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武松打虎”分析这一人物形象汇总

从“武松打虎”分析这一人物形象汇总

从“武松打虎”分析这一人物形象姓名:白鹏祥摘要:《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为了使武松这一人物生动、自然、鲜活、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作者以“武松打虎”为切入点,首先为读者刻画了武松这样一个善能喝酒、神勇无比、力大无穷、无所畏惧的打虎英雄。

同时,又围绕武松的一系列事件的描述,如武松十字坡遇张青,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

进一步刻画了武松是个很有江湖义气,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是个对当时黑暗的邪恶势力和统治阶级无比仇恨的人,是个敢做敢为、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的人。

而且作者进行了巧妙的构思,把人物形象融入于一个个的具体事件当中,他们之间互相促进、紧密联系,一环紧扣一环,一环胜似一环,共同塑造了武松这样一个有血有肉、有勇有谋、有情有义、有仁有德的打虎英雄。

武松这一形象对后人有着极其深远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武松人物形象性格鲜明有勇有谋有情有义有仁有德反抗精神论文正文从“武松打虎”分析这一人物形象《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为了使武松这一人物生动、自然、鲜活、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作者以“武松打虎”为切入点,首先为读者刻画了武松这样一个善能喝酒、神勇无比、力大无穷、无所畏惧的打虎英雄。

同时,又围绕武松的一系列事件的描述,如武松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

进一步刻画了武松是个很有江湖义气,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是个对当时黑暗的邪恶势力和统治阶级无比仇恨的人,是个敢做敢为、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的人。

而且作者进行了巧妙的构思,把人物形象融入于一个个的具体事件当中,他们之间互相促进、紧密联系,一环紧扣一环,一环胜似一环,共同塑造了武松这样一个有血有肉、有勇有谋、有情有义、有仁有德的打虎英雄。

武松这一形象对后人有着极其深远的教育意义。

一、武松是个善能喝酒、神勇无比、力大无穷、不听人劝、无所畏惧的打虎英雄。

虎,乃百兽之王也。

它力大、残忍、凶猛、敏捷,非常人所能敌也。

要想制服这样凶猛、残忍之极的猛兽,必须具有惊人的气力、非凡的武艺、超人的胆略才行。

然而,《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在“武松打虎”这一部分恰恰生动形象地塑造了武松这样一个英雄人物形象。

具体分析如下:1、打虎前的武松是个喝酒无度,不听人劝、一意孤行、爱面子的人。

从这看似有失常理的行为中极大的彰显了武松独特的个性特征,这也是欲扬先抑的独特表现手法。

因为对于常人来说,喝多了酒就会神志不清、六神无主;而对于武松来说,喝酒就像是吃了兴奋剂、催化剂一样,他不但不会神志不清,而且还会提升武松的功力,使人感觉到武松越是喝酒,就越能发挥自身的内在潜力,喝了酒就象是武松随身携带了一种致命武器一样。

这就使人更加感觉到武松的与众不同之处。

具体分析如下:话说武松在柴进处住一年后,因思念家乡,想回家看望哥哥,因此与宋江、柴进道别,他在路上行了几日,来到阳谷县境内,一日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个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面写着五个大字道:“三碗不过冈”。

