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复习资料必修三:4第四章

高中地理复习资料必修三:4第四章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必修3)学生用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高考考点:区域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考点分析:以某典型地区区域图,等值线图所呈现信息,考查区域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知识梳理: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见导学教程P52)二、农业布局特点----三大农业生产区:(见导学教程P53)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见导学教程P53)四、农业发展方向:(见导学教程P53)考点一 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一个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状况受发展条件影响,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应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发展条件分析如下表所示:读“吉林省地形示意图”,完成以下21.吉林省自东向西地形的排列应该是()A.B.C.D.2.适合该地区生长的主要经济作物是(A.棉花、亚麻B.C.高粱、黄麻D. 22高考名师解析(2011年高考天津卷)1.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Y市所在地每一月盛行____________风,该盛行风对当地气候的形成有何影响?(2)M河三角洲地区易发生洪涝。

请据图简述两条直接原因。

23(3)图9所示棉花产地都具有光热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

请据图说明两地具备这些条件的共同原因。

S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4)S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如何带动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的?考点二:我国商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及可持续发展方向1.商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我国商品农业的发展历史较晚,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较多,并日益突出,问题的出现往往与人口增长过快、农业压力增大导致农业发展方向和实施出现偏差有关。

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2.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当堂练习一、选择题《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以下1807年)》成功实施五年以后,国家又制定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以下1315年)》。

据此回答以下3题。

1.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确定的主要依据是()①自然条件好②生产规模小③产业化基础好④劳动力数量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以下各地区与优势农产品相一致的是()A.成都平原——苹果、油菜、柑橘B.南疆地区——棉花、水稻、大豆C.渭河平原——小麦、玉米、柑橘D.海南岛——天然橡胶、甘蔗、出口水产品3.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大意义包括()①是解决我国粮食短缺的惟一选择②是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的重大举措③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客观要求④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手段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填空题4.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商品性农业基地的建设,到目前已经建成若干商品粮基地、三大商品棉基地和油料、糖料作物基地。

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下列关于图中①、③、④、⑦四个著名商品农业基地和与其相对应的优势农产品的组合,正确的一组是()A①——甜菜、水稻、亚麻B③——棉花、水稻、油菜C④——甘蔗、水稻、甜菜D⑦——水稻、亚麻、甜菜(2)试简要分析①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宜建成哪些商品农业基地?简述该地区发展商品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

(3)简要分析④和⑥两个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4)④和⑥所在的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来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随着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

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哪些?(5)图中②、③、⑤所在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25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必修3)教师用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高考考点:区域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考点分析:以某典型地区区域图,等值线图所呈现信息,考查区域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知识梳理: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见导学教程P52)二、农业布局特点----三大农业生产区:(见导学教程P53)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见导学教程P53)四、农业发展方向:(见导学教程P53)考点一 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一个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状况受发展条件影响,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应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发展条件分析如下表所示:读“吉林省地形示意图”,完成以下21.吉林省自东向西地形的排列应该是(A )A.B.C.D.2.适合该地区生长的主要经济作物是(D )A.棉花、亚麻B.C.高粱、黄麻D.22高考名师解析(2011年高考天津卷)1.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Y市所在地每一月盛行_偏西_风,该盛行风对当地气候的形成有何影响?①来自海上的气流,带来了充足的水汽,形成了丰富的降水;②气流源自海洋,使当地增温。

23(2)M河三角洲地区易发生洪涝。

请据图简述两条直接原因。

①地势低洼,易积水成涝;②在飓风影响的季节,多暴雨和风暴潮(M河支流多,汛期上游来水量大)。

(3)图9所示棉花产地都具有光热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

请据图说明两地具备这些条件的共同原因。

①两地纬度位置都较低(两地都地处亚热带地区),太阳辐射较强;②两地都位于河流三角洲,排灌方便,土质好(两地都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土质好;③两地河网密度都较大,排灌方便)。

S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4)S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如何带动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的?S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

考点二:我国商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及可持续发展方向1.商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我国商品农业的发展历史较晚,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较多,并日益突出,问题的出现往往与人口增长过快、农业压力增大导致农业发展方向和实施出现偏差有关。

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2.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当堂练习一、选择题《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以下1807年)》成功实施五年以后,国家又制定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以下1315年)》。

据此回答以下3题。

1.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A )①自然条件好②生产规模小③产业化基础好④劳动力数量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以下各地区与优势农产品相一致的是( D )A.成都平原——苹果、油菜、柑橘B.南疆地区——棉花、水稻、大豆C.渭河平原——小麦、玉米、柑橘D.海南岛——天然橡胶、甘蔗、出口水产品3.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大意义包括(D )①是解决我国粮食短缺的惟一选择②是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的重大举措③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客观要求④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手段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商品性农业基地的建设,到目前已经建成若干商品粮基地、三大商品棉基地和油料、糖料作物基地。

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下列关于图中①、③、④、⑦四个著名商品农业基地和与其相对应的优势农产品的组合,正确的一组是(B)A.①——甜菜、水稻、亚麻B.③——棉花、水稻、油菜C.④——甘蔗、水稻、甜菜D.⑦——水稻、亚麻、甜菜(2)试简要分析①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宜建成哪些商品农业基地?简述该地区发展商品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

①地区为珠江三角洲,优势条件:水热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河网密布,地表水丰富;沿海地区,海陆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市场广阔;技术先进,粮食单产水平高等。

宜建基地:商品粮基地,花卉、蔬菜、水果等高效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基地。

存在问题:地势低平,低洼易涝;人口稠密,农产品商品率不高;宜农荒地少等。

发展方向:治理低洼易涝地,发展基塘农业等混合农业;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实施多种经营来提高商品率。

(3)简要分析④和⑥两个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土地辽阔,耕地面积广;人口较少,人均粮食产量较高。

(4)④和⑥所在的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来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随着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