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控铣对刀教案

数控铣对刀教案

数控铣对刀教案
机电体育教研室邵加发➢教学目标:
1.掌握华中系统基本操作。

2.熟练掌握系统面板操作。

3.熟知华中系统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4.了解工件坐标系的建立和对刀。

5.掌握相对坐标清零。

6. 能完成寻边器分中对刀,并掌握由双边对中对刀方法衍生的单边对刀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数控铣床的基本操作。

2.认识并会使用寻边器。

3.初步了解加工工件时寻边器的找正方法。

➢教学难点:
1.寻边器的使用
2.工件的对刀方法及其工件坐标系设定
➢教学手段:
实物演练、多媒体、电子课件等相互结合。

➢教学课时:2学时。

➢教学过程:
一、上节课知识回顾:
二、课题导入:
提问题:
1、网上查到些什么资料?数控铣床面板会操作了吗?
2、你做了解的对刀方法有哪些,各种对到方法看懂了吗?对刀原理理解了吗?各种方法分析了吗?讲这些干嘛呢?就是给我们今天的课坐铺垫。

好了今天
我们所学内容是:数控铣床基本操作和及其对刀。

三、新课教学:
3.1试切法对刀(双边分中)
试切法对刀,这种方法就是用已安装在主轴上的刀具,通过手轮移动各轴,使旋转刀具与工件表面做微量的接触,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但会在工件上留下切削痕迹,切对刀精度较低。

这种方法主要使用在毛坯零件,或工件外轮廓粗加工的情况下。

3.1.1对刀步骤:
X方向对刀(X方向分中):
(1)刀具移到X1位置处,下刀5mm左右试切,X轴坐标值相对清零;
(2)提刀,移动刀具到X2处,下刀5mm左右试切,记下X2处相对坐标值为X2,计算X2/2;
(3)提刀,将刀具移动到X2/2处,此点位X方向中点。

(将X机床坐标值输入自动坐标系G54中)X轴坐标值相对清零;。

Y方向对刀(Y方向分中):
(1)刀具移到Y1位置处,下刀5mm左右试切,Y轴坐标值相对清零;
(2)提刀,移动刀具到Y2处,下刀5mm左右试切,记下Y2处相对坐标值为Y2,计算Y2/2;
(3)提刀,将刀具移动到Y2/2处,此点位Y 方向中点。

(将Y 机床坐标值
输入自动坐标系G54中)Y 轴坐标值相对清零。

Z 方向对刀:
在对Z 轴的时候,我们需要换上当前刀具,使用试切法或塞尺来对Z 轴进行
对刀找正。

在需要精度较高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采用Z 轴设定器来对工件进行对刀。

3.1.2坐标是设定
对好刀后设定工件坐标系。

设置(F5) 工件坐标系设定(F1) 将机床坐标的X 、Y 、Z 值(刀具移
到X 、Y 中心时,在上一步应该X 、Y 相对清零)抄写到自动坐标系G54中,如上图。

3.1.3G54坐标系生效和校验参考书目[1]P23
3.2寻边器
使用寻边器等工具来对工件进行对刀找正,其主要的工具有三种,机械式寻
边器,光电式寻边器,还有一种就是验棒。

抄数 XYZ 值
大家看,我手里拿的就是机械式寻边器,他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是夹持部分,一般装夹在铣刀刀柄上,下班部分是测量部分,中间用弹簧链接。

主轴旋转时,寻边器产生离心力,使测量部分不停的抖动。

当寻边器与工件的位置关系合适时,测量部分用目测,停止抖动。

在使用这种寻边器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控制主轴的转速,主轴转速过低,由于没有足够大的离心力,我们观察不到寻边器的抖动现象,当主轴转速过高时,由于离心力过大,将损坏寻边器,我们应把主轴的转速控制到(600转/分钟)左右。

(单段,MDI,M03,s600,enter,循环启动)
除此之外,还有比较常用的对刀工具就是“验棒”,验棒是具有一定精度的圆棒,我们通常使用铣刀的刀柄。

使用验棒对刀时,需要与塞尺或量块配合使用。

用量块或塞尺来测量工件与验棒之间的位置关系,使用时,把塞尺或量块放在工件与验棒之间,验棒边靠近工件边用塞尺或量块感觉验棒与工件之间的夹紧力,当感觉是,是紧非紧的时候,这时候验棒与工件之间的间隙为合适。