武松入到店里面,要了酒和牛肉,边喝边吃起来,武松拿起一碗酒,一饮而尽,并说道:“这酒好生有气力!”接着武松又喝了第二碗,第三碗,并连声说酒好。

从招旗上写的“三碗不过冈”的五个大字可以看出本酒店的酒很有劲。

而武松一连喝了三碗酒,却没有一丝一毫的醉意,并且越喝越有兴致,从这里可以看出武松酒量非同常人,同时也能看出他是个性格豪爽之人。

第三碗酒喝完之后,武松再要酒喝时,酒家说道:“客官要肉便添来,酒却不再添了。

”武松说道:“我酒也要,肉也要。

”店家解释道:“我这酒叫‘三碗不过冈’,相当有气力,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

若是过往客人到此,只吃三碗,更不再问。

”武松听了说道:“原来是这么回事。

我却吃了三碗,为何不醉呢?”店家又说道:“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叫出门倒。

初入口时,醇醇好喝,少刻便倒。

”武松说道:“休要胡说!没酒不还你钱,再来三碗给我喝!”店家见与武松争执不过,只好接着给武松筛酒喝。

武松接着一边吃肉,一边大碗大碗地喝酒,最后把酒家的酒都给喝光了。

前后一共喝了十八碗酒。

这可是常人喝三碗便醉的酒量的六倍呀!但武松却不曾醉。

从武松与酒家的这段对话可以看出武松喝酒和他的性格一样豪爽,他的酒量非同常人,不可估量,且听不进店家的良言相劝,年轻气盛,一意孤行的性格特点。

也能看出武松非常相信自己的喝酒的实力,喝就喝个痛快、尽兴。

而店家做出如此的举动也实属处于关心,因为在他的经历中从来没有超过三碗酒的。

武松酒足肉饱之后,拿出身边银两与店家,立起身来,手提哨棒便走出门来。

店家见武松酒喝得很多,出于好心,赶出来告诉武松:“最近,景阳冈上有一只锦毛大虫,时常晚间出来伤人,已经有二三十人丢了性命。

且官府在冈子路口多有榜文警告过往客官,务要在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伙过冈,其余寅、卯、申、酉、戌、亥六个时辰,不许过冈。

更兼单身客人,务要等伴结伙而过。

这早晚正是未末申初时分,我见你走都不问人,枉送了自家性命。

不如在此间歇了,等明日凑得二三十人,一起过冈子。

”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氏,这条景阳冈少说也走了一二十遭,几时见过有大虫?你休来吓我,即使有大虫,我也不怕。

”酒家道:“我是好意救你,你如果不信,进来看官府榜文。

”武松道:“你休说,你留我在家里住,莫不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命,却拿大虫吓唬我。

”酒家道:“我是一片好心,反作恶意,你不信我的话,请尊便自行!”从这里可以看出武松酒后听不进店家的良言相劝,仗着行走江湖的经验和一身的武艺,平生无所畏惧,胆量过人,非常自信,一意孤行的性格特点。

当武松走上冈子来,亲眼看到了官府的印信榜文,上面写的与酒家说的完全一样时,这才相信真的有大虫。

他欲转身回酒店,又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存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从这里可以看出武松是一个极爱面子的人,也能看出他仗胸中武艺无所畏惧、永不言败的性格特点。

武松打虎前在酒店喝酒的这一部分为武松独特的性格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使读者读了感觉到武松打虎很自然。

俗话说,酒壮英雄胆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武松不喝那么多的酒,他也许会听进店家的良言相劝,不会拧着去打虎。

只因为他喝了过多的酒,才会一意孤行,才会有后面打虎的事情发生。

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也是作者的巧然安排。

因为虎乃百兽之王也,凶猛、残忍之极。

武艺再高的人也不会与老虎无缘无故比高下,这样有失常理。

而武松也是一个有思维的正常人,如果不喝酒的情况下,听店家说景阳冈上有猛虎,他也定会听进店家的话,不去过冈,即使非要过冈,他也会随身携带利器,有备而战的。

而恰恰武松是在醉酒的情况下得知景阳冈有老虎,而且是在喝了超过常人三碗的五倍的酒量的情况下知道的。

武松喝到这种情况下,再加上他武艺高强,平生无所畏惧,不听人劝,非要过冈,也是正常之事。

这就使武松赤手空拳打虎由不可能变成必然。

2、在打虎过程中,武松表现出了超人的神威与神勇。

话说武松走到景阳冈上的乱树林里,感觉酒力发作,浑身发热,见一块光滑的大青石头,走上去放翻身体就要睡。

这时刮了一阵风,接着一只老虎凶猛地、吼叫着从乱树林里跳了出来。

武松惊叫了一声,拿起哨棒,闪在青石边。

紧接着那大虫凶猛地朝武松就是一扑、一掀、一剪三招,都被武松敏捷地闪过。

武松是在酒力发作后,躺在大青石上,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面对老虎的袭击的。

他却能从容、敏捷的闪过。

从这里能看出武松反应快、武艺精,也能看出武松喝酒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神志和行动,反而使他遇到这样的突发事情,更加沉着、冷静、不慌乱。

