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附参考答案与解析)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附参考答案与解析)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附参考答案与解析)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9的平方根为()A.3B.﹣3C.±3D.2.在给出的一组数中,无理数有()A.1个B.2个C.3个D.5个3.在△ABC中,∠A:∠B:∠C=1:1:2,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90°B.a2=b2﹣c2C.c2=2a2D.a=b4.若点P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1(﹣2,3),则点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2的坐标()A.(2,3)B.(2,﹣3)C.(﹣2,﹣3)D.(﹣2,3)5.一根蜡烛长20cm,点燃后每小时燃烧5cm,燃烧时剩下的长度为y(cm)与燃烧时间x(小时)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为下图中的()A.B.C.D.6.在△ABC中,AB=15,AC=8,AD是中线,且AD=8.5,则BC的长为()A.15B.16C.17D.187.某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这个函数的表达式可能是()A.y=2x+4B.y=3x﹣1C.y=﹣3x+1D.y=﹣2x+48.若的整数部分为x,小数部分为y,则的值是()A.B.C.1D.39.若表示a、b两个实数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a﹣b|+的结果为()A.2a B.2b C.﹣2a D.﹣2b10.下列语句中,说法错误的是()A.点(0,0)是坐标原点B.对于坐标平面内的任一点,都有唯一的一对有序实数与它对应C.点A(a,﹣b )在第二象限,则点B(﹣a,b)在第四象限D.若点P的坐标为(a,b),且a•b=0,则点P一定在坐标原点1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96,并且两直角边的比为3:4,则这个三角形的斜边为()A.10B.20C.5D.1512.一次函数y=kx+b与y=kbx,它们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可能为()A.B.C.D.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5=15分)13.的算术平方根是,﹣=.14.已知一次函数y=kx﹣1的图象不经过第二象限,则正比例函数y=(k+1)x必定经过第象限.15.若a<<b,且a,b为连续正整数,则b2﹣a2=.16.已知点P在第四象限,且到x轴的距离是5,到y轴的距离是4,则P点坐标为.17.函数y=3x+m的图象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24,则m=.三、解答题(共69分)18.计算题(1)+(1﹣)0(2)已知:x=,y=,求的值.19.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Rt△AOB的两条直角边OA,OB分别在x轴的负半轴,y轴的负半轴上,且OA=2,OB=1.将Rt△AOB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再把所得的像沿x轴正方向平移1个单位,得△CDO.(1)写出点A,C的坐标;(2)求点A和点C之间的距离.20.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格点三角形(顶点是网格线的交点的三角形)ABC的顶点A,C的坐标分别为(﹣4,5),(﹣1,3).(1)请在如图所示的网格平面内作出平面直角坐标系.(2)请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B′C′.(3)求△ABC的面积.21.阅读材料:小明发现一些含根号的式子可以写成另一个式子的平方如3+2=(1+)2,善于思考的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索:设a+b=(m+n)2(其中a、b、m、n均为正整数)则有:a+b=m2+2n2+2mn,所以a=m2+2n2,b=2mn.这样小明就找到了一种把a+b的式子化为平方式的方法.请仿照小明的方法探索并解决下列问题:(1)当a、b、m、n均为正整数时,若a+b=(m+n)2,用含m、n的式子分别表示a、b,得a=,b=(2)若a+4=(m+n)2(其中a、b、m、n均为正整数),求a的值.22.某单位准备印制一批证书,现有两个印刷厂可供选择,甲厂费用分为制版费和印刷费两部分,乙厂直接按印刷数量收取印刷费,甲乙两厂所收取的费用y(千元)与证书数量x(千个)的函数关系图象分别如图中甲、乙所示.(1)甲厂的制版费,其证书印刷单价,y与x的函数解析式.甲与x的函数解析式.(2)请求出印刷数量x≥2时,y乙(3)当印制证书8千个时,应选择哪个印刷厂节省费用,节省费用多少元?(4)如果甲厂想把8千个证书的印制工作承揽下来,在不降低制版费的前提下,每个证书最少降低多少元?23.如图,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AOB=110°,∠BOC=α,将△BO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ADC,连接OD.(1)△COD是什么三角形?说明理由;(2)若AO=n2+1,AD=n2﹣1,OD=2n(n为大于1的整数),求α的度数;(3)当α为多少度时,△AOD是等腰三角形?24.