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醛试题答案及解析1.(12分)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乙醛的银镜反应,实验操作步骤如下:A.在试管里先注入少量NaOH溶液,振荡,然后加热煮沸。
把NaOH溶液倒去后,再用蒸馏水洗净试管备用。
B.在洗净的试管里配制银氨溶液。
C.沿试管壁加入乙醛稀溶液。
D.加热。
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A中加NaOH溶液振荡,加热煮沸的目的是:。
(2)步骤D应选择的加热方法是(填下列装置编号)(3)乙醛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还对乙醛进行银镜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①实验1和实验2,探究的是。
②当银氨溶液的量为1 mL,乙醛的量为3滴,温度为55℃,反应混合液pH为11时,出现银镜的时间为 min。
(填范围)③你认为探究乙醛进行银镜反应的最佳条件,除了测定银镜出现的时间外,还需要比较不同条件下形成的银镜的。
【答案】(1)去除试管内壁的油污,保证试管洁净;(2)乙;(3)CH3CHO + 2Ag(NH3)2OH CH3COONH4+ 2Ag↓+ 3NH3↑+ H2O;(4)①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② 5~6.5 ;③光亮程度。
【解析】(1)步骤A中加NaOH溶液振荡,加热煮沸的目的是去除试管内壁的油污,保证试管洁净,以便于银镜均匀的镀上;(2)步骤D应选择的加热方法是热水浴加热,乙醇选项是乙;(3)乙醛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O + 2Ag(NH3)2OH CH3COONH4+ 2Ag↓+3NH3↑+ H2O;(4)①实验1和实验2,探究的是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②当银氨溶液的量为1 mL,乙醛的量为3滴,温度为55℃,反应混合液pH为11时,出现银镜的时间为5~6.5 min。
③你认为探究乙醛进行银镜反应的最佳条件,除了测定银镜出现的时间外,还需要比较不同条件下形成的银镜的光亮程度。
【考点】考查银镜反应的有关知识。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醛类物质才能发生银镜反应B.甲醛、乙醛、丙醛都没有同分异构体C.将2%的稀氨水逐滴加入2%的溶液中,至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可制得银氨溶液D.将2%的NaOH溶液4~6滴,滴入2mL10%的溶液中制得悬浊液,用作检验醛基的试剂【答案】C【解析】A、含有醛基的物质均可以发生银镜反应,如葡萄糖等;B、丙醛(CH3CH2CHO)与丙烯醇(CH2=CHCH2OH)分子式均为C3H6O,属于同分异构体;C、正确;D、悬浊液的制备是将CuSO4溶液滴加到2%的NaOH溶液中得到。
【考点】考查醛的结构与性质、银氨溶液的制备、Cu(OH)2悬浊液的制备等知识。
3.某学生做乙醛还原性的实验,取l mol/L的硫酸铜溶液2 mL和0.4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4mL,在一支试管里混合后加入0.5 mL 40%的乙醛溶液加热至沸腾,无红色沉淀,实验失败的原因是( )A.氧氧化钠的量不够B.硫酸铜不够量C.乙醛溶液太少D.加热时间不够【答案】A【解析】l mol/L的硫酸铜溶液2 mL和0.4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4 mL,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小于硫酸铜的物质的量,导致制得的氢氧化铜浊液不呈碱性,而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浊液的反应是在碱性环境下进行的,所以实验失败,答案选A。
【考点】考查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浊液反应的试剂的制取的判断4.与醛基相邻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叫α-H。
无α—H的醛在强碱作用下生成酸和醇的反应被称作康尼扎罗反应,如:2HCHO+NaOH→CH3OH+HCOONa。
由此判断,下列化合物中可以发生康尼扎罗反应的是A.CH3CHO B.C.D.(CH3)2CHCHO【答案】C【解析】无α—H的醛在强碱作用下生成酸和醇的反应被称作康尼扎罗反应,据此可以判断。
A、乙醛分子中含有α—H,不能发生康尼扎罗反应,A不正确;B、有机物分子含有α—H,不能发生康尼扎罗反应,B不正确;C、苯甲醛分子没有α—H,能发生康尼扎罗反应,C正确;D、有机物(CH3)2CHCHO分子中含有α—H,不能发生康尼扎罗反应,D不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判断5.某有机物的氧化产物甲和还原产物乙都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2,甲、乙反应可生成丙,甲、丙都能发生银镜反应,此有机物是()A.甲醛B.乙醛C.甲酸D.乙酸【答案】A【解析】有机物中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的物质是醛,其氧化产物是酸,还原产物是醇,酸与醇作用生成酯,酸和酯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结构中含有醛基,则说明甲应为甲酸,乙为甲醇,丙为甲酸甲酯,则有机物甲为甲醛,所以本题的答案选择A。
【考点】有机物的推断点评: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推断,考生要熟悉的是甲酸、甲酸甲酯虽然不是醛类,但是可以发生银镜反应,本题难度不大。
6.向2.9 g某饱和一元醛中加入足量银氨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析出10.8 g银,该醛是()A.HCHO B.CH3CHO C.CH3CH2CHO D.CH3CH(CH3)CHO【答案】C【解析】1mol饱和一元醛生成2molAg,计算得饱和一元醛的分子量为58,即为丙醛。
