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方剂学全套优质课件

方剂学全套优质课件


2、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
生姜、半夏相配克服了半夏的毒性。常山截疟, 单用则致呕的副作用剧烈,配伍在截疟七宝丹中 则致呕的副作消失,且截疟的作用增强。
3、随证加减,全面兼顾,扩大适用范围,便于临 床运用
明末傅青主以四物汤为底,加减变化通治妇人经 带胎产四大证。
二、组方原则 何为组方原则:~是组方的模式,是处方之规矩, 由君、臣、佐、使组成,始见于《内经》。
麻疹初起----透疹 温病初起----透毒 疮疡初起----透邪 疟疾初起----透邪 汗
泄泻初起----透邪 ”
凡轻清宣透,可解除在表 六淫之邪的方法都应叫“
法”,确切地应叫“解表法
和法:通过和解或调和以祛除病邪的方法叫和法。
治疗的病位:半表半里或脏腑之间,阴阳之间, 表里之间
1.狭 义和法:和解少阳,用以治疗少阳病的方法 ---小柴胡汤
君药:
针对主病、主因或主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是方剂中不可缺少的药物。 君药的配备:①结合辨证,选择最针对病因及主证的、作用最全面的、
性能最强的、药力最大的药物。②一般选1~2味,用量应大于臣、佐、 使药。③应为全方作用的中心。
3.名词解释: 经方:①指汉代之前医著中的方剂。②专指《 黄帝内经》和仲景之方。③专指仲景之方 时方:仲景之后的各家之方。
成方:成熟、完善、有效、医书有载的,并后世 家所公认的方剂。
禁方(秘方):秘而不传的方
三.方剂的形成与发展:
1.方剂的形成: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不
断积累的医药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到底
化的治法,如消导剂。 2.广义:指理气法,理血、祛寒、祛湿、 祛虫、
消食、化痰、利水等等能使有形之 邪渐
消缓散的治法。
第二章 方剂的分类(自学)
一.分类的意义: 迄今为止方剂已有十余万首,不分类
如何查找、使用、记载?故意在便于查找 、记忆、学习、使用。
二.历代分类法:(请自己看书,并填写下列表格)
1、从产生来说:“方先于法,法源于方”,即先 有
方后有法, 如《五十二病方》。 2、当方剂学形成之后:“法随证立,方从法出”
。 即法是制方的依据,方是法的具体体现,无法
三、治法的源流:源于《内经》(《内经·阴阳
应象大论》)充实《伤寒杂病论》后又经历代医 家不断补充,至清代·程钟龄在他的代表作《医学 心悟》中作了高度总结概括,正式提出了“八法 ”之名----汗、吐、下、温、清、消、补、和。
方剂学
方剂学
绪言 一.概念
1.方剂学: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
学科。
~是研究和阐明方剂的配伍规律、立法原则、分类、治法、和临床运 用的一门学科。
2.方剂: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设立治法,按照组方原则选择药
物,妥善配伍,斟酌用量,确定剂型,规定用法,通过这些法度制 定的方子叫方剂。
2.广义和法
和解表里——柴桂汤 调和寒热——半夏泻心汤 调和肝脾——逍遥散、痛泄药方 和解少阳——少阳证、小柴胡汤 脏腑失和:肝脾不和,肠胃寒热错杂 表里同病:太少两感——柴桂证
消法:具有消导和散结功能,使气血,痰食水 虫等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治法叫消 法。
1.狭义:单指消食化积,治疗饮食内停,食 积不
。 二.方剂学的地位、重要性和研究范围:
1.地位、重要性:方剂学是中医学中理、法、 方、药四环节之一,是其中“法”的具体体现,“ 药”的具体运用。也是辨证论治中“治”的具体 体现。它是中医基础理论课、中医诊断学、中药 学、中医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
2.研究范围:即方剂学定义。
3.学习方剂学参考书目:《古今名医方论》、《 医方集解》、《医方考》、《成方切用》、《绛 雪园医方选注》。
《伤寒杂 东 病论》 汉
末 年
张 为方书之祖,最早将理法方 仲 药融为一体。载方314 景
《备急千 唐 金要方》 初
孙 唐以前方剂总结。载方5000 思余 邈
《 千 金 翼 唐 孙 千金要方补充。载方2900左
方》
初 思右
《太平 宋
太 医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
惠 民 和 1085~1 局 集 国 家 编 制 、 颁 布 的 成 药
分类法 脏腑分类 病证分类
书名
特点
病因分类 组成分类 功用治法分类
第三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一、组方的意义: 1、加强作用,增强疗效
⑴ 相辅相成:如知母、黄柏,单用不具备泻 火养
阴的作用,合用增强此作用。川楝子、元胡 都入
肝经,疏肝气、调肝血,相合则疗效增强数 倍。
补中益气汤中黄芪为君,其有5大作用:固 表、益气、利水、升阳、托毒生肌,单用黄芪升 阳作用较弱,加入方中,使此方升阳作用明显增 强,可兴奋子宫、平滑肌,如此方去黄芪 则无此 作用。
成于何时尚无定论。
2.方剂发展过程中的几部代表作:
书名
作者
年代
特点
《 五 十 二 病 方 》早 于 《 内 不详 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方书。 载方283
《黄帝内经》 春秋战国 不详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它创立了 方剂学理论,为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 基础。它包括治法、组方原则、组方体例等。 载方13
医 方 民共和 仁等 的所有有方名的方剂进行了辞典》
大成。载方10万余首。
第一章方剂与治法
一、治法:即治疗方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 因病机之后,针对性的采取的最为贴切的治疗方法.
二、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即所谓“法随证立,方 从法出”。即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 体现.
四、八法之间的关系:即清代·程钟龄在它的代 表作《医学心悟》中所言:“一法之中八法备焉 ,八法之中百法备焉”。
五、八法的含义:
1、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
在表之邪随汗而解的治疗方法。-----在此请注意:
所谓“汗法”不应单纯地理解为发汗的方法,因
为本疗法除可治疗外感初起邪气在表之外还可治 疗:
济 局 方 》252年 体作 药典载方788
《伤寒 金 明理 论·药 方论》
《普济 明 方》
成 无 为第一部以君臣佐使组 已 方原则剖析方剂的专著,
开方论之先河。载方20
朱木肃 为我国现存载方最多的
方书载方61739
《 医 清代 方集 解》
汪昂 按功效(主治)分类方剂的 典范 载方约700
《 中 中华人 彭 怀 上自秦汉,下迄1966年刊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