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十评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评估,且能从教育理论高度对课堂上的教育行为作出正确解释的教研活动。
我个人认为,评课应从以下十个方面入手:1、评教学思想评课者应联系教育方针和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及相关教学理论,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有理有据地评析。
2、评教学态度主要抓住两个方面:⑴教师对教材、课标及学情研究和把握的程度;⑵课前准备充分程度。
3、评教学目标⑴是否全面,即三维目标是否落实;⑵是否具体,即三维目标有学科特征;⑶适宜,即适合教材阶段特征和学生认知水平。
4、评教材处理⑴是否精心组织处理教材;⑵是否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点;⑶教学目标确定是否有针对性和导向性。
5、评教学程序⑴看教学思路:是否符合教材实际;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有独创性和新鲜感;是否层次清晰;运作效果怎样?⑵看课堂结构:要求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效率高。
其中时间分配含各环节分配、师生间分配、学生个人和集体间分配、优差生间分配及非教学用时。
6、评教学方法和手段⑴是否灵活运用教法;⑵看主体发挥程度;⑶看教学风格;⑷看新技术应用水平。
7、评教学基本功⑴看板书;⑵看教态;⑶看语言;⑷看操作。
8、评学法指导⑴目的是否明确;⑵是否取得实施效果。
9、评能力培养⑴是否强化问题意识;⑵是否挖掘起学生潜力;⑶是否培养学生观察习惯和心理品质;⑷是否培养学生多维思考问题能力;⑸学生受益面的宽窄程度。
10、评师生关系⑴学生主体地位突出程度;⑵教育氛围的民主、平等程序。
有效备课的策略所谓备课,是指教师充分地学习课标,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学、怎样教,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恰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
其实质是教师以教材为中介对课程的领悟和把握,要求明确课程的具体目标,并以课程标准和学情为依据使之转化为课时教学目标;通过钻研教材来实现精通教材、驾驭教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转化,并对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加以落实。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选择有效策略,优化备课行为。
我以为教师备课要做到五备,即备深教材,备透学生、备好教法、备活过程、备全自己。
一、备深教材1、走进教材吃透教材,感悟文本。
尊重教材、源于教材、超越教材、质疑教材;把握教材特色,和教材平等对话;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和主旨,对教材进行个性化和创造性地意义建构;吃透难点重点,抓住关键点;明确目标、把握要求;瞻前顾后、沟通联系。
2、活化教材将教材内容情境化;将静态知识动态化、可操作化;抓准各学科间知识融合的切入点与结合点,构建新的学科知识层次;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储备;加工重组教材;注重拓展延伸,向课外,向其他学科,向生活延伸。
二、备透学生1、尊重学生为学生需要和发展,备课时要心中有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欣赏学生。
2、了解学生要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分层要求、尊重差异、据学而教、以学定教”。
要思考学生“对什么感兴趣?何时最投入?学生的经验怎样?教师应怎样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等问题。
3、激发学生注重激发学生和维护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把学生精力集中在学习的认知方面,依靠成就感引起的动机来加强学习。
4、依靠学生把握学生认知中矛盾,从学生实际问题出发,依靠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依靠学生分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三、备好教法1、活用教法组合应用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阅读指导法、自学辅导法、程序教学法、范例教学法、讨论法、发现法、欣赏法、角色扮演法。
2、讲求情感激活学生思维,激其见而后开其意,导其悟而后达其辞。
教学应和学生实际需要相结合,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和意志领域等教学方法。
3、重视探究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讨论、自主选择、自主创造、自主领悟、自主体验等过程,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创造。
当然我们也应重视教师有效的问题预设。
4、整合手段努力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以及传统教学手段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学习。
四、备全过程1、选准话题话题(问题)应有探究性和思考价值;一个话题对于不同学生应有独特的思考和个性化答案;话题应有序进性,体现情境性、启发性和艺术性;话题可由学生生成。
2、创新程序程序的创设应体现如下特点:有利于教学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合作学习;有利于自主体验;有利于全员参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升降目标及时降升目标,降低是为了能使学生相对容易地摘到桃子;升高是为了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
4、增删环节教学备课中,可预设板块,而所设板块应能辐射全文,有效地统领起对整篇文章的感悟。
若教学中出现偶然的变数时,教师可灵活增删板块和环节。
五、备全自己1、体现自我发挥自身优势,使教师个体独具的个性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张扬,努力形成较成熟、稳定的教学风格,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
2、注重反思根据学情不断调整、丰富、优化方案设计,在“反思—实践—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3、积累经验从生活中积累经验;从与学生交往中积累经验;从书本中积累经验说课浅淡说课是授课教师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依据课标、运用教学理论和要素,根据课题的教学设想,从教材分析、目标确定、实情分析、重难点把握、程序安排、教法选择、手段应用、板书设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发挥,结构教育理论,对教学整个构思与设计过程的口头表达活动。
