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回归社会,顺应时代

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回归社会,顺应时代

结合自身教育实践,谈谈你将如何落实"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回归社会,顺应时代”这一要求的?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实践性,即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我总结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以下几点:
一、关注学生生活,精心挑选素材
在思想品德的的教学中,有时需要用到大量的素材来辅助教学。

而教学中的许多素材都是比较陈旧或学生不感兴趣的。

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精心挑选一些能引起学生关注、具有时效性的素材,如时事新闻、社会热点、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等,并为所学内容服务的素材。

例如,在七年级《举世瞩目的成就》一课的教学时,开始我使用了教材上的“三峡工程”这一材料,想通过这一材料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取得的巨大成就。

显然这个材料对于00后的他们来说是过时了并且根本不了解。

素材只是用来服务我们的教学,通过我对学生的了解,他们大部分同学都是亲自感受过上海世博会的,所以我在之后的教学中运用了世博会这一素材。

同学们都能谈谈世博会给自己的震撼,也感受到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将课堂延伸至社会生活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结课堂内的生活与课堂外的生活,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

在《保护环境》这一框中,在课前调查中,学生发现学校东边的小河污染特别严重,经常会有垃圾漂浮在上面。

要改变这种情况,单靠学生的力量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

那么如何避免纸上谈兵、让学生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呢?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再次考察了小河污染的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探寻导致小河污染的各种原因,并让学生思考提高水质的方法,设计出实施方案。

学生设计出的方案很多:有的学生写了倡议书,有的学生提议对水面污染物进行清理的。

正是在这种真实生活情境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

三、以生活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是紧密联系的。

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感诱发下产生的。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教材中相似的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教材所要求学生形成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样做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克服逆反心理》这一框中一个例子讲到,孩子觉得爸妈越来越罗嗦,父母知道的东西很少甚至不如自己等。

这样的情景,很多学生都体验过,这时我就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进行教学,因势利导,让学生展开想象,把结尾补充完整。

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把整个片段表演出来。

结果,学生非常投入,把父母的体会都感受到了。

可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情感。

只要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很多的现实材料都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让我们的思品课更贴近生活,真正成为学生品德发展的正确指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