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熟悉止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掌握的药理作用和现代应用
熟悉止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掌握的药理作用和现代应用
律性、减慢传导、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 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激动)
各种因素引起的心律失常
• 喹巴因、毒K、乌头碱、BaCl2、氯仿、 肾上腺素等。
• 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 • 凝血酶 • 纤维蛋白
• 止血的有效成分:三七氨酸
• 作用机理:增加血小板数量,增强血小 板功能。收缩局部血管,增加血液中凝 血酶含量。
三七对血小板的影响
• 诱导血小板释放ADP、血小板凝血因子Ⅲ 和Ca2+等凝血因子,发挥止血作用。
(2)抗血栓
• 作用: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 • 有效成分:三七皂苷(三七总皂苷PNS) • 作用环节:抗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四、抗脑缺血 • 有效成分:PNS • 作用:扩张脑膜微血管,加快血流,显
著缓解缺血引起的大脑损伤由基等。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五、抗心律失常 • 作用:抗各种因素引起的心律失常。 • 有效成分:PNS、PTS、PDS。 • 作用机理:钙通道阻滞作用。(降低自
性黄疸) • 纤溶功能亢进: • (原发性的如甲状腺、前列腺手术后,
继发性的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血液生理简介
• 机体内同时存在着凝血和抗凝两种过程, 二者保持着动态平衡,使血液即可以在 血管内不停流动,又能在受伤的局部凝 血止血。在病理情况下,发生出血性和 血栓性疾病。
凝血机理
• 血液从流动的溶胶状态转变为不流动的凝 胶状态的过程,为血液凝固,即凝血。
第二节 常用药物
三七
三七的有效成分
• 有效成分:三七皂苷、黄酮苷等 • 三七皂苷(三七总皂苷PNS)与人参皂苷
相似,单体以Rb1和Rg1为主; • 黄酮苷有三七黄酮A和三七黄酮B; • 止血的有效成分为三七氨酸。
[药理作用]
•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 功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治疗
各种出血。 • 药理作用:对血液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
作用。
(1)止血
• 特点:“止血神药”,“止血不留瘀”。 • 作用:缩短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时间和出血时间。 • 作用特点:对不同动物、制剂、给药途
径均有明显止血作用。(口服必须经过 肝脏代谢才能产生止血作用)
凝血过程
• 凝血因子Ⅱ(凝血酶原) • 凝血酶原激活物 • 凝血酶
内cAMP的含量,减少TXA2合成,抑制 Ca2+ 、5-HT释放,减少聚集作用),还 抗凝血酶、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过程。
(血小板聚集图示)
血小板内磷脂
花生四烯酸
TXA2
PGH2
血小板内钙库释放Ca2+ ( cAMP )
血小板致密颗粒释放ADP、5-HT
血小板聚集
(3)促进造血
• 作用:对多能造血干细胞(CFU-S)的 增殖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促进白细胞减 少的恢复,促进红细胞、网织红细胞、 血红蛋白的恢复。
造成出血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 出血的原因: 1、血管异常,如毛细血管脆性通透性增加
微血管收缩障碍。 2、血小板异常,数量不足和功能欠佳。
3、凝血机制异常,凝血因子缺乏、纤溶功 能亢进(原发和继发);
4、抗凝物质引起出血,如药物和疾病; 5、外伤;
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 凝血因子缺乏: • (先天性的如血友病,后天性的如阻塞
• 有效成分:三七总皂苷PNS
• 其他
• 广泛的心血管药理活性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一、对心脏的影响 • 作用:降低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 • 有效成分:三七总皂苷PNS • 作用特点: • 作用机理:钙通道阻滞作用,缩短动作
电位平台期(慢反应心肌细胞2期)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二、对血管血压的影响 • 作用: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
第十四章 止血药
• 熟悉止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 掌握三七的药理作用和现代应用 • 熟悉蒲黄的主要药理作用
第一节 概述
• 止血药的定义:促进血液凝固,制 止体内外出血的药物。
• 止血药的功效:凉血收敛、温经化 瘀、清热、止血。用于治疗各种出 血证。
• 相关的现代医学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 出血性疾病。
• 血凝过程可分为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 前者由于血管内膜损伤,后者系组织损伤 引起。
• 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蛋白质水解活化的 连锁反应过程,其中有12个凝血因子,激 肽释放酶,血小板磷脂,钙离子等参与。
凝血过程
• 凝血因子Ⅱ(凝血酶原) • 凝血酶原激活物 • 凝血酶
• 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 • 凝血酶 • 纤维蛋白
止血药对血液的影响
◆止血药能明显缩短: • 出血时间, • 凝血时间, • 凝血酶原时间, • 凝血酶时间。
止血药作用的基本环节
1、作用与局部血管: 收缩局部小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
2、促进凝血因子生成: 促进凝血酶原激活物生成,增加凝血酶 含量,促进凝血过程。
3、增加血小板数量,提高血小板黏附性, 促进血小板功能。
降血压。 • 有效成分:三七及PNS。 • 作用机理:钙通道阻滞作用。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三、抗心肌缺血 • 有效成分:三七及PNS • 作用特点: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抑制血
清中磷酸肌酸激酶升高,改善ECG;
• 抗缺血作用机理:
• 扩张冠脉,改善心肌血供;抑制心肌收 缩力,降低心肌的耗氧量;抗脂质过氧 化物,减少丙二醛(MDA)生成,提高 SOD活力;提高耐缺氧力。
4、促进纤维蛋白生成,抗纤维蛋白溶解。 5、其它:机械性栓塞作用,碳类的吸附作 用,鞣质的收敛作用,提高血液粘稠度。
止血不留瘀
• “止血不留瘀”是部分中药止血方药的 显著特点之一,也是中医治疗出血证的 重要原则。
• 如蒲黄等药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或使 其聚集体解聚;三七等可促进纤溶,抗 血栓形成或溶解血栓,促进瘀血吸收; 大黄等可以降低血粘度,改善血液流变 学。
凝血过程
• 凝血过程的三个步骤: 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因子X被激活
为Xa,与因子V在Ca2+的作用下连接于血小 板磷脂表面,形成的复合物。
2、凝血酶的形成:凝血酶原在凝血酶原激 活物的作用下转变为凝血酶。
3、纤维蛋白的形成:在凝血酶的作用下, 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进一步合成 纤维蛋白多聚体,生成血凝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