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考点是一个词,有两个基本释义,其一指考试的地点,其二指考试或专项技能评测考察的知识点。
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篇1一、情绪和情感概述(一)情绪和情感的含义情绪是由认知因素和生理因素共同构成的反应或经验,情绪中既包含认知成分,也包含生理成分,这两者的结合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人的情感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首先,情感是由认识而产生的。
例如,中学生听见优美的音乐而感到愉快,这快乐的情绪就是由知觉而产生的;回想起亲人去世的场面而感到悲伤,这种情绪就是由记忆而产生的;想到生日时可以得到爸爸的礼物而感到兴奋,这种情绪就是由想象而产生的;解答不出数学难题而感到懊恼,这种情绪就是伴随着思维产生的。
其次,认识的发展也会导致情绪产生变化和发展。
例如,学龄前儿童对祖国的意识较为淡薄,爱国情感不强;入学后随着历史、地理和人文知识的丰富,对祖国的认识也随之加深,爱国情绪也从无到有,由弱变强。
(二)情感的生理基础和外部表现研究表明,情感的体验是由大脑皮层下的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所决定的。
情感发生时,会引起有机体内部器官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并相应地产生不同的外部表现。
例如,发怒时,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血液中含糖量升高,就会产生心跳加速和呼吸加快等外部表现。
情感的外部表现在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言语声调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例如,高兴时人的面部肌肉舒张、动作灵活、声调轻快;悲伤时头部低垂、言语缓慢、说话断断续续。
(三)情感对人的影响人的情感不是一种消极的内心体验,而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能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
情感对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情感影响着人们的认识和态度。
2.情感能调节人的行为活动。
3.人的情感表现也是交流思想的一种手段。
(四)情感的特性人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的,具有两极性,表现在多个方面。
1.情感的两极性表现在情感的肯定和否定的对立性上,如满意和不满意、愉快和悲伤、爱和憎等。
2.情感的两极性表现为积极的或增力的、消极的或减力的,如愉快的情感驱使人积极地行动,悲伤的情感引起的郁闷会削弱人的活动能力。
3.情感的两极性表现为紧张和轻松、激动和平静等相对立的情绪上。
4.情感的两极性表现在强度上,从弱到强的两极状态,如从愉快到狂喜、从微愠到暴怒等;也表现在深刻度上,如同样的情感有着不同的由来。
(五)情绪和情感的种类1.情绪的种类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久度和紧张度,可以将情绪状态划分为以下四类。
(1)激情:这是一种猛烈、迅速爆发、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愤怒、恐惧和绝望等。
(2)心境:这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可能是愉快的或忧郁的,也可能是恬静的或朝气蓬勃的。
(3)应激:出乎意料的紧张情景所引起的情绪状态称作应激。
人在遇到危险而又紧张的情景时,身体和精神上负担太重,必须迅速采取重大决策,这样便导致应激状态。
(4)热情:热情是一种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厚的情绪状态,虽然不如激情强烈,但较激情深厚而持久;虽不如心境那样广泛地影响情绪体验,但较心境强烈、深刻而稳定。
2.情感的种类人的社会性情感组成了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它反映着个体与社会的一定关系,体现出人的精神面貌。
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道德感: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2)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态度体验。
(3)美感:美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的美的特征的体验,即具有一定审美观点的人对事物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喜悦、爱慕等情感。
二、影响中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身心因素中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是同其整个身心发展特征密切联系的。
中学生的整个身心发展都处在从儿童期向成年期过渡的时期,这种过渡的地位和发展状态决定了他们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常常具有双重性,也就是说既具有儿童的某些特征,又具有成人的某些特征。
影响和制约青少年情绪和情感发展的最重要的身心发展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长发育迅猛中学生处在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时期,从外形上看,他们身高猛长,体重猛增,到青年期已经达到成人体型。
从内部机能看,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机能虽然不及成人,但远远比儿童强;内分泌系统逐渐发育成熟,特别是性腺的发育和性的成熟,对青少年情绪和情感的反应有着重大的影响。
(二)认知水平有很大提高随着经验的不断增长,以及同认知发展有关的各种心理成分的发展与成熟,中学生对客观世界和自己的主观世界的认识远远超过小学生。
(三)自我意识得到发展随着认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有很大发展,成年意识成为左右其自我评价的重要因素。
(四)活动领域拓宽同小学生相比,中学生的活动领域更为宽广。
他们摆脱了家庭和学校的束缚,进入社会,并力求摆脱家长和老师的评价对自己的影响,独立地评价社会现实,从而上升到再认识社会现实的阶段。
(五)社会交往增多小学生同成人的交往带有相当的依附性,中学生同成人的交往则带有更多的独立性。
随着性的成熟和性意识的发展,中学生进入异性交往、异性相爱的时期。
三、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征(一)情绪和情感丰富而热烈中学生精力充沛、生机勃勃,日渐成熟和强壮的身体,使他们体验到了自己的力量,经常为自己青春的力量所鼓舞。
同时,他们也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幻想。
因此,昂扬向上是中学生情绪体验的主旋律。
