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精品文档
7
1、躯干、四肢感觉
1)深感觉感觉传导通路
在延髓的 中线形成 内侧丘系 交叉
感受器 脊神经节 后束-薄、楔束(核)
内侧丘系
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大脑皮质
此通路如受损,患者在闭眼时不能确定
相应各关节的位置和运动方向,以及皮
肤的两点间的距离辨别觉。
精品文档
8
2)浅感觉传导通路
感受器
脊神经节1
经白质前 同侧脊髓后角2
精品文档
34
精品文档
16
②机制:
Ⅰ.易化学说:
患病内脏的痛觉信息传入提高邻近躯体感觉N元的 兴奋性→对体表传入冲动产生易化作用(痛觉过敏) →平常不引起痛觉的躯体传入也能引起痛觉。
精品文档
17
Ⅱ.会聚学说: 患病内脏与某部位体表的感觉
传入纤维会聚于同一个后角N元→痛觉错觉
精品文档
18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及作用
痛 痛 深部痛 这种痛与慢痛相类似

内 脏 痛
牵涉痛 体腔痛
内脏疾患引起体表某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 内脏疾患累及邻近的体腔壁所致 这种痛与躯体痛相类似
精品文档
14
2、皮 肤 痛 与 内 脏 痛 的 比 较
皮肤(快、慢)痛
内脏痛(包括躯体深部痛)
①产生和消失迅速
②定位明确、分辫能力强
疼痛特点
③慢痛情绪反应明显 ④无牵涉痛
传导纤维
躯体传入纤维 (快痛Aδ,慢痛C)
自主N传入纤维
精品文档
15
3、牵涉痛(referred pain)
①概念:内脏疾病引起体表某部位的疼痛或
痛觉过敏现象。
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部位
患病器官 心
胃、胰 肝、胆 肾脏
体表疼痛 心前区 左上腹 右肩胛 腹股
部 位 左臂尺侧 肩胛间
沟区
阑尾 上腹部 或脐区
觉区、运动辅助区等。 精品文档
13
四、疼 痛 生 理
痛觉是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 的感觉,常伴有情绪变化和防御反应。
1、痛觉分类:
皮 快痛
刺激后立即出现刺痛 持续时间短,定位准确,不伴有情绪反应

躯痛 体
慢痛
刺激后0.5-1.0s出现烧灼痛(难以忍受) 持续时间长,定位不准确,常伴有情绪反应
(mood modification)
To cerebral cortex and limbic system (ascending activation system) From other thalamic nucleus
To cerebral cortex (emotion)
From other thalamic nucleus
皮层投射区的大小与感觉分辨的精细程度呈正比(如
拇指和食指的投射区大)
精品文档
12
第二感觉区 ①位置:中央前回与岛叶之
间。 ②功能:定位较差、感觉分
析粗糙;可能与痛觉有关。 ③投射特点:
Ⅰ.双侧性投射; Ⅱ.分布正立而不倒置,有较 大的重叠区。
2、本体感觉:与运动区重叠
在一起。
3、内脏感觉:较弥散:第二感
精品文档
24
2、特异性投射系统功能及特点
功能特点:接受 第二级感觉投射纤 维,换元后投射到 皮层特定感觉代表 区(构成特异投射系 统),功能上具有点 对点空间定位关系, 引起特定感觉
猴体表在左侧丘脑后腹核(后外
侧腹核和后内侧腹核)的投射
精品文档
25
3、 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大脑皮层分为52个区
一、感觉的特异传导系统及其作用
特异感觉信息 1
脊神经节或有关脑感觉神经节 2

脊髓后角或脑干有关神经核内

3

丘脑的感觉特异接替核

系 统
大脑相应皮层引起明确的特定感觉
精品文档
19
1、特异性感觉投射级层
1)脑脊髓外神经节
①脊神经节
②脑感觉神经节
三叉神经节
面神经节
舌咽神经节
螺旋神经节
前庭神经节
视神经节
精品文档
30
2、非特异性感觉投射构成 1)上行激动系统
Ascending recitular activating system
从脑干网状结构到丘脑的传入路径。 有上行激醒作用。
2)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nonspecific pjrojection system
由丘脑(第三类细胞群)弥散地投射到皮层广泛 区域的投射系统。
⑤能产生初级痛觉过敏
和次级痛觉过敏
①产生缓慢、持续久 ②定位不清、分辫能力差 ③情绪反应明显 ④有牵涉痛 ⑤能产生初级痛觉过敏
和次级痛觉过敏
致痛物质 电、机械、化学物质(如K+、H+、组胺、5-HT、PG等)
锐性刺激 敏感刺激 (切割、烧灼等)
钝性刺激 (牵拉、痉挛、炎症、缺血等)
感受器
游离N末梢 (其特异性不如其他类感受器,刺激阈比其他类感受器高)
连合交叉
至对侧 脊髓丘脑前、侧束
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3
大脑皮质
如损伤脊髓丘脑束或脊髓丘脑束
以上部分,可损伤面以下对侧痛
、温感觉消失。
精品文档
9
2、头面部感觉
痛、
三叉神经
头 温、 三叉神经脑桥核和
面 触觉
脊束核

