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课堂汇报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课堂汇报
奥尔森
基本信息 姓名:Mancur Lloyd Olson 曼瑟尔·奥尔森 (1932年1月-1998年2月) 评价:美国经济学家,对制度经济学的诸多方面(私 有财产、税收、公共物品、集体决议、合同权利等) 也有很大贡献。 教育经历: 1963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0-1998年 马利兰大学经济系教授; 1990年在马利兰大学创立“体制改革与非正规部门研 究中心IRIS,专门研究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
一个利益集团的组织水平的高低,取决 于它在多大程度上克服集体行为中的"搭 便车"现象。
2015/10/5
难题——为什么
“正如国家不能靠自愿捐款或在市场上出售其基本服 务来维持一样。其他大型集团也不能以此为生。它们 只能提供一些不同于公共物品的约束力或吸引力,使 个体成员帮助承担起维持组织的重担。典型的大型组 织中个体成员的地位与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的地位, 或国家里纳税人的地位相似:他个人的努力不会对他 的组织产生显著的影响,而且不管他是否为组织出过 力,他都能够享受其他人带来的好处。”
由于集团越大,任一个体,或集团中成员的任何 小子集能或得到总收益的份额就越小,他们从集 体物品中获得的收益就远远不足以抵消他们提供 哪怕是很小数量的集体物品所支出的成本。
集团成员的数量越大,组织成本就越高,这样在 获得任何集体物品前需要跨越的障碍就越大。
01
02
03
2015/10/5
难题——为什么——搭便车
即使在最小的集团 里,集体物品的提供 2 一般也不能达到最优 水平。 小集团的集体物品常 常可以通过集团成员自 发、自利的行为提供。 集团中成员间的“不 对称”现象会导致少数 "剥削"多数的倾向。
3
集团越大,搭便车 者的动机越强烈,提 4 供的集体物品的数量 就会越低于最优数量。
5
2015/10/5
集体行动的逻辑
第1章
对集团和组织行为的逻辑分析 集团和组织理论 区分小集团和大集团 集团规模和集团行为 研究工会 (大型潜在集团) 工会和经济自由 批判 批判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国家和阶级的正统理论
压力集团的正统理论 利益”理论
第5章
第6章
提出 “副产品”和“特殊
集体行动的逻辑
集体行动的困境是什么?
社会地位和社会承认是个人的非集体物品,社会制裁和社会奖励是“选择性激励”,即它们 属于可以用来动员一个潜在集团的激励。
2015/10/5
难题——怎么办——选择性激励
2.大集团和小集团激励的差异——联邦集团
联邦集团
联邦集团——一个集团被分成几个小集团,每个小 集团都出于某种理由与别的集团一起组成一个大集 团的联邦。如果中央或联邦组织为其成员组织提供 某种服务,他们可能会运用社会激励来使每个小集 团的成员为实现整个集团的集体目标作出贡献。这 样,运用选择性的社会激励来动员潜在集团获得集 体物品的组织必须是较小集团的联邦。
Eg:“水鬼”VS“耐干旱品种”
日本积极出钱设立“亚洲货币基金” 美国愿意负担高达70%的北约经费
2015/10/5
难题—— 为什么——少数“剥削”多数 、
大成员 对集体物品需求比较强烈,会愿意单独 提供最大数量的集体物品的成员,与小 成员相对。 会从大成员那里免费得到的集体物品会进 一步降低他自己支付本该支付成本的动力。 一旦一个小成员免费地从最大 成员那里获取一定量的集体物 品,就已经比他通过自己的付 出而得到的要多了,所以他根 本不会受到激励自己付出去获 取任何集体物品。
——奥尔森
2015/10/5
怎样解决集体行动困境?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如何解决个人理性和集体 理性之间的矛盾?
怎样才能减弱搭便车的现象 来促进集体目标的实现?
是否有些方法来解决集 体行动的困境呢?
24
难题——为什么
个 人 理 性 集 体 理 性 公共物品理论和“理性人”假设出 发。 除非一个集团中人数很少,或者除非存在强 制或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以使个人按照他们的 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的、寻求自我利益的 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 的利益。
势均力敌,互相影响少
没人受激励, 没人被注意到
大 集 团
为什么为产生集体行动困境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为什么小集团比大集团更有 效率?
集团规模如何影响了集体 行动?
为什么集体行动难以实现?
难题——为什么
个 人 理 性 集 体 理 性 公共物品理论和“理性人”假设出 发。 除非一个集团中人数很少,或者除非存在强 制或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以使个人按照他们的 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的、寻求自我利益的 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 的利益。
选择性激励——就是如果你不参加某一集体行动就一集体行动就不能得到或将失去的东西
难题——怎么办——选择性激励
1.什么是选择性激励 正向激励
正向激励通过搭卖私人 物品的方法,刺激集体 成员为负担集体行动的 成本作贡献。
选择性激励
反向激励是惩罚搭便车 的措施,最常见的是禁 止搭便车者享受集体行 动的成果。
集团越大,越难以 实现集体行动。
难题——为什么——大小集团
奥尔森描述“集体行动的逻辑”的最简单的方程 为:
Pi=Ri-C Ri:第i名成员从总的集体产品中得到的总收益 C :获取集体产品的总成本 Pi:第i名成员的净收益
2015/10/5
难题——为什么——小集团
小集团
规模小、 成员人 数少
每个人可以 获得总收益 中相当大的 一部分 理性人假设
为什么会产生集体行动困境?
