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学考知识点整理

化学学考知识点整理

元素化合物知识点【一、特殊的颜色:】1.气体:①黄绿色气体——氯气②红棕色气体——NO22.固体:①红棕色粉末——Fe2O3②红褐色沉淀——Fe(OH)3③黄色晶体——S④淡黄色固体——Na2O2⑤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Si⑥蓝色沉淀——Cu(OH)2⑦常见的白色沉淀——AgCl、BaSO4、Al(OH)3、Mg(OH)2、Fe(OH)2、CaCO3、BaCO3⑧常见的黑色固体——Fe3O4、CuO、C3.溶液:①I2的CCl4溶液——紫红色②溶液含Cu2+(如CuSO4溶液)——蓝色③溶液含Fe2+(如FeCl2)——浅绿色④溶液含Fe3+(如FeCl3溶液)——黄色4.焰色反应:①黄色——Na的焰色②紫色——K的焰色【二、特殊现象:】1.漂白性:①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颜色不可恢复)——氯气(起作用的是HClO)②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颜色可恢复)—— SO22.气体:①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O2②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2、③产生苍白色的火焰——H2在Cl2中燃烧④在放电情况下才发生反应的两种气体—— N2与O2⑤遇到空气立刻变红棕色的气体——NO⑥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NH3⑦两种气体相遇产生白烟—— NH3遇HCl⑧在空气中产生白雾的气体—— HCl3.现象的特殊变化①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酸(H+)②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物质——碱(OH—)③使酚酞变红的物质——碱(OH—)④遇淀粉变蓝的物质——I2⑤加入KSCN变红的溶液——含Fe3+⑥Fe2+溶液中滴加NaOH——白色沉淀变成灰绿色沉淀,变成红褐色沉淀⑦Fe3+溶液中滴加NaOH——红褐色沉淀⑧Al3+溶液中滴加NaOH至过量——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⑨能使蛋白质变黄的物质——浓硝酸【三、离子或气体的检验】①检验O 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②检验NH 3——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或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白烟③检验NH 4+——加入NaOH 溶液并加热,产生刺激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④检验Cl - ——先加稀HNO 3酸化,再加入AgNO 3溶液,有白色沉淀 ⑤检验SO 42———先加稀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 ⑥检验Fe 3+——加KSCN ,溶液变红;或加NaOH ,产生红褐色沉淀⑦检验CO 32———加HCl ,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四、特殊用途的物质】①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Ca(ClO)2②呼吸面具中的物质—— Na 2O 2(能与H 2O 、CO 2反应生成O 2 ) ③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品—— NaHCO 3 、Al(OH)3④常用作净水剂的物质—— 明矾(KAl(SO 4)2·12H 2O ) ⑤制造光导纤维的原料—— SiO 2⑥不能贮存在有磨口玻璃塞的玻璃瓶中的是 NaOH 、KOH 、(与SiO 2反应生成Na 2SiO 3) ⑦常用作金属焊接保护气、代替稀有气体填充灯泡、保存粮食水果的气体—— N 2 ⑧常用作制冷剂的物质——氨 ⑨常用作涂料的物质——Fe 2O 3⑩常用作耐火材料的物质——Al 2O 3、Na 2SiO 3(水玻璃) ○11能发生钝化现象的两种金属、两种酸—— Fe 、Al / 浓硫酸、浓硝酸 ○12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NaOH 溶液的物质 ——Al 、Al 2O 3、Al(OH)3、(NaHCO 3、) 【五、常见的吸热放热反应】 1. 吸热反应①大部分分解反应②Ba(OH)2·8H 2O 与NH 4Cl③CO 2+C==2CO C+H 2O==CO+H 2 2. 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 ②金属与酸或水 ③大部分化合反应 ④酸碱中和 【六、俗名】 1.无机物①烧碱、苛性钠——NaOH ②生石灰——CaO③熟石灰——Ca(OH)2 ④大理石、石灰石——CaCO 3 ⑤石膏——CaSO 4·2H 2O ⑥ 纯碱、苏打——Na 2CO 3 ⑦小苏打——NaHCO 3 ⑧明矾——KAl(SO 4)2·12H 2O ⑨蓝矾、胆矾——CuSO 4·5H2O ⑩胃酸——HCl ○11王水——浓硝酸:浓盐酸体积比为1:3 ○12双氧水——H 2O 2 ○13水玻璃——Na 2SiO 3 ○14铁红、赤铁矿——Fe 2O 3 ○15玛瑙、水晶、玻璃(主要成分)——SiO 2 2.有机物①沼气、天然气、油田气、煤矿坑道气——CH 4 ②酒精——C 2H 5OH③醋酸——CH3COOH化学实验知识点:防爆炸,防倒吸,防暴沸,防失火,防中毒。

