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第二章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l (2)Ⅱ(C+V+M)=Ⅰ(V+ΔV+ M/X)+Ⅱ (V+ΔV +M/X)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王国兵
第二章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二)农轻重分类法
• 农轻重产业分类法发源于前苏联,并 在社会主义国家制订经济计划时普遍 采用。
• 农轻重产业分类,就是将社会生产划 分成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三个产业 大类。
l 马克思凭借两大部类产业分类法,对社会再生产顺 利进行的条件进行了科学的分析:
l 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l (1)Ⅰ(C+V+M)=ⅠC +ⅡC l (2)Ⅱ(C+V+M)=Ⅰ(V+M) +Ⅱ(V+M)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王国兵
第二章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 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条件
l (1)Ⅰ(C+V+M)=Ⅰ(C+ΔC)+Ⅱ(C+ΔC)
l 1、农业部门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全部国民收入总量中所占比 例与农业部门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类似,均会随着经 济的发展而不断下降;
l 2、工业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贡献比重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但工业部门的劳动力数量并不会有相同幅度的变化,它的总 体趋势是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l 3、服务业部门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的发展趋势是大体不便或 略有上升,但相比之下,服务业部门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却是 显而易见的,它所占的劳动力比重呈显著的上升趋势。这也 说明服务业的部门劳动生产率不高。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王国兵
第二章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1960年各类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 的三次产业劳动力分布结构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王国兵
第二章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1980年各类经济发展水平相对 应的三次产业劳动力分布结构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王国兵
第二章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三、库兹涅茨理论
• (一)依据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 分布得出的结论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王国兵
第二章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二)依据各国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劳动 生产率为主要基准得出的结论
• 1、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由发达国家到 不发达国家(或者说由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较高 的国家到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较低的国家),第 一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基本上呈下降趋势, 而第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则出现上升的势 头,第三次产业呈现为下降趋势。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王国兵
第二章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第三节 工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 一、 工业与工业化 • 二、 工业结构的演
变规律
1、重工业化 2、高加工度化 3、高技术化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王国兵
第二章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一、 工业与工业化
• 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严格 区别的两个概念。
王国兵
第二章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对霍夫曼定理的疑虑与修正
• 霍夫曼关于重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构演变规律及其阶段划 分的理论,受到诸多经济学家的瞩目与推崇,但与此同时, 也遭到不少经济学家的批评。也正是这样,才将工业化过 程中工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研究推向新的水平。
l 梅泽尔斯认为,霍夫曼系数在实际应用上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首 先是仅从工业内部的比例关系来分析工业化进程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另一个问题是霍夫曼系数忽略了不同国家的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所存 在的产业间生产率的差异。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王国兵
第二章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 一、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 • 二、配第一一克拉克定理 • 三、库兹涅茨理论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王国兵
第二章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一、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
• 1、产业结构就是指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 系及其数量比例关系。
• 2、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联系
• 工业化,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现代工业在整个国 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 进的工业国过程。
• 工业现代化是个无时间限制的相对概念。所谓工 业现代化,是指通过发展科学技术,采用先进的 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工业自身建立在 当代世界科学技术基础上,使整个国家的工业生 产和技术水平达到当时的先进水平。工业现代化 是个动态性、世界性的概念。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王国兵
第二章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二、配第一一克拉克定理
• (一)配第一一克拉克定理的由来
l 英国的经济学家威廉·配第1691年出版《政治算术》;
l 1940年,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出版了其著的《经济进步的条件》。
• (二)配第一一克拉克定理的几个重要前提
l 1、克拉克对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的探讨和分析,是通过对时间序列下国家情况的比较而进 行的。
• 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构演变的第一个趋向是重工业化; 第二个趋向则是高加工度化。
• 所谓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就是指轻、重工业由以 原材料为重心的结构,向以加工、组装工业为重心的 结构的发展趋势。
• 重工业化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 (三)配第一一克拉克定理的结论
l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在经济上变得更为先进,从事农业的人数相对于从事制造业的
人数趋于下降,进而从事制造业的人数相对于从事服务业的人数趋于下降。” l 随着经济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
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
• 2、产业的理解
l 产业既不是微观经济的概念,也不是宏观经济的范畴,而是 介于二者之间的中观经济概念。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王国兵
第二章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二、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 产业的产生、形成与发展是同社会分工的产生 与发展相联系的。
l 在远古石器时代,人类只靠采集、狩猎为生,原始 群体共同劳动,没有社会分工,也就没有不同的生 产部门,产业也就无从谈起。
l 2、该定理使用劳动力的分布作为分析产业结构演进的具体指标,详细考察了经济发展过 程中,劳动力在各产业重的分布状况所发生的变化。
l 3、克拉克的产业结构演进分析是以三次产业分类法作为前提基础的 。 l 4、引入了与最终需求相对应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以及劳动生产率的三个参数,并借
助于对它们变动的分析来规范经济事实。
l 列宁还进一步谈到了原因:“生产资料增长最快这个规 律的全部意义和作用就在于:机器劳动代替手工业劳动 (一般指机器工业时代的技术进步)要求加紧发展煤、 铁这种真正‘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王国兵
第二章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重工业化率的上升是永恒的么?
• 重工业化的过程并不是无限的,达到一 定程度后便会出现一个饱和点。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王国兵
第二章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六)其他划分方法
• 1、按资源的集约度为标准进行的产业分 类法。
l 根据各产业对资本、劳动和技术不同依赖程 度,可划分为三类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 2、按照技术先进程度进行产业分类
l 可将产业分为两类:高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王国兵
第二章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二、 工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 (一)重工业化 • (二)高加工度化 • (三)高技术化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王国兵
第二章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一)重工业化
• 在西方经济学家中,对工业结构演变规律研究 的具有开创性贡献的当属德国的经济学家霍夫 曼。在1931年出版的《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 一书中,霍夫曼对各国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构 的变化趋势问题进行了深人的分析与研究。
l 库兹涅茨根据美国的数据计算了资本资料的增长情况,认为资本资 料工业优先得到增长的结论是没有依据的。库兹涅茨指出,至少在 美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看不出存在什么霍夫曼定理。
l 日本经济学家盐野谷佑一也认为霍夫曼的对工业部门的分类法是值 得商榷的,其做法导致了“其他工业”的范围往往过大,从而“资 本资料工业”与“消费资料工业”的统计数据也无法具备充分的说
• 2、从横截面分析的角度上看,第二次产业的劳动力相 对比重与国民收入相对比重均呈上升趋势,而其比较 劳动生产率却呈上升趋势。
• 3、无论是时间序列分析还是横截面分析,第三次产业 的劳动力相对比重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而其国民 收入相对比重则往往呈现一种大体不变或者略有上升 的情况,因此,第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纷纷呈现 下降趋势。
服力。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王国兵
第二章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列宁的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理论
• 西方经济学家从实证的角度证明了工业结构的 重工业化,列宁则从理论上作出了分析。
l 列宁把技术进步而引起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因素,纳 入到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的图式中,通过数学推倒和计算, 得出“那一定是生产资料比消费品增长得更快”的结论, 并且,“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 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最慢的是消费 资料生产”。
l (一)马克思的二部类分类法 l (二)农轻重分类法 l (三)三次产业分类法 l (四)标准产业分类法 lபைடு நூலகம்(五)按照战略性划分 l (六)其他划分方法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王国兵
第二章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一)马克思的二部类分类法
• 两大部类产业分类法,是马克思在《资本论》 中,在分析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怎样使总 产品既实现价值补偿又实现实物补偿问题时所 创立的一种产业分类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