怎样破解集体行动的困境?
集体行动 困境
难题——是什么——提出
为什么个人的理性行为往往无法产 生集体或社会的理性结果?
集体行动的逻辑 难题—— 是什么——提出
正如单独的个人会为他们的个人 有理性、寻求自我利益的个 利益而行事一样,有着共同利益 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 的个人所组成的集团会为他们的 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 共同利益而行事。
奥尔森
荣誉 ▪ 1986年获得美国政治学会颁发的最高奖之一 (Gladys M. Kammerer Award)。 ▪ 1993年获得美国管理学会颁发的“最持久贡 献著作奖” 。 ▪ 1995年获得美国政治学会颁发的里昂·爱泼斯 坦奖 ▪美国政治科学联合会引入奥尔森奖,专门用于 表彰最佳政治经济学博士学术论文获得者,以 表彰奥尔森在经济和政治科学方面的诸多贡献。 ▪ 奥尔森去世两周后,《经济学家》发表讣告, 并称其为利益集团的鞭挞者。
理论 基础
▪ 《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物 品与集团理论》 ▪集体利益是“公共物品”。
难题——是什么——提出
市场集团 (排外集团) 非市场集团 (相容集团)
纯粹垄断集团 特权集团
有人会受到激励
寡头卖方垄断集团
少量企业占据市场绝 大多数份额
原子式集团
中间集团
小 集 团
没人受到激励, 但彼此会注意到
潜在集团
来自俱乐部的“社会压力”
社会地位和社会承认是个人的非集体物品,社会制裁和社会奖励是“选择性激励”,即它们 属于可以用来动员一个潜在集团的激励。
难题——怎么办——选择性激励
2.大集团和小集团激励的差异——社会激励
社会压力和社会激励只有在较小的集团中才起作用,这是因为:
大
集 团
• 小集团成员之间有着面对面的接触; • 在潜在的大集团中,每个成员都微不足道,他的行为不会产生 什么影响; • 在任何大集团中,成员都不可能彼此认识,因而集团事实上也 不可能是一个友谊集团,所以即使一个成员没有为其集团的目 标作出什么牺牲,他的社会地位一般也不会受到影响。
奥尔森
小集团的理论经验可以运用于大 ▪小集团比大集体更有生命力。 集团,只要把对于小集团的研究 ▪大集团不可能自发形成集体行动。 奥尔森 结果乘上一个规模系数就可以直 ▪集团内部个人偏好或禀赋的不同, 接运用于较大的集团。 会影响集体行动的结果。
难题——是什么—
有理性的、寻求自我 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 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 的或集团的利益。
在联邦集团中,社会激励可以导致集团导向的行动。
难题——怎么办——选择性激励
2.大集团和小集团激励的差异
社会激励主要是在小集团中才显得重要,只有当大集 团是较小集团的联邦时,他们才在大集团中起作用。
在此被划分为“特权”或“中介”集团的足够小的集团就 收到双重激励。不光是经济激励,还可能是社会激励,这些 激励引导其成员为获取集体物品而努力。
矛盾
VS
个人选择搭便车是符合个人理性的最佳选择, 而这种选择却导致了集体非理性的结果。
难题——怎么办——选择性激励
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
搭便车的现象
选择性激励
集体行动的困境
针对这一问题,奥尔森设计了一种动力机制——选择性激励
难题——怎么办——选择性激励
1.什么是选择性激励
选择性激励
• 奥尔森根据性质和作用的不同把“选择性激励” 分为“正面(positive)激励”和“负面 (negative)激励”,即社会奖励和社会制裁。 • 奥尔森指出,“社会制裁和社会奖励是‘选择性 激励’;即它们属于可以用来动员一个潜在集团 的激励:不服从的个人受到排斥,合作的个人被 邀请参加特权小集团。”
矛盾
VS
个人选择搭便车是符合个人理性的最佳选择, 而这种选择却导致了集体非理性的结果。
难题——为什么——大小集团
小 集团
大 集 团
……………
规模是决定对个人利益自发、理性的追求是否会 导致有利于集团的行为的决定性因素。 小集团比大集团能更好地增进其共同利益。
2015/10/5
难题——为什么——大小集团 1
奥尔森
代表性成果
论文: 通向经济成功的一条暗道(1992) 专制、民主与发展(1993) “掉到地上的大面額钞票沒人捡:为什么 有的国家富裕有的国家贫穷”(1996) 著作: 《战时短缺经济学》(1963) 《集体行动的逻辑》(1965) 《一份准备中的社会报告》(1969) 《没有增长的社会》(1974) 《健康护理经济学新方法》(1982) 《国家兴衰探源》(1982) 《权力与繁荣》(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