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电镀件检验标准

金属电镀件检验标准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金属电镀件的缺陷定义、外观判定标准、功能性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的3个通用金属电镀功能等级分别为CA级、CE 级、CF级的电镀品。

在ERP系统中物料料号以这3个等级代码体现。

如果客户有严格客户标准,且本标准3个通用等级不适用时,可以为该客户另外制定专用标准和电镀等级代码。

2 参考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955 金属覆盖层厚度测定 阳极溶解库仑方法GB 5933-86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的结合强度测试方法GB5944-86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腐蚀试验结果的评价GB6461-86 金属覆盖层对底材为阴极的覆盖层腐蚀试验后的电镀试样的评级 (等效 ISO 4540-80)GB 6462 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 横断面厚度显微镜测量方法GB/T 10125-97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 (等效 ISO 9227-90)ASTM B456-95 铜+镍+铬和镍+铬的电镀层的技术规范EN248-2002 镍、铬电镀通用技术规范ASTM B368-97 铜加速醋酸盐雾实验标准方法ASTM B571-97 金属镀层的结合强度测试方法3 缺陷定义3.1 功能性外观缺陷:功能性表面缺陷是指产品构件的基材在产品使用过程中被腐蚀。

不允许在任何已经表面处理完毕的零件存在任何功能性装饰性外观缺陷。

3.2 装饰性外观缺陷:装饰性外观缺陷导致构件不能象期望的那样外观完好,但它不会造成功能失效。

本规范规定装饰性外观缺陷的种类、部位和可接受的限度。

3.3 常见的表面处理缺陷描述:见表1缺陷名称现象描述附着力(Adhesion)涂层剥落或被擦去。

气泡(Blister)泡状或浮起的区域,在用铅笔尖挤压时能变形电镀烧伤(Burn)电镀过程中局部电流过大引起的镀层发白、发暗,有粗糙感。

通常在零件边缘出现云雾(Cloudy)镀层呈现乳白色毛面(Dull)表面不象镜子般平滑、光亮镀层包裹痕(Entrapment Lines)连续或有很小间隙的线状突起,但不是镀层粘附性缺陷,在锌合金压铸中常见镀层毛刺(Glove Snagger)镀层表面尖锐的小突起,往往能将柔软抹布中的纤维挂出。

通常由杂质引起。

毛刺被折断后,容易在该位置形成腐蚀点。

宏观缺陷(Gross Flaw)能在3英尺范围以外很容易地看见,其可能导致工件被腐蚀,或者可能影响产品的性能,或者有损本公司产品的形象外伤(Handling)在生产或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损坏,如:划痕、碰伤、压凹、擦痕等漏镀 (Missout)部分表面没有镀上镀层凹点 (Pits)由基体表面的凹点而导致镀层表面出现的凹点针眼群 (Porosity)大量小而且密集的凹点粗糙电镀(Roughness)电镀表面起伏不平、硬的突起,可以由手触摸得到。

通常由与基体紧密联结的固体杂质因起,一般不会导致镀层粘接缺陷污迹(Stains/Residue)粘附于工件表面的电镀槽铬酸盐溶液干燥后形成的褐色、不规则的斑痕星云状麻点(Stardusting)电镀表面的尘状亮点工具痕(Tooling line)基体上轻微突起的线状痕迹或划痕,由加工过程的刀、夹、模具等引起4 外观判定标准4.1 外观分区定义:A面:这是决定产品外观效果最关键的区域。

A面通常是显示产品外观特点最显著的部位,是在安装之后离使用者最近、或者使用者第一眼就能看得到的部位。

B面:这个区域也是重要的,但是较A面离客户比较远,在安装后B面也比较容易看到。

C面:在安装后的可见区域中,这是不重要的区域。

在安装后C面不能直接看得到。

通常,你必须大幅度移动头部或产品可动部件才能看得到。

对于A、B、C面的允收/拒收标准都列在本章的装饰性外观缺陷表里。

D面:D面是一个最不重要的面,在安装之后被覆盖,正常使用情况下看不到的表面。

以下缺陷允许出现在D面:凹点、针眼群、粗糙电镀、星云状麻点,外伤、云雾状电镀、污迹、烧伤、漏镀、颜色变化、气泡与宏观缺陷。

注意要求经过表面处理的D面需要满足适当的性能要求。

D面不应出现起皮、脱落缺陷。

4.2 外观缺陷判定标准4.2.1 一级外观标准见表2缺陷类型允收/拒收标准第一A面B面C面包括凹点、粗糙电镀、外伤圆形点状缺陷面积0.1mm20.2mm20.4mm2允许间隔3/4"(19.05mm)1/2"(12.7mm)1/8"(3.18mm)允许数量234电镀烧伤能触摸到,但在安装后看不到星云步:装饰性状麻点如有控制样品,按照控制样品判断轻微少量适中针眼群云雾工具痕拒收镀层包裹痕拒收<1/2"(12.7mm),最多出现1处<1/2"(12.7mm),最多出现2处;至少相距1/8"(3.18mm)色差对照控制样品,两种色调如果都落在控制样板的范围内也允许接收污迹、水迹拒收拒收拒收第二步:功能性镀层脱落拒收拒收拒收气泡宏观缺陷毛刺漏镀4.2.2 二级外观标准见表3缺陷类型允收/拒收标准A面B面C面包括圆形点状0.3mm20.6mm2 1.0mm第一步:装饰性凹点、粗糙电镀、外伤缺陷面积允许间隔3/4"(19.05mm)1/2"(12.7mm)1/8"(3.18mm)允许数量234电镀烧伤能触摸到,但在安装后看不到星云状麻点如有控制样品,按照控制样品判断少量适中适中针眼群云雾工具痕拒收镀层包裹痕拒收<1/2"(12.7mm),最多出现1处<1/2"(12.7mm),最多出现2处;至少相距1/8"(3.18mm)色差对照控制样品,两种色调如果都落在控制样板的范围内也允许接收污迹、水迹拒收拒收拒收第二步:功能性镀层脱落拒收拒收拒收气泡宏观缺陷毛刺漏镀5 功能性要求5.1 尺寸电镀件的各重要尺寸及螺牙必须符合零件图纸尺寸要求。