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将此正方形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AB边落在X轴的正半轴上,且A点的坐标是(1,0).(1)直线y=x经过点C,且与x轴交与点E,求四边形AECD的面积;(2)若直线l经过点E,且将正方形ABCD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求直线l的解析式;(3)若直线l1经过点F(﹣,0),且与直线y=3x平行,将(2)中直线l沿着y轴向上平移个单位交轴x于点M,交直线l1于点N,求△NMF的面积.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12=36分)1.9的平方根为()A.3B.﹣3C.±3D.【考点】平方根.【分析】根据平方根的定义求解即可,注意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解答】解:9的平方根有:=±3.故选C.2.在给出的一组数0,π,,3.14,,中,无理数有()A.1个B.2个C.3个D.5个【考点】无理数.【分析】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理解无理数的概念,一定要同时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整数与分数的统称.即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由此即可判定选择项.【解答】解:无理数有:π,和共有3个.故选C.3.在△ABC中,∠A:∠B:∠C=1:1:2,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90°B.a2=b2﹣c2C.c2=2a2D.a=b【考点】勾股定理.【分析】首先根据△ABC角度之间的比,可求出各角的度数.∠C为90度.根据勾股定理可分别判断出各项的真假.【解答】解:由∠A:∠B:∠C=1:1:2;得:∠A=∠B=45°,∠C=90°;所以A正确.由勾股定理可得:c2=a2+b2,所以B错误.因为∠A=∠B=45°,则a=b,同时c2=a2+b2=2a2.所以C、D正确.故选B.4.若点P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1(﹣2,3),则点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2的坐标()A.(2,3)B.(2,﹣3)C.(﹣2,﹣3)D.(﹣2,3)【考点】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分析】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可得答案.【解答】解:点P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1(﹣2,3),得P(﹣2,﹣3)则点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2的坐标(2,3)故选:A.5.一根蜡烛长20cm,点燃后每小时燃烧5cm,燃烧时剩下的长度为y(cm)与燃烧时间x(小时)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为下图中的()A.B.C.D.【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一次函数的图象.【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即可解答.【解答】解:蜡烛剩下的长度随时间增长而缩短,根据实际意义不可能是D,更不可能是A、C.故选B.6.在△ABC中,AB=15,AC=8,AD是中线,且AD=8.5,则BC的长为()A.15B.16C.17D.18【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析】延长AD至E使ED=AD,利用好AD是中线这个条件,再根据题中的数据的特点正好符合勾股定理逆定理,得到直角三角形,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就可以求出BD 的长度了,再根据BC=2BD,所以BC的长也就求出了.【解答】解:延长AD至E,使DE=AD;连接BE,如图∵AD=8.5∴AE=2×8.5=17在△ACD和△BED中∵∴△ACD≌△BED(SAS)∴BE=AC=8BE2+AB2=82+152=289AE2=172=289所以∠ABE=90°∵在Rt△BED中,BD是中线∴BD=AE=8.5∴BC=2BD=2×8.5=17.故选:C.7.某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这个函数的表达式可能是()A.y=2x+4B.y=3x﹣1C.y=﹣3x+1D.y=﹣2x+4【考点】一次函数的性质.【分析】设一次函数关系式为y=kx+b,y随x增大而减小,则k<0;图象经过点(1,2),可得k、b之间的关系式.综合二者取值即可.【解答】解:设一次函数关系式为y=kx+b∵图象经过点(1,2)∴k+b=2;∵y随x增大而减小∴k<0.即k取负数,满足k+b=2的k、b的取值都可以.故选D.8.若的整数部分为x,小数部分为y,则的值是()A.B.C.1D.3【考点】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分析】因为的整数部分为1,小数部分为﹣1,所以x=1,y=﹣1,代入计算即可.【解答】解:∵的整数部分为1,小数部分为﹣1∴x=1,y=﹣1∴=﹣(﹣1)=1.故选:C.9.若表示a、b两个实数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a﹣b|+的结果为()A.2a B.2b C.﹣2a D.