他并没有急于与猛虎蛮干、死拼,更没有慌忙逃跑,而是先挫伤老虎的锐气。

一般情况下,常人或野兽是难以逃脱老虎这“一扑、一掀、一剪”三招的,而武松却应对自如,足见武松超人的胆量和精深的武艺,也不枉费宋江对他的称赞:“身材凛凛,相貌堂堂。

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

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话语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

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

如同上天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①俗话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比竭吾赢,故克之”。

②武松作战有谋略,能审时度势,择良机而动。

他见老虎三招之后,没有新的招数,势气大减,当它转身再向他扑来时,武松则用尽平生之气力,挥起手中之哨棒,朝老虎头部猛地劈下来,本想就用这一下把老虎至于死地。

不想,这一下打急了,被一大树干挡住,只听得一声响,打得树干折断,树叶上下翻飞。

可见,这一棒气力之大,足有翻江倒海,泰山压顶之势。

在这种十万危机时刻,武松唯一之武器——哨棒,手中仅握半截。

面对扑来的老虎,再躲闪已为迟已晚了,赤手空拳打虎已经是武松求生的必然选择。

虽然武松没有了哨棒,但是武松体内的酒力可以说就是一种无形的利器,它使武松的功力倍增,迸发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力量。

猛虎把武松扑倒在地,情况岌岌可危,在这样生死攸关、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常人早已魂飞魄散,命归西天了。

而武松在这种危急时刻却迸发出万夫不挡之勇。

说时迟,那时快。

武松双手纠住老虎的顶花皮,“力拔山兮气盖世”,③猛地发力,把老虎摁翻在地,老虎那能甘拜下风,也是垂死挣扎,四爪把地面刨出一个大的黄泥坑,武松把老虎摁在黄泥坑里,闲出一只脚,朝老虎的头部、眼睛一阵猛踢,待老虎稍有懈力,便一手摁住虎头,一手挥起碗口大的拳头,雨点般的朝老虎的头部、眼睛砸去,直到把老虎打得七窍出血,气息奄奄,才松开手。

这样还怕它苏醒过来,又拿起丢在一边的哨棒,对老虎又是一阵乱打。

没顿饭的工夫,就把老虎打得一丝气息都不喘。

从这里可以看出武松力大无穷,胆略过人,他的遇事心理承受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审时度势的能力是何等的强大。

同时也能看出武松做事相当有分寸、有办法,善于利用身边已有的条件、环境,不给对方任何反手的机会的特点,足显他的神威和神勇。

3、打虎后,武松用他的大智、大仁和大勇征服了世人。

武松赤手空拳把老虎打死之后,在大青石上休息片刻,打算把老虎扛下山去。

但是他上手一搬,一点儿也搬不动这条老虎。

原来,他打老虎时精神高度紧张,体力消耗太大,已经没有力气了。

这时他想:“如果再有大虫来袭,如何应付得了呢?”于是,他决定先下山去,明天再来理会。

从这里可以看出武松做事沉着、冷静、有远见,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

武松向山下走去,忽听乱树林里一阵响,又露出两条大虫来,他惊叫一声道:“我今番罢了!”从这一声惊叫可以看出武松当时的内心世界:说明他当时已陷入极度的绝望的境地,因为武松刚刚打死一只老虎,已经筋疲力尽,再也无力对付两只老虎了,况且他又手无寸铁,无人相助呀!所以,他认为自己命已休矣。

但武松绝对不是坐以待毙的人,他只是权衡敌我双方力量之悬殊得出的结论罢了。

尽管这种情况下,他也会拼死与老虎做最后的搏斗。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我猜想,如果武松这时再喝上十五碗酒,让他再打死一只老虎也并非难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