故选C。
【考点】有机计算点评:解答本题弄清楚醛和银的反应量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计算能力。
7.下列反应中,有机物被还原的是 ( )A.乙醛的银镜反应B.乙醛制乙醇C.乙醇制乙醛D.乙醇制乙烯【答案】B【解析】乙醛的银镜反应被氧化,乙醇制乙醛氧化反应,乙醇加水加成制乙烯。
乙醛制乙醇是还原反应,加氢还原。
8.某学生做乙醛还原的实验,取1mol·L-1的硫酸铜溶液2mL和0.4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4mL,在一个试管里混合加入0.5mL40%的乙醛溶液加热至沸腾,无红色沉淀,实验失败的原因()A.氢氧化钠不够量B.硫酸铜不够量C.乙醛溶液太少D.加热时间不够【答案】A【解析】根据实验过程可知,氢氧化钠不足,而该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答案选A。
9.下列有机物,既可以发生消去反应,也可以催化氧化为醛的是()A.C(CH3)3OH B.CH3OH C.CH3CH(CH3)OH D.(CH3)2CHCH2OH【答案】D【解析】发生消去反应要连羟基的邻碳要有氢,催化为醛要伯醇,D正确。
10.分子中含有4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脂肪醇,氧化后能生成醛的有()A.2种B.3种C.4种D.5种【答案】A【解析】醇氧化生成醛的条件是和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至少含有2个氢原子。
丁醇有4中属于醇的同分异构体,分别为CH3CH2CH2CH2OH、CH3CH(CH3)CH2OH、CH3CH2CHOHCH3、(CH3)3COH,其中前2种可以生成醛,第三种生成酮,最后一种不能发生催化氧化。
因此答案选A。
11.香草醛广泛用于食品、饮料、烟草、酒类、医药、化工和各类化妆用品等,是一种性能稳定、香味纯正、留香持久的优良香料和食品添加剂。
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香草醛的分子式为C8H8O3B.加FeCl3溶液,溶液不显紫色C.能与NaOH溶液反应D.能发生银镜反应【答案】B【解析】这种类型的题关键是准确找出相应的官能团,什么样的官能团就应该具备相应官能团的性质。
根据结构简式并结合碳原子的4价理论可判断选项A是正确的。
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是酚羟基、醛基和醚键,所以选项CD均正确。
酚羟基的存在,可以和氯化铁溶液反应显紫色,因此选项B是错误的,答案是B。
12.(9分)乙醛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被空气氧化成乙酸。
依据此原理设计实验制得并在试管C中收集到少量乙酸溶液(如图所示,试管A中装有40%的乙醛水溶液、铜粉,试管C中装有适量蒸馏水;烧杯B中装有某液体)。
已知在60℃~80℃时,用双连打气球鼓入空气即可发生乙醛的氧化反应,连续鼓入十几次,反应基本完全。
有关物质的沸点如下:请完成下列问题:(1)试管A在60℃~80℃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题意注明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在实验的不同阶段,需要调整温度计在试管A内的位置,在实验开始时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_____________;当试管A内主要反应完成后,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烧杯B内盛装甘油,甘油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想检验试管C中是否含有产物乙酸,请你在所提供的药品中进行选择,设计一个简便的实验方案。
所提供的药品有:pH试纸,红色的石蕊试纸,白色的醋酸铅试纸,碳酸氢钠粉末。
实验仪器任选。
该方案为(简述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9分)(1)(2)试管A的反应液中略低于试管A的支管口处收集含乙酸的馏分(3)使试管A内的反应液均匀受热发生反应,使生成的乙酸变成蒸气进入试管C粉末放入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试管C中的液体,若有气体(4)方案一:将少量NaHCO3产生,则说明试管C中含有产物乙酸;方案二:把一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试管C内的液体,点在pH试纸中部,试纸变色后,用标准比色卡比较来确定溶液的pH,进而说明是否有乙酸生成【解析】思路分析:用双连打气球鼓入空气,使空气中的氧气与A中的乙醛在温度为60—80 ℃时反应生成乙酸,因乙酸是液体,要在C中收集到乙酸,须使A中混合液的沸点在117.9 ℃以上,而该反应采取了水浴加热的方式,若要使反应正常进行,并使乙酸顺利蒸出,所选溶液的沸点必须比117.9 ℃高,根据题中信息,只能选择甘油。
乙酸最典型的性质就是它的酸性,故要检验C中是否含有乙酸的设计方案应以此为切入点。
分析题中提供的四种试剂,红色石蕊试纸、白色的醋酸铅试纸不能选用(因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醋酸铅与乙酸不反应),则方案设计时便可从pH试纸和NaHCO粉末着手。
3具体解析:(1)在加热并有从;催化剂的条件下乙醛可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酸,方程式为(2)反应开始阶段,需要控制溶液的温度,所以应插入溶液中。
当反应结束后需要通过蒸馏分离乙酸,才是需要控制蒸汽的温度,所以应放在试管A的支管口处。
(3)因为乙酸的沸点大于100℃,所以烧杯内液体的温度就必须大于乙酸的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需要用甘油。
(4)通过乙醛与乙酸性质的差异进行方案设计,例如:乙酸与NaHCO3反应产生CO2或根据其酸性进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