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考研简答
得出当劳动力需求上升,价格会很快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劳动
力供给也随之调高,维持均衡状态不变。于是推导出古典的短期
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线,其水平距离等于充分就业时的产量 YF.
这表明总供给量不会随价格变动而变动。
(凯恩斯
模型)当工资为(w/p2)时,劳动市场出现需求过度,工资水平
很快会上升至均衡工资水平(w/p1),因此,总供给曲线 CA 段于
B:决策时滞:从认识到需要采取货币政策到货币政策出台并
付诸实施的时间滞差。
C:奏效时滞:是指采取货币政策措施到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产生
直接影响并取得效果的时间滞差。
在 LM 曲线的斜率给定的情况下
(1)IS 曲线斜率越小,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越大,对利率
的影响越小。
(2)IS 曲线越大,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越小,但对利率的
策。另外可通过劳动力转移,使劳动力很容易在不同的工作与地
域之间流动,以此来降低结构性失业。③对周期性失业的治理,
凯恩斯提出的重要举措是:刺激私人投资和促进国家投资。
19.
凯恩斯主义投资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亦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额。投资有
总投资与净投资之分,前者包括重置投资。(2 分)
工资一价格灵活变动性.总之,古典的就业和生产理论认为,市场经
济由一只"看不见的手"——价格机制,不仅仅是指商品价格,还包括
所有生产要素的价格,主要是劳动力价格(工资)和资本的价格(利
率)——在协调着人们的经济行为,使得所有市场出清,经济处于,至
少是接近于充分就业状态,其理论基础便是萨伊法则和价格灵活变
什么?
答:(1)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一般会提高价格水平。价格
水平的提高使实际货币供给减少,由此导致利息率上升;(2)扩
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利息率会下降。但由于价格
水平会提高,而价格水平提高使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因此,利息
率的下降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7.
总支出曲线与总需求曲线有哪些区别?
答:总需求是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上的各部门总的计划支出之和,
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社会却是
好事。这就是所谓的“节俭的悖论”。
2.
政府的四大经济职能是什么,并简要分析?
答:(1)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法律框架;(2)制定宏观经济稳定
政策;
(3)影响资源配置以便提高经济效率;(4)制定影响收入分
配的项目计划
3.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货币政策有何局限性?试用
答:(1)GDP 不能衡量全部的经济活动成果,如家务劳动,地下
经济;(2)GDP 不能反映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或减少;(3)GDP
不能反映社会公正、教育水平等改善;(4)GDP 表明社会的产品
和劳务的价值总量,但不能说明它具体包含的是什么;(5)GDP
无法反映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6.
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有何不同?为
现率制度和公开市场业务。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从中央银行对经济形势作出判
断、分析、制定政策到组织实施直到货币政策最终发挥作用有一
段时间过程,即货币政策具有时滞性。
货币政策的时滞性可分为三种: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奏效时滞。
A:认识时滞:客观经济活动需要采取政策措施到中央银行认
识到这一点所需要的时间。
答:一般而言,如果仅仅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即LM曲线不变,
向右移动IS曲线会导致利率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如果仅仅
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 即IS曲线不变,向左移动LM曲线,可
以降低利率和增加国民收入。考虑到上述特点,只要IS、LM
向右同方向和同幅度向右移动,就可以使收入增加而不变。为此,
本题可采用松财政和松货币结合的政策,一方面采用扩张性财政
政策增加总需求;另一方面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减少
挤出效应,使经济得以迅速复苏、高涨。
10.
简述萧条缺口模型?
答:萧条隐含着经济未能实现充分就业,或存在着非自愿失业。
萧条缺口是指充分就业国民收入(AYF)减去在充分就业的总支出
(BYF)。当 YE<YF 时,便出现了萧条缺口,即指经济未能达到
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出现了萧条,缺口的大小用图中的 AB 垂直
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时,公众愿意持有任何数
量的货币供给量,因而 LM 曲线为一水平线,货币政策在流动性
陷阱里无力影响利率和产量。流动性陷阱理论是极端的凯恩斯主
义反对货币政策的一种理论。
12.
如何解释“滞胀”这一经济现象。
答:“滞胀”即停滞膨胀,停滞膨胀出现在通货膨胀加剧而产量却
在下降或至少不是上升的时候,换句话说,滞胀意味着高失业率
1.
