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外汉语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对外汉语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对外汉语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10209◆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48◆周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3◆学分:3分◆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二、课程性质:《语言学概论》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语言理论基础课。

它从理论上探讨人类语言的本质、结构和演变的规律。

主要讲授语言的普遍特征和规律,以介绍语言的共性为主,不同于以专门或具体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课程,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

三、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适用于: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总学时48学时,其中授课48学时,实验0学时。

四、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1.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树立科学的语言观,获得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且初步具备运用语言学的科学方法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语言理论、进行语言研究奠定基础。

2.教学要求:◆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并熟练掌握所学内容,能够用其分析、设计和解答类似问题,能举一反三。

◆理解: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

◆了解:要求学生能一般地认知所学内容。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力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练习、讨论和论文写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的语言学基础理论。

六、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课程考核方法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法。

本课程学期总成绩为:作业成绩占学期成绩的20%,课堂练习占学期成绩的10%,期末考试成绩则占学期成绩的70%。

七、推荐教材及参考书:课程教材:《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1997年版北京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目:(1)邢福义等《语言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胡明扬《语言与语言学》,语文出版社2004年版。

(3)胡明扬《语言学概论》,语文出版社2000年版。

(4)[美]布龙菲尔德《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85版;(5)[美]弗罗姆金、罗德曼《语言导论》,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版;(6)卫志《当代跨学科语言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版;(7)邵敬敏、方经民《中国理论语言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版(1)(8)罗常陪等《普通语音学纲要》,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9)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版中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彭泽润等《语言理论》,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王刚《普通语言学基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八、教学内容纲要绪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语言学概论课程的研究对象◆理解:课程性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课程特点◆了解:语言学课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二、主要内容1、传统语言学2、历史比较语言学3、现代语言学4、语言学的分类5、理论语言学的各分支学科6、应用语言学的各分支学科第一章语言的性质第一节语言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语言的含义◆理解:语言和言语的关系◆了解:口语和书面语、语言和副语言、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的不同。

二、主要内容1、语言、言语和语言学2、语言和言语3、语言的性质原理4、区分语言和言语对语言学的意义第二节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语言的层级体系◆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语言系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

◆了解: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二、主要内容1、符号的定义;2、符号的分类2、语言符号的特点;3、语言的层级体系;4、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5、社会性6、全民性第二章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说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语音和声音的区别;语音的概念及性质◆理解:语音四要素的含义及在语音系统中的作用◆了解:如何对语音进行切分;语音为何要用国际音标记录二、主要内容1、语音是什么2、语音的性质3、语音的切分4、语音的记录(1)音标(2)音标的制定原则第二节发音原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发音原理;元音与辅音的区别◆理解:分析比较元音、辅音的音质◆了解:发音器官的构造;了解音素二、主要内容1、发音器官的构造及其作用(1)肺和气管(2)喉头和声带(3)声腔2、发音原理(1)发音法(2)发音原理3、音素的分类——元音和辅音的区别4、元音的分类及其描写(1)舌面元音(2)舌尖元音(3)卷舌元音(4)鼻化元音5、辅音的分类及其描写(1)辅音的发音过程(2)几对一般的发音特点(3)辅音的发音和分类第三节音位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音位的划分原则;音位的区别特征◆理解:音位变体及相互关系;运用区别特征原理划分音位◆了解:音位及其与音素的联系与区别;非音质音位的构成二、主要内容1、音位的定义及特点(1)关于音位学说的创立(2)什么是音位2、归纳音位的原则和方法(1)对立原则(2)互补原则(3)语音相似原则(4)系统性原则3、音位变体(1)音位变体的类型(2)音位、音素和音位变体的关系4、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第四节音位的组合和聚合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音位的区别特征;音节的构成◆理解:区别特征原理划分音位;分析汉语的音节结构◆了解:常见语流音变的种种情况二、主要内容1、区别(性)特征(1)概念(2)如何理解2、聚合群3、音节(1)什么是音节(2)语音单位为什么要组合?(3)音节的发音过程(4)语音的社会性和音节的划分(5)音节的基本结构类型(6)音节结构的分析4、音位组合的特点5、汉语普通话音节结构的主要特点6、语流音变第三章语汇第一节语汇概说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语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了解词和语的异同;了解词和语的分类情况。