﹣2b【考点】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实数与数轴.【分析】由数轴可判断出a<0,b<0,|a|<|b|,得出a﹣b>0,a+b<0,然后再根据这两个条件对式子化简.【解答】解:∵由数轴可得a<0,b<0,|a|<|b|∴a﹣b>0,a+b<0∴|a﹣b|+=|a﹣b|+|a+b|=a﹣b﹣(a+b)=﹣2b.故选:D.10.下列语句中,说法错误的是()A.点(0,0)是坐标原点B.对于坐标平面内的任一点,都有唯一的一对有序实数与它对应C.点A(a,﹣b )在第二象限,则点B(﹣a,b)在第四象限D.若点P的坐标为(a,b),且a•b=0,则点P一定在坐标原点【考点】点的坐标.【分析】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有序实数对与平面的关系,解答即可.【解答】解:A、点(0,0)是坐标原点,故A不符合题意;B、对于坐标平面内的任一点,都有唯一的一对有序实数与它对应,故B不符合题意;C、点A(a,﹣b )在第二象限,得a<0,﹣b>0﹣a>0,b<0,则点B(﹣a,b)在第四象限,故C不符合题意;D、若点P的坐标为(a,b),且a•b=0,则点P一定在坐标轴上,故D符合题意;故选:D.1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96,并且两直角边的比为3:4,则这个三角形的斜边为()A.10B.20C.5D.15【考点】勾股定理.【分析】根据两直角边的比为3:4,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96.可设两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3a、4a,那么根据以上两个等量关系可以列出一个关于a的方程,求出a的值,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斜边的长.【解答】解:设两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3a、4a,则3a•4a÷2=96解得a2=16则这个三角形的斜边为=20.故选B.12.一次函数y=kx+b与y=kbx,它们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可能为()A.B.C.D.【考点】一次函数的图象.【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有由一次函数y=kx+b图象分析可得k、b的符号,进而可得k•b的符号,从而判断y=kbx的图象是否正确,进而比较可得答案.【解答】解: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分析可得:A、由一次函数y=kx+b图象可知k<0,b>0;一次函数y=k的图象可知kb<0,两函数解析式均成立;B、由一次函数y=kx+b图象可知k<0,b>0;即kb<0,与次函数y=k的图象可知kb>0矛盾;C、由一次函数y=kx+b图象可知k>0,b<0;即kb<0,与次函数y=k的图象可知kb>0矛盾;D、由一次函数y=kx+b图象可知k>0,b>0;即kb>0,与次函数y=k的图象可知kb<0矛盾.故选A.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5=15分)13.的算术平方根是3,﹣=.【考点】算术平方根.【分析】(1)先将原数化简,然后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即可求出答案.(2)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化简,然后根据二次根式加法法则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9∴9的算术平方根是3原式=2﹣=故答案为:3;14.已知一次函数y=kx﹣1的图象不经过第二象限,则正比例函数y=(k+1)x必定经过第一、三象限.【考点】正比例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的性质.【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可知k>0,则正比例函数y=(k+1)x中,k+1必定大于0,所以必经过第一、三象限.【解答】解:∵一次函数y=kx﹣1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k>0∴k+1>0∴正比例函数y=(k+1)x必定经过第一、三象限.15.若a<<b,且a,b为连续正整数,则b2﹣a2=7.【考点】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分析】因为32<13<42,所以3<<4,求得a、b的数值,进一步求得问题的答案即可.【解答】解:∵32<13<42∴3<<4即a=3,b=4∴b2﹣a2=7.故答案为:7.16.已知点P在第四象限,且到x轴的距离是5,到y轴的距离是4,则P点坐标为(4,﹣5).【考点】点的坐标.【分析】根据第四象限内点的横坐标大于零,纵坐标小于零,点到x轴的距离是纵坐标的绝对值,点到y轴的距离是横坐标的绝对值,可得答案.【解答】解:由到x轴的距离是5,到y轴的距离是4,得|x|=4,|y|=5.由点位于第四象限,得则P点坐标为(4,﹣5)故答案为:(4,﹣5).17.函数y=3x+m的图象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24,则m=±12.【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析】根据题意确定与x轴与y轴的交点,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m的值.