三叉神经主核和中

脑核
觉 本体 感觉
三叉丘系
丘脑腹后内侧核
中央后回
如损伤三叉丘系或以上部分,可
精品文档
2
一、躯体感受器 1、皮肤触压振动觉感受器
精品文档
3
触压振动觉检测及机制
机械刺激
触点 触觉阈 两点阈
感觉末梢变形 机械门控钠通道
感受器电位 传入神经动作电位
精品文档
4
2、温度觉感受器
人体温度觉有四种:冷、凉、温、热 温度觉感受器 冷感受器:5-40℃,Aδ 、C纤维,25℃时放电最 高 温感受器:29-45℃,C纤维, 45℃时放电最高
精品文档
20
2)脑和脊髓初级神经核①脊髓后角②脑干神来自核内薄束楔束核、内侧且系核
耳蜗核、橄榄复合核、外侧丘系核、下丘
视交叉核、上丘
前庭核
孤束核
精品文档
21
3)丘脑特异核群及功能
腹后内侧核:头面部 腹后外侧核:躯干和四肢
感觉接替核
内膝状体:听觉 外膝状体:视觉
精品文档
22
From ascending reticular system, olfactory bulb, spine, cerebellum To prefrontal cortex and limbic system
失去感觉特异性及定位,可维持和改变皮层兴 奋状态,使机体处于觉醒状态。
精品文档
31
切断特异传导途径A或非特异传导途径B后
猫的行为与脑电图的变化
精品文档
32
两种感觉投射系统的比较
特异性投射系统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①传入丘脑前沿特定途径 ②经丘脑第一、二类细胞 组成 群 ③丘脑-皮层的点对点投 射纤维
①传入丘脑前经脑干网状结构 多次换N元 ②经丘脑第三类细胞群 ③丘脑-皮层的弥散投射纤维 ④网状结构内有上行激动系统
出现对侧头面部痛、温觉障精碍品文。档
10
三、躯体感觉中枢
触 觉 传 导 通 路
精品文档
11
1、触压觉
第一感觉区 3-1-2 ①位置:中央后回 ②功能:定位明确、感 觉分析较清晰。 ③投射特点:
Ⅰ.左右交叉: (除头面部是双侧性外) Ⅱ. 精 细 定 位 , 倒 置 分 布 (除头面部是直立外)
Ⅲ.精细正比:
①引起特定的感觉
①不引起特定的感觉
功 能 ②激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 ②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
状态(上行激醒作用)
①三次更换N元
①多次更N换元


②投射区窄小(点对点关系) ③功能依赖于非特异性投
②投射区广泛 ③易受药物影响(巴比妥类
射系统的上行激醒作用 催眠剂、全身麻醉剂)
精品文档
33
复习思考题
1.试述两种感觉信息传入系统的组成、特点和功能。 2.简述丘脑的核群及其功能。 3.体表感觉、内脏感觉、视觉、听觉的代表区在大脑皮 层的什么部位?它们向大脑皮层的投射各有何特点? 4.躯体痛和内脏痛在传导径路和特点上有何不同? 5.什么叫牵涉痛?是怎样发生的?有何临床意义? 6.局部脊髓空洞症的患者,有何感觉障碍?为什么?
脑干网状结构

上行
3

激动系统
丘脑的非特异核群



弥散投射到大脑皮层广大区域 精品文档
统29
1、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级层
1)脑干网状结 构2)丘脑非特异核群 髓板内核群
束旁核 中央中核 中央外侧核
中线核群
正中核 网状核
功能特点:接受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纤维,换元后弥散地投
射到皮层广泛区域(构成非特异投射系统)。
第三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 第二节 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 第三节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第四节 感觉功能---体感与感觉分析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第六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第七节 脑的高级功能与电活动
精品文档
1
躯体感觉
躯体感觉:
皮肤感觉:触-压觉,温度觉,痛觉 肌肉、肌腱和关节感觉:位置觉、运动觉,震动觉
To associate sensory cortex (Sensory integratio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