他们需要表达和宣泄,情绪活动强烈,一点小事情就可以唤起他们的热情,也可能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就备受打击。
既有为正义和真理献身的热情和壮举,也会由于狂热冲动而干蠢事。
实践调查显示,他们常常通过唱歌、吟诗、跳舞、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强烈的情感。
(二)情绪和情感易起伏波动,心境转换明显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起伏波动较大,他们会因为一件事情的成功而欣喜若狂、激动不已,也会因为一点挫折而沮丧懊恼、垂头丧气,情绪在两端问有明显的跌宕。
而中学生由于出现表面上看来是莫名其妙的情绪波动,心境也常常出现明显的变化。
(三)情绪和情感的心境化和文饰现象中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一方面起伏多变、变化莫测,而另一方面,中学生的心理毕竟是在向成年人过渡,因此,也有其相对稳定和表面相对平和的一面,这就表现为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心境化和文饰现象。
所谓心境化,就是情绪和情感的反应相对持久稳定,反应的时间明显延长,但这种延长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延续做出反应和延长反应过程,从而出现情绪反应的心境化趋势。
情绪的文饰现象也是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一大特点,表现为情绪的表里不一,明明是心里难过,在众人的场合下,还要装作若无其事。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中学生社会意识的觉醒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使他们注意到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表达的适当性。
(四)情绪和情感体验的深刻性和稳定性不断发展在中学时期,情绪和情感内容的社会性不断地深刻化。
随着他们智力和意识能力的不断发展,渐渐形成许多新观念和新观点,这与不断增长的高级社会的需要相联系,形成了许多具有明确道德意识的社会性情感,如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等。
情感的稳定性发展,是说中学生的情绪尽管具有两极性,易冲动和爆发,但还是逐渐趋于稳定和成熟。
中学低年级的学生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和自我调整还相对较差,波动较为明显,而到了高年级,这种自控能力则有了较好的发展,显得比较稳定。
在情绪反应的方式上也比较迂回、隐晦。
四、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培养中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别具特色,而且往往是他们行动的动力,所以我们应当摸清他们情绪和情感的规律,并有意识地培养、调节和发挥其积极作用,使他们更加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形成完美的人格。
为了培养中学生健康而高尚的情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帮助中学生学会合情合理地提出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教师和父母要帮助中学生提高需要的社会性,使他们懂得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是要符合社会的政治经济、物质文化发展的要求以及文明和道德的准则,才是有权利、有希望得到满足的,反之,就是不合理、不能允许或可耻的要求。
(二)充实和丰富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康的情趣中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风华正茂的时代,要引导他们把精力用在学习上,积累丰富的精神财富,鼓励他们从事科技活动和有益的文体活动等,为健康情趣的产生创造丰富的内容,避免不健康或消极的情绪和情感乘虚而人。
(三)培养中学生爱生活、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情感要培养中学生的爱,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人手,既要使他们在认识上明确建立高尚的爱的必要性,又要培养他们对卑鄙可耻行为的厌恶感和羞耻感,因为这种道德情感是不道德行为的抗毒剂,同时又是义务感和责任感的支柱,它会使中学生积极要求美好的、高尚的东西。
(四)培养中学生增强挫折的耐力,学会调节情绪和情感的本领情绪和情感是受思想意识调节的,当人遇到挫折的时候,最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做出不该做的事情。
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应引导中学生加强自我修养,增强挫折耐力。
另外,要帮助中学生学会分析激情时轻举妄动的不良后果,善于处理突然袭来的各种刺激,学会在愤怒、苦闷的情况下进行自我调节。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篇2班级管理考点1 班级与班级管理班级是指为实现教育目的而由学校按学生的发展水平所组成的、进行教育教学和学校生活的基层学生组织。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具体要求,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各种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班级管理的功能: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锻炼学生能力,提尚自治水平。
考点2 班主任的含义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
考点3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教师集体的组织者和灵魂。
(2)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3)班主任是保证各种影响协调一致的协调员。
(4)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与班级、班级与学校的纽带。
考点4 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1)常规管理;(2)平行管理;(3)民主管理;(4)目标管理。
考点5 班级管理过程与原则班级管理过程包括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评价总结三个基本环节。
班级管理的原则主要有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自觉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
考点6 班级管理的内容1.建设班集体班集体的特征:(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4)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