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另一直接因素。

资源使用效率可以用全要素生产率来进行衡量。

(2) 间接因素是指那些既影响资源的数量也影响资源的使用效率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有两类:一是技术,二是制度。

技术直接影响着资源使用效率,技术进步还提高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

结构变迁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另一重要因素。

最为直接的影响表现在资源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的转移,这无疑会使总体经济的增长加快。

3. 资本形成的来源有哪些?储蓄与资本形成资本形成应该是净投资或净资本形成。

其来源是储蓄。

储蓄是资本的源泉。

来源:(1) 政府储蓄。

政府储蓄是政府收入减去政府支出后的余额。

政府储蓄可以转化为政府投资,从而产生资本形成。

(2) 企业储蓄。

企业储蓄是利润转化而来的。

当企业将其利润用于投资时,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3) 家庭储蓄。

家庭收入减去消费支出后的余额。

只有当持续转换为投资,产生生产能力以后,储蓄才能够变为资本。

4. 画图简述马尔萨斯“人口陷阱理论” 。

(第六章)马尔萨斯(Malthus , R. T.)的“人口陷阱理论”(The T heory of Population Trap) ,用以说明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停滞不前的原因。

(1)“人口陷阱理论”的主要观点:在发展中国家,当人均收入增加后,由于生活条件改善,人口增长速度也必然随之提高,结果人均收入水平又会退回到原来的水平上,人均收入的增长都被人口增长所抵消。

在人均收入水平增长到与人口增长率相等的人均收入水平之间,存在一个所谓“人口陷阱”,冲破陷阱的最好方法是大规模投资。

人口陷阱A 点:増长军纵轴标出了总人口和总收入百分比变动的正负值,横轴是人均收入水平的变化。

点A 即代表着马尔萨斯人口陷阱。

任何一个从点 A 向左或向右的运动都将会引起人均收入均衡点回到 丫1。

当人均收入从 Y1向Y2上升时,人口增长率将会超过总收入增长率。

由于人口增长快于人均收入增长,人 均收入下降。

点 A 右面指向A 的箭头表示人均收入在 Y1和Y2之间的所有点最终都会回到 Y1点。

同样,点A 左边的收入增长快于人口增长, 导致最后均衡人均收入水平会回到 Y1。

点B 是不稳定均衡点,只要没有达到点 B 最后就会回到点 A ,但是只要超过 B 点,就会继续向C 点运动。

点C 与A 一样,也是一个稳定均衡点。

5. 人力资本在现代经济增长中有何作用?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有哪些?(1) ①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新兴产业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需求越大 ②提高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和吸收能力③有利于改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身体素质低下的状况,延长劳动时间和人均寿命④为社会经济综合目标的实现提供人力资本的保证。

(2) 形成人力资本的途径主要有 5个:(1 )卫生保健设施和服务, 一般说来包括所有影响人均预期寿命和人体体力、精力、耐久力和活力的支出; (2)在职培训,包括由企业组织的传统的学徒式教育;(3)正规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 4)不是由企业组织的成人在职 教育,包括农村的一些推广项目;(5)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机会而进行的个人和家庭的 迁移。

6. 发展中国家应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减少劳动力供给:⑴降低人口增长率(2) 通过增加教育时间,缩短劳动供给时间(3) 鼓励劳务出口 增加劳动力的需求: (1)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⑵消除要素价格扭曲(3)选择适宜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技术(4)提高教育投资效益,使教育与经济相适应Y$ Y B 人均收入(Y/P )LYi7. 结合实际说明中国为什么要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如何有效推行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1.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提高人均消费水平的硬约束。

除了数量以外,人口结构不合理和人口素质低下也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发展。

2.资源问题. 我国不仅存在资源相对短缺和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我国还存在着资源开采和利用不合理的问题,资源的开发过度与开发不足并存。

3.生态环境问题. 人口膨胀,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生态失衡,环境污染。

如何做:1.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2. 牢固树立环境意识3. 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4.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5.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8.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有什么作用?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经济增长可以由劳动力投入的增加、资本投入的增加而实现,也可以由这些投入要素产出效率的提高而实现。

技术进步能节约一种或者几种要素或者改变要素接合的方式,从而节约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途径。

9. 技术引进的必要性及其途径?发展中国家引进技术要注意哪些问题?(第八章)技术引进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意义:首先,技术引进能够大量节约发展中国家的研发成本。