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分析“节俭的悖论”。
答:在两部门经济中,储蓄增加将会导致国民收入减少,储蓄减
少能使国民收入增加,这是凯恩斯主义的观点。由此得出一个自
相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
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经济萧条,对整个社会来说
却是坏事;增加消费或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来说是
化无效。(流动陷阱)
4.
为什么总需求曲线(AD)为一条斜率为负的曲线?
答:AD 曲线的斜率为负的,主要是因为以下四点:
(1)利率效应。在名义货币供给以及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利
率效应是有货币的传导机制决定的,其传导过程是:价格水平↑(↓)
→货币市场非均衡→利率↑(↓)→总支出↓(↑)→总需求↓(↑)。
古典情形相同,都是一条垂线。但是凯恩斯主义认为在短期内工
资具有刚性,这样一来一旦工资率超过均衡工资率就不会下降,
如 w/p0 此时的劳动力需求曲线决定劳动使用量 N0,它决定了 B 点,
因此,斜率为正的总需求曲线 AB 段位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16.
试用 AD-AS 模型分析经济“滞胀”。
答:“滞胀”即停滞膨胀,停滞膨胀出现在通货膨胀加剧而产量却
而影响国民收入和就业水平的政策,当均衡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
业国民收入时我们就说出现了萧条缺口,它是指充分就业国民收
入减去在充分就业产量处的总支出。当均衡国民收入高于充分就
业国民收入时我们就说出现了通货膨胀缺口,它等于,在充分就
业产量处的总支出减去充分就业国民收入。
14.
试述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
答: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以及通过
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使一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和该投资品的
答:通货膨胀缺口是指实际水平总需求水平大于充分就业时的国
民收入而形成的缺口,或者说是指在充分就业的经济中投资超过
储蓄的差额,既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的差额,在存在通货膨胀缺口
的情况下,就会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价值超过在充分就业条件下
所能生产的价值,由于经济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状态中,社会已没
有可以扩大实际产出的闲置资源不可能再增加实际产出,所以当
IS-LM 模型分析货币政策效果。
答:货币政策是一国货币当局为调节宏观经济运行而采取的控制
货币供应量各项措施的总称。根据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货币政策可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
目的在于控制货币供应,影响利率,从而影响投资,并最终影响
国民收入。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
距离度量,其含义为在充分就业时,国民收入(AYF)减去总支出
(BYF)。而 YE 和 YF 的水平距离被称为国民收入缺口(国民生
产总值缺口),简称产量缺口。
11.
用 IS-LM 模型作图并说明财政政策有效而货币政策无效的情形。
答:当财政政策有效而货币政策无效时,LM 曲线为水平状态。此
时是“流动性陷阱”——在任何一给定的较低利率水平上,公众
存在通货膨胀缺口时,经济面临上涨的压力,经济将在高于充分
就业收入的名义水平上均衡。当经济实现均衡时,如果均衡国民
收入高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即存在通货膨胀缺口;如果均
衡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即存在失业缺口 (图略)
9.
IS 曲线和 LM 曲线怎样移动才能使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怎样的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才能做到这一点?
行借贷时所需支付的一个最低的利息率。同理提高贴现率会减少
商业银行的借贷,进而减少市场上的货币供给,相反,降低贴现
率则会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
15.
推导古典模型和凯恩斯模型的总供给曲线,并说明二者的区别。
答:古典经济学假定,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性的,其工资水平
在短期内是可以灵活变动的,因此劳动力市场也常常出清。由此
和高通货膨胀的并存。一种观点认为产生滞胀的原因来自“供给
冲击”——如石油及某些农产品价格的突然上涨——因为总供给
曲线向上移动而导致更高的价格和更少的产量。治理:(1)紧缩
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收入政策,用直接的方法来降低工资
和价格的增长速度的政策。
13.
简述财政政策与双缺口模型的关系。
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运用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以影响总需求进
动性. 因此,他们提倡,"自由放任"(Laissez ~ faire)式的宏观经济政
策.
18.
失业的类型有哪些?如何治理失业?
答:根据劳动市场结构的划分,经济学家们通常将失业分为三种:
①磨擦性失业,指劳动力正常周转的失业;②结构性失业,指在
某一地区或某一产业所需的工作岗位数下降所产业的失业;③周
期性失业,指经济扩张步伐放慢所产生的失业。(3 分)
(2)实际货币余额效应(庇古财富效应)。实际货币是指货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