药品取用时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药品的味道。

【二、常见物质的分离和提纯】1.配制溶液(容量瓶:标有刻度线、规格、温度)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2~3次)→定容→摇匀定容的方法:液面离刻度线1~2cm 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2.钠与H 2O 反应:现象:浮(Na 的密度比水小)、熔(Na 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且Na 的熔点低)、游和响(Na 与水反应放出气体,且产生气体的速度很快,反应很剧烈)、 红(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变红,说明生成了碱性物质)。

3.实验室制取Al(OH)3的方法:原理:Al 2(SO 4)3+6NH 3·H 2O==2Al(OH)3↓+3(NH 4)2SO 4用氨水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的原因: 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Al(OH)3可以与强碱NaOH 反应,Al(OH)3+NaOH==NaAlO 2+2H 2O 。

4.铁和水反应:原理:3Fe+4H 23O 4+4H 2 湿棉花作用:提供水蒸气; 用肥皂液检验的产物是:H 2。

2+3+6.二氧化氮与水:现象1:试管倒扣,试管内液面上升,红棕色气体变为无色;原因3NO 2+H 2O==2HNO 3+NO 现象2:往试管内通入O 2,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气体,液面上升;原因2NO+O 2==2NO 2 7.浓硫酸和Cu 反应:原理:Cu+2H 2SO 4(浓)=== CuSO 4+SO 2↑+2H 2O现象:紫色石蕊变红或品红褪色,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

NaOH 的作用:吸收尾气;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 8.喷泉实验:实验现象:烧杯中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结论:氨气极易溶于水,且氨水显碱性。

9.氨气的制取:原理:2NH 4Cl+Ca(OH)2 === 2NH 3↑+CaCl 2+2H 2O棉花的作用: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 干燥剂:碱石灰检验氨气的方法: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现象是变蓝;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现象是产生白烟;实验现象: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试管内壁出现油滴、试管中有少量白雾、液面上升。

甲烷和氯气光照下的一取代反应:CH 4+Cl 2→ CH 3Cl+HCl ; 13石蜡油分解实验现象:反应生成气体,且可以使酸性KMnO 4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实验结论:石蜡油分解产物中除烷烃外还有烯烃。

14乙醇与Na :原理:2CH 3CH 2OH+2Na →2CH 3CH 2ONa+H 2↑ 现象:钠块先沉在液面下,钠表面有气泡产生;随着反应的进行钠块上下跳动。

15.乙醇的催化氧化 原理:2CH 3CH 2OH+O 2CHO+2H 2O16.乙酸乙酯: 原理:CH 3COOH+C 2H 5OH CH 3COOC 2H 5+H 2O实验现象: 饱和碳酸钠的作用: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吸水剂; 试剂顺序:先乙醇,后加乙酸和浓硫酸。

浓硫酸 饱和Na 2CO 3Na 光Cu/AgNO 2化学理论知识点【一、物质的分类】溶液混合物 胶体 浊液酸物质 碱化合物 盐 纯净物 氧化物非金属 单质金属【二、物质的量的相关概念】1.物质的量: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

符号:n ;单位:mol (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 0.012kg 12C 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

用N A 表示,约为6.02x1023。

3.微粒与物质的量的关系:n= 。

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用M 表示;单位:g/mol ;以g/mol 为单位时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相对分子或相对原子质量)。

5.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n= 。

6.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

标准状况下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

7.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8.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

符号C(B) 单位:mol/L 。

9.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aq V B nB C 。

【二、电解质】1.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可以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电解质溶液能够导电,是由于它们在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了可以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2.酸、碱、盐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叫做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叫做碱;生成金属阳离子(包括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三、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种反应称作离子反应。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气体,沉淀(难溶)或水(难电离)。

3.离子共存问题:①有难溶物生成。

如Ba 2+与SO 42-、CO 32—大量共存;Ag +与Cl -不能大量共存。

②有气体生成。

如CO 32-、HCO 3-、SO 32-、等离子与H +不能大量共存。

③有难电离物质生成。

如NH 4+与OH -不能大量共存;OH -、CH 3COO -、ClO -与H +不能大量共存。

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NO 3-在酸性条件下与Fe 2+不能大量共存;【四、氧化还原反应】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其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4. 氧化反应:失去电子,表现为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得到电子,表现为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5.氧化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 还原剂:失去电子的反应物。

1.丁达尔效应:一束光通过该胶体时,可以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效应。

利用这个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

2.胶体区别于溶液和浊液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的直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