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震减灾知识科普试题答案

防震减灾知识科普试题答案

平凉市崆峒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试卷单位: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地震震情、灾情和抗震救灾等信息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实行归口管理,统一、准确、及时发布。

2、防震减灾法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3、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的方针。

4、编制防震减灾规划应当遵循(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全面预防)的原则。

5、防震减灾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震情形势)和(防震减灾总体目标),地震(监测台网)、地震(建设布局)、地震(灾害预防措施)以及(防震减灾技术)、(信息)、(资金)、(物资)等保障措施。

6、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标准),保证建设质量。

7、城乡规划应当根据地震应急避难的需要,合理确定(应急疏散通道)和(应急避难场所),统筹安排地震(应急避难)所必须得(交通)、(供水)、(供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

8、地震应急预案的内容包括:(组织指挥体系)及其职责,(预防)和(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响应)和(应急保障)措施等。

9、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地震灾害分为(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级。

10、我国现行的救灾工作方针是:(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

11、救灾款使用的主要原则:(专款专用原则)、(重点使用原则)、(以地方为主原则)。

12、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和记录地震的仪器叫(候风地动仪),发明者是(张衡),被誉为(地震仪之父)。

13、地震群测群防“三网一员”指的是:(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科普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

14、我国自建的第一个地震台是(1930年李善邦和秦馨菱先生主持下建成的北京西山鹫峰地震台)。

15、地震应急培训的形式和方式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图上作业)、(实物操练)、(计算机模拟)、(实兵演习)等。

16、防震减灾宣传包括:(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经常持久)、(科学求实)。

17、地震对策的主要内容是:(地震监测)、(地震预报)、(工程抗震)、(社会防灾)、(震后救灾)、(恢复重建)、(平息恐慌等)。

18、组成地震三道防线的三大体系建设是:(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体系建设)、(紧急救援体系的建设)。

19、我国地震救灾的基本策略是:(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救灾体制)、(实行以行政区域为主的组织指挥)、(发挥军队、民兵和各专业救灾队伍的作用)。

20、地震时,遇到毒气泄漏,应该(不要朝顺风方向跑)、(要尽快绕到工厂的上风方向去)、(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21、常用的人工简易止血方法有:(指压止血法)、(加压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

22、让人产生震感而又不会造成较大破坏的地震通常称为有感地震,它的震级范围一般是(大于3级到小于4.5级)级。

23、我国地震监测方法:地震学前兆、(地壳形变)、(重力)、地电、(地磁)、(应力应变)、地球化学、地下流体动态、(气象异常)、宏观前兆现象等。

24、地震序列的类型:(主震型)、(震群型)、(孤立型(单发性地震))。

2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是第(11)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6)次会议修订通过。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1、中国最早有记载的地震是(A)时候。

A、尧舜时代B、商周时代C、秦朝D、汉朝2、地震是地球(B)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B、地壳C、地幔D、内部3、在所有自然灾害中,被称为群灾之首的是(B)。

A、洪灾B、地震灾害C、火灾D、瘟疫4、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而且多到一天就要发生一万多次,其中能造成破坏的约有一千次。

一般情况下,(B)以上地震人才有感觉,称为有感地震。

A、 2.0级B、3.0级C、4.0级D、5.0级5、我国地震较多的省(区)依次是(A)。

A、台湾、西藏、新疆、云南B、台湾、西藏、云南、河北C、西藏、台湾、云南、四川D、台湾、云南、新疆、陕西6、地震发生时,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城镇居民首先要做的是(A)。

A、切断电源、切断燃气源B、切断水源C、关好门窗D、立即外逃7、地震发生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就地避险,不可冒然外逃,以下最不安全的地方有(D)。

A、床下B、桌子底下C、开间小的卫生间D、窗子边8、震后救人的原则是(C)。

A、先救人少的地方B、先救亲近人员C、先救容易救的人D、先救远后救近9、怎样对待地震谣传?(C)A、不相信B、不相信、不传播C、不相信、不传播并及时上报D、相信并随意传播10、民谣:“井水是个兆,震前多报告。

无雨水变浑,天旱水直冒。

水位起伏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指的是(D)异常。

A、水文B、气象C、地象D、地下流体11、地震时人会站立不稳,应该(B)。

A、使劲跑B、蹲下或趴在地上C、叫喊D、六神无主12、地震发生时,在家中怎样进行个人防护(D)。

(1)在家中要就地避险,不可贸然外逃;(2)可选择较安全的地方(如床下、桌子底下)躲避;(3)在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储藏室及墙角躲避;(4)要关闭电源、煤气,熄灭炉火,防止发生火灾和煤气泄溢;(5)高层住户向下转移时,千万不能跳楼,也不要乘电梯。

