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精品教案
◆内容标准:
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成立,理解美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目的。
(2)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世界贸易发展的作用。
(3)探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美国为中心的新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感知→思考→主动参与合作学习(2)对比探究问题→迁移与拓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也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待历史事物,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随着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中国也应当适应这一趋势的发展,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中国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以适应新的国际形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如何建立的?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建立:
(1)西欧国家在战争中遭重创,实力大为削弱,美国经济实力膨胀,是最大的债权国;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美国企图
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1944年,在美国布雷顿森林,美、苏、法、英、中等44国举行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即“布
雷顿森林体系”。
影响:(1)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正常运转;
(2)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3)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2、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怎样形成的?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形成:
(1)1944年,美国等44国举行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后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2)1947年在瑞士日内瓦,日、美等23国签订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构成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影响:(1)有力的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美国在经济中掌握了主导地位,不断扩张;
3、比较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三大支柱的历史地位的异同点。
相同点:
(1)背景:都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膨胀的产物;
(2)运营机制中的特点:美国都占有特殊地位,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金融贸易体系;
(3)结果: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反映了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体系化、制度化;
不同点:
(1)功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货币金融组织,主要作用在于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关贸总协定主要是在国家贸易方面
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2)地位: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正式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而关贸总协定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也不是联合国的专门
机构;
◆跟踪练习:学案——认真做完。
相关资料: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存在于1946-1973年之间的一种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其内容是以《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可以概括为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必须与美元建立固定的比价关系,它是一种固定汇率制度。
特里芬两难:指美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提出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这一内在矛盾在国际经济学界称为特里芬两难。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美国一国的经济基础上的,以美元一国货币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和支付货币,如果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那么国际储备资产就不能满足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就会发生美元供不应求的短缺现象;但如果美国的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逆差,那么国际储备资产就会发生过剩现象,造成美元泛滥,进而导致美元危机,并危及布雷顿森林体系。
特里芬两难决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稳定性和垮台的必然性。
1973年,伴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布雷顿森林体系也随之崩溃,但根据《布雷顿森林体系协定》建立的两个国际组织却一直存在并发挥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