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市场经济更容易遵循经济规律
李义平 2013年08月07日08:5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类经济发展史表明,如果人们遵循经济规律,行为符合经济规律的要求,经济就持
续健康发展;如果违背经济规律,或迟或早必然遭到经济规律的惩罚。
进一步观察还可以
发现,遵循经济规律的程度与实行什么经济体制密切相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更容易遵循
经济规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更可能违背经济规律。
其原因就在于经济规律更容易与市场
经济体制相协调,而不容易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协调。
从规律本身的特点来看,规律深藏在现象的背后,在无数偶然中展示着必然,在无序
中潜藏着有序。
所谓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可谓一语中的。
没有“自发”就没有价值
规律的作用,去掉“自发”就阉割了价值规律最基本的东西。
逻辑和历史都表明,人们一
开始认识的只是事物的现象,常常只有在事后才能感觉到规律的存在,特别是在遭到规律
惩罚的时候。
从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来看,它为遵循经济规律提供了体制基础。
市场经济体制通过“看不见的手”配置资源,就是通过市场价格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引导资源的流向。
在
市场经济中,分散的个体无力左右经济大势。
分散个体的不能“支配”,使其只能顺应,
只能在市场价格的诱导下,根据投入和产出的比较、各种要素价格的比较进行经济活动。
这自然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于是在冥冥之中符合了经济规律。
在市场经济中,经
济规律是强大的,是处于支配地位的。
对此,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生动地写道:“在交
换者看来,他们本身的社会运动具有物的运动形式。
不是他们控制这一运动,而是他们受
这一运动控制……在私人劳动产品的偶然的不断变动的交换关系中,生产这些产品的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作为起调节作用的自然规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就像房屋倒在人的头上
时重力定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一样。
”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力量居于支配地位,计划者的意志和强制无处不在。
在市场
经济中个体左右不了大局,只能作出自己的选择;在计划经济中计划者则强大到可以支配
和控制一切,规律似乎可以被任意利用。
然而,实践表明,计划者还是力不从心,因为计
划者的知识和信息是有限的。
在计划经济中,虽然人们也提出自觉利用价值规律,但从自
觉利用到主观唯心主义仅有一步之遥。
所谓自觉利用,就是把价值规律作为手段,就是人
为地设定价格支持某个产业或抑制某个产业,达到某种设定的目的。
这种做法从一开始就
违背了价值规律,从而违背了最基本的经济规律。
计划经济体制为知识有限者提供了支配
一切的体制基础。
从实践来看,正是这种事无巨细的支配,压制、扭曲了经济规律发挥作
用的空间。
自觉利用价值规律的结果却以违背价值规律而告终。
计划经济体制被淘汰,就
是因为它违背规律、效率低下。
我国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目前正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由于路径依赖,计划经济的思维和行为仍然存在。
有的人依然看不上市场的“自发”,试图取消市场机制
“不好”的东西,频繁地对市场进行行政干预。
然而,当把所谓的“无序”和“危机”去掉的时候,市场经济体制本身的活力和固有的有序也就不存在了。
规律的力量是强大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犬牙交错的特殊时期,人们看到了太多的“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现象,这实际上就是规律在起作用。
如果遵循经济规律是我们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那么就应当坚定不移地深化旨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