(6)地震后迅速撤离。

A、(1)(2)(3)(4)(5)B、(2)(3)(4)(5)(6)C、(1)(2)(3)(4)D、(1)(2)(3)(4)(5)(6)13、正在上课的学生,遇到地震应该(A)A、迅速在课桌下躲避,地震停止后,在教师统一指挥下,迅速撤离教室B、拔腿就跑C、从窗子跳出去D、惊慌失措14、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A)。

A、安全通道B、跳楼C、乘坐电梯D、从窗户抓绳下滑15、下面(D)说法是地震谣言。

(1)不是政府正式向社会发布的地震预报;(2)把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说得非常精确;(3)说国外“XX专家”、“XX报纸”、“XX电台”已预报了我国要发生地震;(4)说“XX地震办公室”,“××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己发布了的地震预报;(5)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地震谣传。

A、(1)(5)B、(3)(5)C、除(4)以外都是D、上述都是16、震后被埋压时求生的对策是(D)。

A、不停地呼救B、不顾一切的行动C、精神崩溃,惊慌失措D、保存体力,寻找脱险捷径17、地震预报分长期、中期、短期、临震预报四种,其中短期预报(B)。

A、是指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B、是指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C、是指10日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

D、是指6个月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

18、大震前,井水往往会有一系列变化,如变浑、翻花、冒泡、涨落等,这是一种(C)现象。

A、正常B、微观异常C、宏观异常D、水文异常19、我国被世界公认成功的一次地震预报是(A)地震。

A、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B、1976年四川松潘地震C、1976年云南龙陵地震D、1976年唐山地震20、大震发生后的瞬间抉择很重要,正确的抉择(D)能有效地减少伤亡。

A、不顾一切冲出屋外B、慌不择路逃到窄巷中C、越窗跳楼往外逃D、震时就近躲避,第一次大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21、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对工程建设场地进行(A)工作。

(1)地震烈度复核(2)地震危险性分析(3)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4)地震小区划(5)场址及周围地质稳定性评价(6)场地震害预测A、上述所有工作B、上述都不是C、(1)(2)(3)D、(4)(5)(6)22、下列(A)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A、重大的建设工程或者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B、一般的民房建设工程C、乡村道路建设D、所有的建设工程23、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A)。

A、抗震设防要求B、抗震设防标准C、抗震设防设计D、抗震设防规范24、地震三要素为(B)。

A、地点、震级、烈度B、时间、地点、震级C、地点、震级、深度D、时间、烈度、距离25、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根据震源深度划分,地震可分为(C)。

A、浅源、深源两类B、远震、近震两类C、浅源、中源、深源三类D、远震、近震、中震三类26、在大地震发生前的瞬间,往往有地声、地光和地面轻微振动,先于强震动(A)出现于地表,作为大震即将来临的预警信号,为人们提供了最后一次自救机会。

A、几秒钟B、几分钟C、几十分钟D、几小时27、对不按照抗震设防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不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的行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专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权限责令改正,处以(D)罚款。

A、一万元B、五万元C、十万元D、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28、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是(D)。

A、台网建设、震灾预防、紧急救援B、台网建设、震灾预防、地震监测预报C、台网建设、紧急救援、地震监测预报D、震灾预防、紧急救援、地震监测预报29、在选择建筑物的地基时,应避开(D)。

A、坚硬的土地B、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C、开阔地带D、活断层通过的部位及附近30、地震应急是指应付突发性地震事件而采取的应急反应行动,它包括(C)方面。

(1)震前应急准备(2)临震应急防范(3)震时应急指挥(4)震后应急救援A、(1)(2)(3)B、(2)(3)(4)C、以上所有内容D、上述所有内容都不属于地震应急31、大震的预警时间,即从人感觉震动开始,到房屋倒塌的时间差,一般有(A)。

A、十几秒B、一分钟C、三分钟D、十多分钟32、在操场或室外遇到地震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A)。

A、头部B、腹部C、胸部D、腿部33、被埋压的人员通常应当采取以下方法,保存体力,等待救援(ABCD)。

(1)、用湿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头部(2)、尽量活动手和脚,用周围可搬运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避免塌落(3)、在周围安静时或能听到上面(外面)有人说话时,应敲击出声,向外界传递信息(4)、无力脱险时,尽量节省力气,要静卧,保持体力,等待求援A、(1) (2) (3) (4)B、(2) (3) (4)C、(1) (2) (3)D、(1) (3) (4)34、地震灾害有(A)特点。

A、突发性B、突发性和纵横性C、突发性、纵横性和续发性D、突发性、纵横性、续发性和不确定性35、在已发布地震短期预报的地区,如发现明显临震异常,情况紧急,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可以发布(B)之内的地震临震预报,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和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报告。

A、72小时B、48小时C、12小时D、6小时36、震后救人时对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正确的护理方法是(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