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儿童.ppt
去为他们安排成长的道路。幼儿教师也常常是按照主观的意愿,去安排 自己认为合理的幼儿生活,将一日活动分解成若干个十几到几十分钟不 等的时间,将同样的课程内容传授给全班几十位儿童,以儿童掌握知识 的多少来评价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却常常忘记应该留给儿童思考、探索 和分享的时间,使他们成为老师手中的一只风筝。在当他们出现一些诸 如:打架、争抢玩具、挑食、不学习的问题时,常常用“管、卡、压” 的办法来处理。而不过多地去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
2、尊重儿童的个别差异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由于受遗传因素和不同环境的影
响,儿童间存在着一的发展差异这是很正常的,作为教师要正视、尊重 儿童之间的差异,正确引导、因材施教,而不要轻易就下这样的结论: “这孩子真聪明,将来准能成大器。”“她是没治了!怎么教也没有 用。”应该认真了解每一个儿童的发展状况,兴趣爱好,就会发现每个 孩子的闪光点,有的语言表达能力突出;有的特别喜欢绘画,手工做得 很精巧;有的身体棒,喜欢运动;有的爱动脑,喜欢提问题。这正是儿 童智能多元的体现,每个儿童都有发展的潜能,需要我们平等地去对待,科 学合理地去引导、开发,使每个儿童从小就享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体 验到成功的喜悦。
【内容提要】 树立全新的儿童观、发展观 掌握先进的儿童教育理念,理解儿童,关爱儿童 尊重儿童的人格和权利 尊重儿童的选择、个性差异,培养儿童活泼、开 朗的性格 尊重儿童的心理需要 关注儿童需要的幼儿园生活样式
【关键词】尊重儿童 信任 个性 童心世界
【正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 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 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21 世纪是儿童的世纪,我们幼教工作者也常常喊出许多类似于这样的口号: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希望孩子成材,盼望孩子发展的愿 望迫切的,但实践证明,我们的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却存在着许多不尽人 意的地方,比如:受传统的“教师在上,学生在下”的师生关系的影响, 儿童的人格和权利没有被充分尊重,儿童的个性无法张扬,培养一个个 “懂事”“听话”“掌握知识多”的孩子曾经是我们引以为荣的目标, 但也成为阻碍我们前进的绊脚石。《纲要》中全新的儿童教育观、发展 观,使我们认识到应充分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这是我们做好幼教工 作的前提条件。儿童应该生活在充满童真、童趣与童话般的世界里,他 们的生活应该是无忧无虑、多姿多彩的。
2、学习掌握先进的儿童教育理念 纵观中外先进的儿童教育理念,如:意大利的瑞吉欧以“方案教
学”“儿童的一百种语言”闻名全球,他们为儿童营造的氛围都是宽松、 自由、愉快的,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是受到尊重的个体。
尊重是对儿童的信任,信任是一种神奇的力量,也是一种动力,老师的 信任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敢于、乐于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 并积极主动地实施。信任儿童,就是不能把成人的意愿强加于他们,而 是鼓励儿童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相信他们的见解,把儿童作为一个 独特的个体。
许多老师认为,如果每个孩子都是自主的,完全按自己的喜好做事, 那班上岂不乱了套,所以更多强调的是纪律、统一、规则,而牺牲的却 是儿童的兴趣、独特的思维方式及创造力。显而易见,什么才是我们真 正需要的。
一个好的教师应会珍视孩子在园的每一天,全身心地融入到孩子的 生活中,保护好孩子的每一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奇,并能够在活动中关注孩子的关注, 惊奇孩子的惊奇,感受孩子的感受,智慧地引导每一个孩子成长。
3、理解儿童,关爱儿童 尊重儿童,教师首先应该是儿童的朋友,与他们建立平等、合作、
理解、宽容的氛围,使幼儿在心理上感受到安全的放松,能与老师无话 不谈。理解不同年龄的儿童的各种奇思妙想,与他们共同建构一些梦想。 如:我们提倡的“蹲下身子来与孩子说话”“抚摸教育”就是对儿童关 爱、尊重的一种具体表现。调查中,我们发现,幼儿喜欢某位老师,就 是因为“她说喜欢我”“老师抱我了”“她给我梳小辫”“她从不吓唬 我”“她拉我的手了”老师这些有意无意的言语行为,却在儿童的心里 形成一股爱的暖流。从而与老师与幼儿园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二、尊重儿童的人格和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8条规定,教师应
履行“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 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义务” 教师不应把儿童看作一张可以随便涂画的白纸,一 块可以任意捏造的橡皮泥,而忽视儿童的主体性和 独立性,必须尊重儿童的人格和权利。
1、尊重儿童的选择 在儿童的一日生活中,他们要面临多次选择,选择玩具、图书、活
一、树立全新的儿童观、发展观
作为教师,要认识到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他有独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识,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 展的人,他们有被爱、被肯定、被尊重的心理需求, 教师在对待幼儿的态度上首先要平等,充分尊重幼 儿的自尊心。
1、彻底转变一些旧观念、旧做法 人们都认为,儿童是不成熟的,需要家庭和教师去教育、去照顾,
3、做儿童的情绪辅导者,注意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活泼开朗是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但是,目前越来
越多的儿童却暴露出情绪方面的问题,他们爱生气、易消极、孤僻、自私,需要 教师去引导、去安慰,帮他恢复正常的情绪状态。首先,教师自身要有一个良好 的心理环境。一种积极快乐振奋的情绪状态,没有烦恼、焦虑等不良情绪。教师 的语言应该是富于情感的,包含着对儿童无限深情与关爱,教师的表情应该是快 乐和自信的,以感染幼儿那幼小的心田。用心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因为孩子生气 了,烦恼了,他有倾诉的需要。教师应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象、体验孩子的感受, 与他多聊天,帮助他找出事情的原因,让他的不良情绪得到释放,晨间接待,就 是老师了解幼儿情绪的一次机会,通过与家长的交谈,了解幼儿在家的饮食、睡 眠及其他问题,亲切观察幼儿到园后的表现,及时与之沟通,化解他心中的不良 情绪,使他愉快地开始一天的生活。
动区、同伴等等,选择的权力有时在他们自己手里,有时在老师的手里, 我们发现,当儿童的选择被尊重时,他们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情绪,而 当他们的选择被拒绝时,他们表现的消极,甚至产生破坏意识、敌对意 识。有些活动,本应是尊重幼儿意愿,可老师为了省事,一手包办,举 例:一幼儿被分到了图书区,可他想到建构区搭积木,向老师提了出来, “就你事多,就这么定了”幼儿失望的来到图书区,把书翻得很响,却 没认真看。如果老师尊重了这位幼儿的意愿,那将会是怎样一种情形。 尊重幼儿的选择,并不是放任自流,不管不问,但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 应当尊重幼儿的选择,多说一些“这样行吗”“你喜欢吗”“去试试 吧”“我相信你”的话语,会使儿童参加活动的兴趣大增。提高活动的 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