【解答】解:直线y=3x+m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0),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m)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是24,得到|﹣|•|m|=24,即=24解得:m=±12.故答案为±12.三、解答题(共69分)18.计算题(1)+(1﹣)0(2)已知:x=,y=,求的值.【考点】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零指数幂.【分析】(1)首先分母有理化,计算0次幂,然后进行加减即可;(2)首先对x和y进行分母有理化,然后把所求的分式约分,然后代入x和y的数值计算即可.【解答】解:(1)原式=+1=5+1=6;(2)x=(+)2=5+2,y=(﹣)2=5﹣2则原式==则当x=5+2,y=5﹣2时,原式===.19.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Rt△AOB的两条直角边OA,OB分别在x轴的负半轴,y轴的负半轴上,且OA=2,OB=1.将Rt△AOB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再把所得的像沿x轴正方向平移1个单位,得△CDO.(1)写出点A,C的坐标;(2)求点A和点C之间的距离.【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分析】(1)根据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可得A、C点的坐标;(2)根据点的坐标,在Rt△ACD中,AD=OA+OD=3,CD=2,借助勾股定理可求得AC的长.【解答】解:(1)点A的坐标是(﹣2,0),点C的坐标是(1,2).(2)连接AC,在Rt△ACD中,AD=OA+OD=3,CD=2∴AC2=CD2+AD2=22+32=13∴AC=.20.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格点三角形(顶点是网格线的交点的三角形)ABC的顶点A,C的坐标分别为(﹣4,5),(﹣1,3).(1)请在如图所示的网格平面内作出平面直角坐标系.(2)请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B′C′.(3)求△ABC的面积.【考点】作图﹣轴对称变换.【分析】(1)根据C点坐标确定原点位置,然后作出坐标系即可;(2)首先确定A、B、C三点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位置,再连接即可;(3)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剪去周围多余三角形的面积即可.【解答】解:(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3)△ABC的面积:3×4﹣4×2﹣2×1﹣2×3=12﹣4﹣1﹣3=4.21.阅读材料:小明发现一些含根号的式子可以写成另一个式子的平方如3+2=(1+)2,善于思考的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索:设a+b=(m+n)2(其中a、b、m、n均为正整数)则有:a+b=m2+2n2+2mn,所以a=m2+2n2,b=2mn.这样小明就找到了一种把a+b的式子化为平方式的方法.请仿照小明的方法探索并解决下列问题:(1)当a、b、m、n均为正整数时,若a+b=(m+n)2,用含m、n的式子分别表示a、b,得a=m2+3n2,b=2mn(2)若a+4=(m+n)2(其中a、b、m、n均为正整数),求a的值.【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分析】(1)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把(m+n)2展开即可得到a、b的值;(2)利用(1)中结论得到a=m2+3n2,2mn=4,即mn=2,利用有理数的整除性确定m和n的值,然后计算a的值.【解答】解:(1)(m+n)2=m2+3n2+2mn所以a=m2+3n2,b=2mn;故答案为m2+3n2,2mn;(2)由(1)得a=m2+3n2,2mn=4而a、b、m、n均为正整数所以m=2,n=1或m=1,n=2.所以当m=2,n=1时,a=22+3×12=7.当m=1,n=2时,a=12+3×22=13.22.某单位准备印制一批证书,现有两个印刷厂可供选择,甲厂费用分为制版费和印刷费两部分,乙厂直接按印刷数量收取印刷费,甲乙两厂所收取的费用y(千元)与证书数量x(千个)的函数关系图象分别如图中甲、乙所示.(1)甲厂的制版费1千元,其证书印刷单价0.5元/张,y甲与x的函数解析式y甲=x+1.(2)请求出印刷数量x≥2时,y乙与x的函数解析式.(3)当印制证书8千个时,应选择哪个印刷厂节省费用,节省费用多少元?(4)如果甲厂想把8千个证书的印制工作承揽下来,在不降低制版费的前提下,每个证书最少降低多少元?【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分析】(1)当x=0时,y=1,由此即可得出甲厂的制版费为1千元,设y甲与x间的函数解析式为y甲=kx+b(k≠0),根据函数图象找出点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函数解析式;根据“单价=总价÷印刷数量”即可求出甲厂的印刷单价;(2)设y乙与x间的函数解析式为y乙=mx+n(m≠0),观察函数图象找出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函数解析式;(3)代入x=8,分别求出y甲与y乙的值,比较做差即可得出结论;(4)结合(2)的结论,根据“减少的单价=减少费用÷印刷数量”算出结果即可.【解答】解:(1)当x=0时,y甲=1∴甲厂的制版费为1千元.设y甲与x间的函数解析式为y甲=kx+b(k≠0)将点(0,1)、(6,4)代入y甲=kx+b中得:,解得:∴y甲与x间的函数解析式为y甲=x+1.证书印刷单价为:(4﹣1)÷6=0.5(元/张).