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科学发展史专题集训学案(附参考答案)

高中生物科学发展史专题集训学案(附参考答案)

课题:高中生物科学发展史专题集训(1)编号:周【考纲要求】获取信息的能力(II):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学习过程】考点一: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借助教材和教辅资料,搜集整理有关光合作用探索历程的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有哪些实验可以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简要说明?2、科学家是如何发现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是CO2,放出的是O2?3、科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确定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的?4、科学家是如何推测并证明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5、有哪些实验通过追踪原子转移路径进一步探明了光合作用的原料与产物间具体关系?考点二:基因的发现及与染色体关系的确立【借助教材和教辅资料,搜集整理有关基因的相关知识,阐述以下问题】1、基因的前身2、基因的命名3、基因在哪?4、基因是什么?考点三生长素的发现【借助教材和教辅资料,思考有关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阐述以下问题】1、达尔文的实验初衷是什么?他是如何设计实验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个结论给后来的科学家什么启发?2、詹森实验的目的和结论是什么?这个实验是否完美?3、比较拜尔的实验与达尔文和詹森的实验的异同,他又得出了什么结论?4、温特的实验灵感来源于哪?综合以上实验,如何重新解释植物的向光性?【达标检测】严密性和意义,不正确的是()A、普里斯特利把小鼠和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小鼠不会死亡——证明了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吸收CO2,放出O2,从而更新了空气。

B、萨克斯通过把绿色叶片曝光和遮光处理进行对照——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C、恩吉尔曼用水绵和好氧细菌以极细光束照射,曝光是作为对照处理——证明了氧气由叶绿体释放出来,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D、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分别标记CO2和H2O,供绿色植物利用,分析各自放出的氧——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H2O。

3、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与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溶液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溶液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溶液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溶液4、下列有关科学家对近代遗传学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用豌豆杂交试验,发现了遗传的三个基本规律B.艾弗里在格里菲斯的实验基础上通过研究,首先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沃森与克里克在建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基础上,破译了遗传密码子D.摩尔根通过对果蝇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5、有关生物科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A.詹森认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B.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温特的实验证明了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是生长素D.萨顿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6、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卓越贡献。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是:()①英格豪斯的实验说明绿色植物只有绿叶能在光下发生光合作用②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的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③罗伯特森通过光学显微镜的观察,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④魏斯曼通过大量的观察推理和分析预见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⑤摩尔根以果蝇为材料,通过实验将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运用了假说—演绎法⑥温特发现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A.①②④⑥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⑥D.①③④⑥7、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发现了遗传因子,并证实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实验更具说服力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链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D.萨顿通过假说演绎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8、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首先在人的尿液中发现并提取了IAA(吲哚乙酸),然后又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

下列有关叙述中最为合理的是:()A.人体有合成IAA的酶,植物也有B.人体的肾脏有合成IAA的能力C.IAA是人体的代谢产物,能促进植物生长D.IAA是植物激素,它可随食物进入人体,但人体内没有分解IAA的酶9、下列有关生物学史的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同位素标记法B.萨顿的假说和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假说演绎法C.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对比实验D.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模型建构1、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A.细胞学说B.分离定律 C.进化学说D.中心法则2、下列关于细胞学说,正确的说法个数是:()①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列文·虎克②细胞学说的创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③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差异性④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A.1个 B.2个 C.3个 D.4个3、提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科学家是:()A、欧文顿B、罗伯特森C、桑格和尼克森D、施旺和施莱登4、从小鼠荧光实验的过程和现象中,我们可以得出细胞膜:()A、含有蛋白质和脂质B、含有磷脂双分子层C、有流动性D、容易染色而发光6、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与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7、在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几位科学家做了几个著名的实验,关于这些实验设计在逻辑上的严密性和意义,不正确的是()A、普里斯特利把小鼠和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小鼠不会死亡——证明了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吸收CO2,放出O2,从而更新了空气。

B、萨克斯把绿色叶片曝光,遮光部分是作为对照处理——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C、恩吉尔曼用水绵和好氧细菌以极细光束照射,曝光是作为对照处理——证明了氧气由叶绿体释放出来,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D、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分别标记CO2和H2O,供绿色植物利用,分析各自放出的氧——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H2O。

8、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 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14、下列是有关著名科学家通过研究取得重要理论成果的叙述,正确是:()A. 虎克(R.Hooke)在显微镜下观察木栓组织发现蜂窝状“细胞”,建立了细胞学说B. 坎农(W.B.Cannon)通过研究细胞内基因表达的过程,提出了内环境稳态概念C. 摩尔根(T.H.Morgan)对雄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分析,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 韦尔穆特(I.Wilmut)等在体外条件下将羊体细胞培养成了成熟个体,证明了哺乳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15、有关生物科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学说是罗伯特·虎克和施旺共同提出的B.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D.萨顿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16、在探究生物遗传物质和遗传规律的漫长岁月中,众多学者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正确的是()A、孟德尔的假说认为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才分离B、艾弗里提出的有关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没有得到科学家的一致公认C、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转化因子是DNAD、赫尔希等用35S和32p同时标记同一个噬菌体,然后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使人们确信DNA 是遗传物质17、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卓越贡献。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是:()①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②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的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③罗伯特森通过光学显微镜的观察,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④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标志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确立⑤摩尔根以果蝇为材料,通过实验将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运用了假说—演绎法⑥欧文顿通过提取细胞膜,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①②⑥B.①②⑤C.②③④D.③④⑥18、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首先在人的尿液中发现并提取了IAA(吲哚乙酸),然后又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

下列有关叙述中最为合理的是:()A.人体有合成IAA的酶,植物也有 B.人体的肾脏有合成IAA的能力C.IAA是人体的代谢产物,能促进植物生长D.IAA是植物激素,它可随食物进入人体,但人体内没有分解IAA的酶19、下列有关科学家对近代遗传学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用豌豆杂交试验,发现了遗传的三个基本规律B .艾弗里在格里菲斯的实验基础上通过研究,首先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沃森与克里克在建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基础上,破译了遗传密码子D.摩尔根通过对果蝇性状的研究,发现了基因分离规律20、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

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请据此实验回答相关问题:(1)在该实验中,萨克斯看到的现象是()A.叶片全变蓝B.遮光一半变蓝C.曝光一半变蓝D.叶片全不变蓝(2)萨克斯将绿色叶片先放在暗处几小时的目的是()A.将叶片中的水分消耗掉B.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掉C.增加叶片的呼吸强度D.提高叶片对光的敏感度(3)萨克斯对这个实验的设计具有很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具体体现在()A.没有对照实验B.本实验不需要设对照实验C.曝光处作为对照实验D.遮光处作为对照实验(4)该实验中叶片内含有的叶绿素等色素,会对碘液处理后表现出的蓝色造成干扰,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为增强实验效果,对叶片应做怎样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除了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外,还成功地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该实验通过检测淀粉的有无来说明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曝光处有淀粉产生,经碘蒸气处理后将表现出蓝色,遮光处不变色。

(2)该实验中事先把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的目的是让有机物(如淀粉)被彻底消耗,避免叶片内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