5.2 镀层厚度标准见表4等级代码CA CE CF 备注铜基锌基铜基锌基铜基锌基 铜层/≥7.6μm /≥5μm /≥5μm 镍层≥5μm ≥7.6μm ≥7.6μm ≥15μm≥7.6μm≥10μm拉丝前13μm 铬层≥0.1μm≥0.1μm≥0.3μm≥0.3μm ≥0.25μm ≥0.25μm套铬层厚0.15μm金层约0.15μm ,须确保外观色泽同限度样品注:1. 厚度值系指包含零件在电镀时最高与最低电流密度的三个代表区域的平均值必须满足的范围。

2. CE 级制品必须确保各镀层厚度,其它级别制品镀层厚度在耐腐蚀性能与附着力测试都合格时可放宽要求,但必须确保Cr 层厚度。

5.3 耐腐蚀性能标准见表5等级代码CA CE CF 备注CASS 测试时间4小时8小时8小时打样评估时应进行CASS 、AASS 、NSS 三项评估AASS 测试时间/24小时24小时NSS 测试时//48小时间判定标准按国标GB6461评级,则应达到其9级要求。

符合CSA B125标准6.1.3的判定要求:1)在零件表面645 mm2(1 平方英寸)的范围内,不能够有多于一个的腐蚀缺陷和/或气泡。

该标准适用于任何给定的平方英寸内的表面积,而不是指零件整个表面的平均值。

2)在25mm(1英寸)长的合模线内最多允许有三个腐蚀缺陷和/或气泡。

3)腐蚀缺陷或气泡在任何方向上不能大于0.8mm(1/32英寸)。

5.4 附着力性能标准见表6等级代码测试方法技术要求A11) 铜基体,在温度250±10℃下,保温1小时,取出立即放入18℃-25℃清水中冷却。

2) 锌合金及其它金属基体,在温度150±10℃下,保温1小时,取出立即放入18℃-25℃清水中冷却。

镀层开裂或剥落证明附着力没有达到要求并表示产品不合格。

当有电镀液藏在了镀层里面时,测试中可能会出现气泡。

如果在与气泡相连的周边区域的镀层不会被剥落或挑起,那么样品通过测试。

A2用已磨成30°尖角的硬质钢刀片,在样品3处不同区域表面划两条穿透镀层达到基体的相距2mm的平行线,观察划线之间的镀层是否起皮或脱落。

也可用相同刀片在样品3处不同区域表面各划1个面积为1mm2的正方格,观察方格内镀层是否起皮或脱落。

镀层起皮或脱落明附着力没有达到要求并表示产品不合格。

5.5 其它各种类型电镀技术要求见表7电镀类型及等级外观等级等同镀铬等级ERP代码备注镀亚铬(镀雾铬)一级CA MT 镀镍二级CA N镀镍拉丝二级CA NI、BN拉丝前NI层13μm;套铬层厚0.15μm;PVD层厚0.3μm;拉丝后涂层厚25μm;镀镍拉丝+套铬一级CA S镀镍拉丝+PVD一级CA NI-PVD 镀镍拉丝+套铬+PVD 一级CANIK-PVD镀金一级CA G 约0.15μm,须确保外观色泽同限度样品;涂层厚25μm镀锆一级CA Z不锈钢零件(包括原材料)经过24小时的中性盐雾试验,样品表面不应出现任何锈迹。

注:在紧急进料或物料尺寸偏大无法放入烤箱按A1进行测试时, 按A2方法测试。

6 检验方法6.1 外观品质6.1.1 受检产品应按其正常使用安放位置进行装饰性外观检验。

根据外观检验规范来判定允收或拒收。

各项检验条件如下:a)检验员的视力在600mm~900mm的距离内,应达到20/20;b) 检验灯光应为1600流明,及相当于2支40W的日光灯发出的光,光源于物件距离为1000mm;c) 物件与检验员眼睛距离应在300mm~400mm范围内。

d) 观察时间:A面6s、B面4s、C面2s。

6.1.2 在6.1.1检验过程中发现有可疑缺陷时,应拿近物件进行更详细的观察、判断。

6.1.3 拿近物件检验表面其是否存在功能性外观缺陷(如气泡、镀层剥离、镀层毛刺等),如有则拒收该工件。

但是不要拒收发现的装饰性外观缺陷。

拿近发现的装饰性外观缺陷肯定比第一点发现的装饰性外观缺陷多。

此外请注意:a) 肉眼检查,放大镜通常只用来作为对确认缺陷或检查特殊的视觉要求。

b)必要时,使用校验过的灯箱作最终允收与拒收的判定。

6.2 镀层厚度参照GB 4955 金属覆盖层厚度测定阳极溶解库仑方法进行测试。

6.3 耐腐蚀性能参照ASTM B368或GB/T 10125方法进行测试。

6.4 附着力性能参照ASTM B571或 GB 5933方法进行测试。

7 检验规则7.1 产品须经进料检验部门按本标准检验合格后,并附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后方可入库。

7.2 新产品新工艺评估检验7.2.1 新产品新工艺评估检验时机:1)新电镀件在正式量产前;2)新电镀供应商正式量产前;3)使用新电镀生产线或新结构挂具正式量产前;4)电镀供应商的电镀工艺发生变更时正式量产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