答:甲厂的制版费为1千元,y甲与x间的函数解析式为y甲=x+1,证书印刷单价为0.5元/张.(2)设y乙与x间的函数解析式为y乙=mx+n(m≠0)当x≥2时,将点(2,3)、(6,4)代入y乙=mx+n中得:,解得:∴y乙=x+.(3)当x=8时,y甲=×8+1=5;当x=8时,y乙=×8+=.∵5>,且5﹣=(千元)=500(元).∴当印制证书8千个时,选择乙厂,节省费用500元.(4)每个证书降低费用为:500÷8000==0.0625(元).答:如果甲厂想把8千个证书的印制费用不大于乙厂,在不降低制版费的前提下,每个证书最少降低0.0625元.23.如图,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AOB=110°,∠BOC=α,将△BO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ADC,连接OD.(1)△COD是什么三角形?说明理由;(2)若AO=n2+1,AD=n2﹣1,OD=2n(n为大于1的整数),求α的度数;(3)当α为多少度时,△AOD是等腰三角形?【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CO=CD,∠OCD=60°,根据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解答;(2)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定△AOD是直角三角形,并且∠ADO=90°,从而求出∠ADC=150°,再根据旋转变换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可得α=∠ADC;(3)根据周角为360°用α表示出∠AOD,再根据旋转的性质表示出∠ADO,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表示出∠DAO,再分∠AOD=∠ADO,∠AOD=∠DAO,∠ADO=∠DAO三种情况讨论求解.【解答】解:(1)△COD是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BO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ADC∴CO=CD,∠OCD=60°∴△COD是等边三角形;(2)∵AD2+OD2=(n2﹣1)2+(2n)2=n4﹣2n2+1+4n2=n4+2n2+1=(n2+1)2=AO2∴△AOD是直角三角形,且∠ADO=90°∵△COD是等边三角形∴∠CDO=60°∴∠ADC=∠ADO+∠CDO=90°+60°=150°根据旋转的性质,α=∠ADC=150;(3)∵α=∠ADC,∠CDO=60°∴∠ADO=α﹣60°又∵∠AOD=360°﹣110°﹣α﹣60°=190°﹣α∴∠DAO=180°﹣﹣(α﹣60°)=180°﹣190°+α﹣α+60°=50°∵△AOD是等腰三角形∴①∠AOD=∠ADO时,190°﹣α=α﹣60°解得α=125°②∠AOD=∠DAO时,190°﹣α=50°解得α=140°③∠ADO=∠DAO时,α﹣60°=50°解得α=110°综上所述,α为125°或140°或110°时,△AOD是等腰三角形.24.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将此正方形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AB边落在X轴的正半轴上,且A点的坐标是(1,0).(1)直线y=x经过点C,且与x轴交与点E,求四边形AECD的面积;(2)若直线l经过点E,且将正方形ABCD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求直线l的解析式;(3)若直线l1经过点F(﹣,0),且与直线y=3x平行,将(2)中直线l沿着y轴向上平移个单位交轴x于点M,交直线l1于点N,求△NMF的面积.【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求得C的坐标,以及E的坐标,则求得AE的长,根据直角梯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得四边形的面积;(2)经过点E且将正方形ABCD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的直线与CD的交点F到C的距离一定等于AE,则F的坐标可以求得,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直线EF的解析式;(3)根据直线l1经过点F(﹣,0)且与直线y=3x平行,知k=3,把F的坐标代入即可求出b的值即可得出直线11,同理求出解析式y=2x﹣3,进一步求出M、N的坐标,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MNF的面积..【解答】解:(1)在y=x中令y=4,即x=4解得:x=5,则B的坐标是(5,0);令y=0,即x=0解得:x=2,则E的坐标是(2,0).则OB=5,OE=2,BE=OB﹣OA=5﹣2=3∴AE=AB﹣BE=4﹣3=1边形AECD=(AE+CD)•AD=(4+1)×4=10;(2)经过点E且将正方形ABCD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直线与CD的交点F,必有CF=AE=1,则F的坐标是(4,4).设直线的解析式是y=kx+b,则解得:.则直线l的解析式是:y=2x﹣4;(3)∵直线l1经过点F(﹣,0)且与直线y=3x平行设直线11的解析式是y1=kx+b则:k=3代入得:0=3×(﹣)+b解得:b=∴y1=3x+已知将(2)中直线l沿着y轴向上平移个单位,则所得的直线的解析式是y=2x﹣4+即:y=2x﹣3当y=0时,x=∴M(,0)解方程组得:即:N(﹣7,﹣19)S△NMF=×[﹣(﹣)]×|﹣19|=.答:△NMF的面积是.第21页共21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