她可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可提高教师掌握课标、驾驭教材能力;可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可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可提高教师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很多教研活动或学校教学活动中,往往将说课作为一种重要内容和手段。
本文拟就说课的途径、结构和评价作一归纳和总结,以示同仁。
一、说课的途径㈠说深课标1、确立新理念;2、钻研新课标;3、穿插新理论。
㈡说实教法1、说特殊方法选择理由和实施;2、说不同方法选择理由和应用程序;3、说媒体选择及目的。
㈢说准作业1、说作业量、完成时间、难度、目标、要求、检查措施;2、说作业的十大依据:导向性、目的性、创新性、对比性、全面性、灵活性、代表性、周期性、系统性和可变性;㈣说精程序1、说精教学思路;2、说精教学结构;3、说精教学理论依据;4、说精重难点突破方法;5、说精双边活动设计;6、说精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7、说精板书设计。
二、说课的结构㈠情况介1、综合素质:⑴ 校风⑵ 班风2、个体素质:学风3、硬件因素:⑴ 多媒体设备⑵ 场地器材㈡教材分析教材处理:⑴ 教材作用地位⑵ 教学目标体系⑶ 教学方法⑷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㈢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⑴ 知识与能力;⑵ 方法与过程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教学程度:⑴ 导入;⑵ 阅读;⑶ 辅导;⑷ 提问;⑸ 讲授;⑹ 讨论;⑺ 交流;⑻ 反馈;⑼ 分层教学;⑽ 作业。
㈣指导思想1、教育新观念;2、课堂特色;3、上课措施。
三、说课的标准㈠教学理念:有正确的理念依据㈡教学思想:有独特的教学策略和方法㈢目标定位 1、符合课标精神;2、符合学生需要。
㈣教材分析 1、知识点分析准确;2、知能关系处理得当。
㈤重难点把握 1、重难点突出;2、重难点突破方法得当。
㈥教法体现 1、教法合理;2、教学手段合理。
㈦学法指导 1、参与度高;2、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
㈧程序设计1、结构合理;2、手段实用;3、设计新颖。
㈨板书设计合理、规范㈩教态与语言 1、教态自然;2、感染力强;3、语言精练、流畅。
“好课”的指向上课是师生精神的旅游和探险,是师生向未知领域挺进的旅程;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是照亮学生求知热情的阳光;是师生心灵碰撞的阵地,是师生生命对话的舞台。
“体验”与“共享”是上课的最重要行为,“真实化”和“生活化”是上课的理想图景。
一堂“好课”,我认为要指向“实”、“情”、“活”、“趣”、“新”。
一、“实”华东师大叶澜教授对好课设计了“五实”(即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的指向,我认为很有道理。
扎实,即三维目标皆实现;充实,即内容丰富、效率高;丰实,即具有资源生成和过程状态生成;平实,即心里只有学生;真实,即不粉饰、可以重建的。
我以为还应该注意把握“五度”(即广度、深度、信度、区分度和效度)。
广度,即知识信息量和向课外伸延程度;深度,即对重点把握、难点突破、关键点融合的程度;信度,即准确性、科学性;效度,指和学生认知水平和学科特征的符合程度;区分度,即使不同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二、“情”好课应有激情,因为她是师生生命的对话;好课应讲真情,因为她是师生智慧的碰撞;好课应设情境,因为好课是师生共同的历险行为。
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
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产生联想和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领悟学习内容,达到融合贯通的教学效果。
所以,教师应注重教学情境的设置,并努力使其更具挑战性和感染力。
课堂生动,在于学生的生动;课堂精彩,在于学生的精彩,老师应用真情创造生动、塑造精彩,用真情呵护精彩。
课堂应有灵性,是师生的“情场”,是教师迸发激情,学生流淌激情,师生互动激情的情感舞台。
课堂上,教师怀揣关爱之心,演绎文本,传递情感;学生在师爱之光照耀下,感受真情,感悟文本,激活智慧,点燃情感的火把,在师生情感的互动中,使课堂成为情感流动的磁场。
三、“活”好课应用活教材、激活学生。
教师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应灵活地处理好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应大胆改革教材中的不合理因素、适当增删,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向现实和富有挑战性转变。
激活学生的关键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使学生学会提问;教给学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四、“趣”导入新课时的激发兴趣是前提。
因为新颖的、有趣的、激动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打破学生心理平衡,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
一般采用以境激情,以情激趣的作法。
授课过程中的保持兴趣是关键。
一般采用:动用学生所有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创设平等和互动等办法。
巩固练习时提高兴趣是后盾。
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提升感情的重要手段。
这时,往往通过学生力所能及的练习,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其“我要学”、“我能学”的情感。
五、“新”好课的理念要新,应理解新的知识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评价观、课程观。
好课的思路要新,要构思新颖,实用高效,低耗高效。
好课的手段要新,教师要巧用多媒体,使之和学科教育有效整合,但使用多媒体手段时应注意不忽视教师主导作用;不忽视学生认知能力;不冲淡主题。
怎样听课才有效?听课是教师凭借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从课堂情境中获取相关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和研究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促进教师自我反省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