其次,技术引进能够避免漫长的探索过程。

最后,技术引进有利于培养本国的人才。

并且,在此基础上还能够形成开发和创新能力。

途径:(1)向国外购买新设备、新产品并加以复制。

(2)从国外购买专利权或生产许可证。

(3)接受外国政府和企业的技术援助。

(4)通过引进外国公司投资引进技术。

第一,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国际技术转移的趋势因时因地实行技术引进。

第二,引进与创新并重。

第三,不仅要引进先进的科研成果和生产技术,而且要注意引进“软”技术。

如现代管理技术,教育和培训技术等的引进。

10. 如何评价刘易斯模型?刘易斯强调了资本积累和人口增长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影响,不过其把握了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的结构特征,对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视角。

但是刘易斯模型在获得奖励和赞扬的同时,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不足之处:(1)劳动力的转移过程可能因要素分配份额的变化而突然中止。

(如最低工资法)(2)剩余劳动力不仅仅存在于农业部门,城镇工业和城市也可能存在剩余劳动力。

现实中工资水平不可能固定不变。

(3)许多人指出,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接近或等于零的观点很难令人接受。

许多经验表明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是正数。

(4)从理论上说,剩余劳动吸收速度决定于可用于再投资的剩余,但就业不一定随着这种投资而增加。

(如机械化生产)(5)现代部门工资商品完全自给,农业的落后和贫困不会成为经济增长的障碍,忽略了农业部门发展和整个经济的粮食供应问题。

(6)刘易斯只注重现代部门的供给分析,认为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假设下,资本主义部门发展的唯一约束是储蓄,忽视了需求不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1. 农业对经济发展的四大贡献?(第10 章)答:(1)产品贡献。

非农业部门的扩大以农业发展为前提,农业不仅要为非农业部门的就业人员提供食物,而且还要为某些制造业,如纺织,提供原材料。

前者可称之为农业部门的食品贡献,后者可称为原料贡献,合称为农业的产品贡献。

(2)市场贡献。

农民购买服装、家具、日用品及建筑材料等消费品和化肥、农药、农机及其他农业投入品,扩大了对工业品的需求,刺激了工业生产的扩张。

这样,农民作为工业品的需求者,对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做出了贡献。

另一方面,农业的市场贡献还应包括出售给非农业部门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

库兹涅茨称前者为“生产过程的市场化”,后者为“农业净产品的市场化”。

(3)要素贡献。

农业的产品贡献来源于农业生产,农业的市场贡献来源于农业和其他部门的交换,农业的要素贡献则来源于农业资源向其他部门的转移。

按资源的种类,农业的要素贡献又可细分为资本贡献和劳动贡献。

(4)外汇贡献。

在工业化进程中,外汇短缺是一个长期问题。

在这方面,农产品的出口可以为发展中国家获得十分宝贵的外汇。

特别是在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工业很不发达,农产品和其他初级产品的出口可以说是许多国家获得外汇的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来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外汇贡献的重要性不可避免地要下降,但可以认为,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农业的外汇贡献仍是不可忽视的。

12. 概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答:(1)所谓城市化,是指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长的过程,更确切地说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

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率)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计算。

(2)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一方面,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结果。

工业化本身要求资本、人口和劳动力等资源集中到一定程度,这种集中过程就表现为通常所说的城市化。

工业化水平高的国家,其城市化水平也高。

另一方面,城市化又推动了工业化。

这是由城市化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所决定的。

城市的主要特征是集中,集中能产生聚集经济效益。

13. 利用外资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何利弊?利用外资的积极影响:首先,可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

其次,有助于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

最后,外国直接投资可以对东道国劳动力素质的改善发挥示范作用。

利用外资的消极影响:第一,使东道国的经济主权受到威胁,直至危及其国家经济安全。

第二,直接破坏东道国的生态环境。

第三,影响东道国的区域生产力布局,加剧东道国区域发展不平衡。

第四,污染东道国的社会环境,造成新的社会问题。

14. 外向型发展战略有什么利弊?优点:(1)能够更多地利用国际分工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2)有利于改善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不平衡和客服外汇短缺现象。

(3) 不仅能带来外汇收入增长,促进劳动生产率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还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掌握新技术,增强人们的市场经济观念和竞争意识。

缺点:(1)使异国经济过分依赖于国际市场,出口比重越大依赖性越强。

(2)会受到国际市场的限制。

(3) 由于发展出口替代工业也需要一定的保护措施,政府势必要通过补贴、水手、贸易保护政策来支持它的发展。

(4) 出口代替工业的发展如果不能与国民经济其他不闷协调发展,可能会导致经济结构失衡,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会成为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15.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有哪些作用?由于存在市场失效,政府的一般经济职能就是校正市场。

具体地说,政府的职能包括:(1)提供公共产品,如国防、法律和秩序、公共卫生等。

( 2)应对外部性问题,如提供基础教育,保护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