那么在使用寻边器对刀的时候,需要注意,寻边器只能对X、Y轴进行对刀找正,由于到位点的不同,寻边器时不能对Z轴进行找正的。

在对Z轴的时候,我们需要换上当前刀具,使用是切法或塞尺来对Z轴进行对刀找正。

在需要精度较高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采用Z轴设定器来对工件进行对刀。

大家仔细看一下,我手里拿的这个,就是附表式Z轴设定器。

这种设定器使用前,需要千分尺对设定器进行校表,校好的设定
器高度正好是100㎜。

使用时将设定器平方在工件上表面,用当
前刀具的地面来推动设定器上面的探测面,直到表针指到0的时
候,这时刀具底面距工件上表面的距离刚好100㎜。

如下图:
机械式寻边器
3.3寻边器双边分中对刀法
操作步骤与采用试切对刀法相似,只是将刀具换成寻边器。

学生了解寻边器。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效率高,能保证对刀精度。

使用寻边器时必须小心,让其钢球部位与工件轻微接触,同时被加工工件必须是良导体,定位基准面有较好的表面粗糙度。

Z轴设定器一般用于转移(间接)对刀法。

加工一个工件常常需要用到不止一把刀。

第二把刀的长度与第一把刀的X、Y的中心相同,但装刀长度不同,需要重新对零,但有时零点被加工掉,无法直接找回零点,或不容许破坏已加工好的表面,还有某些刀具或场合不好直接对刀。

这时候可采用间接找零的方法。

1、对第一把刀
(1)对X、Y不再阐述。

(2)对Z轴时可以用Z轴对刀仪。

抬高主轴,取下第一把刀。

2、对第二把刀
第二把刀的X、Y轴方向的中心位置同第一把刀相同,只是Z轴坐标有区别。

在手轮模式下,向下移动主轴,用刀的底端压对刀器的顶部,表盘指针转动,指针指向示数B位置,并将示数B输入到刀具补偿值的第二把刀的位置。

3.4寻边器对刀与试切法的区别及其优点。

试切对刀法:
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但会在工件表面留下切削痕迹,且对刀精度较低。

寻边器对刀:
寻边器操作方法简单快捷,对刀时精度较高,且不会切伤工件表面。

一般加工精度较高的工件都使用寻边器对刀。

四、操作演示
特别强调:
当对X轴的时候Y 轴不能移动,应保正X1点与X2点的连线与X平行。

当对Y轴时X轴不能移动,应保证Y1点与Y2点的连线与Y轴平行。

那么下面我就对,分中法对刀的过程,为大家做实际操作的演示。

下面我强调一下对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光电式寻边器对刀时,主轴需停止转动。

在移动各轴时,应控制好各轴的移动速度和方向。

对刀数据要从机床坐标系中读取。

寻边器不能对Z轴进行对刀。

五、学生分组练习基本操作及其使用寻边器对刀练习,教师旁边指导教学。

观看完教师的操作演示后,学生以小组形式,分别在机床上练习,教师在旁巡视指导。

六、课堂小结
1、强调本节课的重点。

2、根据学生训练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解。

3、学生学习情况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下一步因材施教。

七、布置作业
总结本次课程所学内容归纳出重点并对自己的学习做个评价,写实训报告,预习
下节课将要学习内容。

八、小结
传统的数控教学方法是老师在机床上做演示,让学生观看,从而掌握知识。

然而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老师只有一位,演示时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能看
得清楚,从而导致了班级学生优差两级分化的严重后果。

我的这四节课是以多媒体先给学生展示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不会一进车间就被死气沉沉的机器影响了心情。

本节课课堂内容充实。

在课前准备时搜集了充
分的图片和视频在视觉上给学生以形象生动的感觉,让死板的机械课堂不再枯燥
乏味。

对于学生来说寻边器是一个全新的没有任何概念的东西。

所以我先以试切法对刀做底,在他的基础上再来讲解寻边器对刀,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再以他在使用上比试切法更为精确的优点,让学生更深刻的去掌握它,使用它。

课上给学生一定的动手时间,因为机械课主要就是动手,如果只是一味的讲解就如同纸上谈兵,真正的技术学生仍旧是掌握不了。

而且让学生亲自动手,把课堂的主动性教给学生,正也体现了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

参考书目:
【1】张方阳.主编.数控铣床编程与竞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
【2】刘代春.主编.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顺德梁銶锯职业技术学校
【3】课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