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概念常见的三种力·例题分析
例1 健身用的拉力器弹簧,设每根长0.5m,把它拉至1.0m长时需拉力100N.若在拉力器上并列装了5根这样的弹簧,把它拉到1.7m长时需要多少拉力?假设弹簧在弹性限度内.
分析根据一根弹簧从0.5m伸长到1.0m时所需要的拉力,利用胡克定律,可求出使一根弹簧从0.5m伸长到1.7m时的拉力,从而也就可求得使5根弹簧一齐伸长到1.7m时的拉力.
解设l0=0.5m,l1=1.0m,l2=1.7m,因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与外加拉力相等,由胡克定律
得第二次的拉力
所以将5根并列的弹簧同时伸长到1.7m时所需拉力
F=5F2=5×240N=1200N.
说明因为题中拉力器一根弹簧的劲度系数
使同样的5根弹簧并列起来后也从l0=0.5m伸长到l1=1.0m,弹力应为
=500N,可见5根并列弹簧的等效劲度系数为1根弹簧的5倍,即
5f
1
k=5k1=1000N/m.
于是由胡克定律立即可得总的拉力
F=f=kx=k(l2-l0)=1000×(1.7-0.5)N
=1200N.
所以,弹簧并列起来后,等效劲度系数增大,即越难伸长(或压缩).同理可知,弹簧串接起来后,等效劲度系数必减小,即越易伸长(或压缩).
例2 如图1-3所示,在倾角α=60°的斜面上放一个质量m的物体,用
k=100N/m的轻弹簧平行斜面吊着.发现物体放在PQ间任何位置都处于静止状态,测得AP=22cm,AQ=8cm,则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多少?
分析物体位于Q点时,弹簧必处于压缩状态,对物体的弹力T Q沿斜面向下;物体位于P点时,弹簧已处于拉伸状态,对物体的弹力T P沿斜面向上.P、Q两点是物体静止于斜面上的临界位置,此时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都达到最大值f m,其方向分别沿斜面向下和向上.
解作出物体在P、Q两位置时的受力图(图1-4),设弹簧原长为l0,则物体在Q和P两处的压缩量和伸长量分别为
x1=l0-AQ,
x2=AP-l0.
根据胡克定律和物体沿斜面方向的力平衡条件可知:
kx1=k(l0-AQ)
=f m-mgsinα,
kx2=k(AP-l0)=f m+mgsinα.
联立两式得
例3 如图1-5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与甲、乙两个轻弹簧相连,乙弹簧下端与地相连,其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现用手拉甲的上端A,使它缓缓上移.当乙弹簧中的弹力为原来的2/3时,甲上端A移动的距离为多少?
乙弹簧可能仍处于被压缩状态或已处于被拉伸状态,需分两种情况讨论.
解(1)乙仍处于被压缩状态,则此时甲的弹力和伸长量分别为
(2)乙处于被拉伸状态,则此时甲的弹力和伸长量分别为
例4 如图1-6所示是一个带有游标尺的水银气压计的一部分,游标尺的准确度是0.1mm.试根据气压计的指示值和已知的地球半径R=6370km,估算包围地球的大气质量约为多少?(取两位有效数字)
分析包围地球的大气,同样受到地球的引力.它们压向地球表面的力,就是作用在整个地球表面的大气压力.
解设整个大气质量为m,由于地球周围空间大气层的厚度h<<R,可以认为大气层各处的g值相等.因此,整个地球表面受到大气压力的大小为
F=p·4πR2=mg.
由气压计读得大气压
=5.18×1018Kg≈5.2×1018kg.
说明(1)力是矢量,F=p·4πR2是把地球表面展成平面时得到的力的大小;(2)由本题可知,只要测出某个天体表面处的气压p、自由落体的加速度g 及已知该天体的半径,即可估算出包围该天体的大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