◆理解:几种常见构词方式◆了解:词汇的性质和特点认识语素的类型二、主要内容【教学内容】1、语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2、语汇的性质和特点(1)语汇在产生时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2)语汇在表达上既有普遍性又有民族性(3)语汇在变化中既有活跃性又有稳定性3、语汇和语汇学4、词的分类(1)根据词的音节数量分类(2)根据词的语素数量分类(3)根据词的音形关系分类即根据词的语音与语形(拼法或写法)是否相同的角度分类。

(4)根据词的地位用途重要与否分类5、语的分类成语、惯用语、专有名称、固定的句子结构、简缩词语6、语素的分类:(1)词根语素、词缀语素、词尾语素;(2)自由语素、粘着语素。

7、词的定义: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表义单位。

8、词与语素的区别——主要在独立运用上。

可以采用造句法进行区别。

9、词和词组的区别——采用插入法进行区别。

10、词与词的语音外壳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是约定俗成的关系。

11、语的构造(1)语的总体结构特点(2)语的结构形式特点第二节词汇意义(4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词汇意义的概念◆理解:词汇意义是一个聚合体,能区分边缘意义◆了解:词汇意义的特点二、主要内容1、词汇意义的定义2、词汇意义和概念的关系3、词汇意义的类型:(1)语素意义(2)概念意义(3)边缘意义及边缘意义的分类。

4、词汇意义的特点:概括性、模糊性、民族性。

第三节义位及语义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义素分析的基本模式和方法。

◆理解:义项的构成和性质◆了解:义项的定义;语义场及其在词义分析中的地位二、主要内容1、义项的概念2、义项和非义项3、义素和义素分析4、语义场(1)语义场的特点(2)语义场的类型第四节语义的聚合和组合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语境的定义及其作用◆理解:隐喻和换喻是词义引申的重要途径◆了解:多义词和它的产生条件;同义词和反义词的特点二、主要内容1、单义和多义(1)单义词和多义词(2)词由单义发展为多义的原因(3)本义、基本义和派生义(4)词义引申的途径(5)多义词和同音词2、同义关系和同义词(1)等义词和近义词(2)近义词区分的途径3、反义关系和反义词(1)反义词的特点(2)反义词的类型4、语境的分类和作用第四章语法第一节语法概述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语法规则的特性;语法单位间的组成和形成关系◆理解:语法范畴中一些基本概念的内涵;能结合实例分析其语法意义、语法形式、语法手段、语法范畴。

◆了解:语法的两种涵义;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及其相互关系;认识语法现象的分类二、主要内容1、什么是语法2、语法规则的性质和特点(1)高度的抽象性(2)强大的递归性(3)严密的系统性(4)相对的稳定性3、语法的两种涵义4、语法学的种类(1)历时语法和共时语法(2)教学语法和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3)普遍语法和个别语法5、语法现象的分类(1)词法(形态学)和句法(造句法)(2)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6、语法单位(1)语法单位有哪些(2)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语法形式同语法意义的关系7、语法要素(1)语法形式(2)语法意义(3)语法形式同语法意义的关系8、语法形式的类别——语法手段(1)词法手段(2)句法手段9、语法意义的类别——语法范畴(1)词法范畴(2)句法范畴第二节句法分析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分析词组的方法◆理解:词和句子在语法结构中的地位◆了解:词类及其划分标准二、主要内容1、词和句子在语法结构中的地位2、词的聚合——词类(1)什么是词类(2)为什么要给词分类(3)划分词类的标准(4)不同语言中词类划分上的特点3、词的组合——词组(1)简单词组的组合关系及类型(2)复杂词组的组合关系及其分析4、句法结构(1)定义(2)类型(2)特点5、层次分析法(1)定义(2)操作方法第三节句子的动态分析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主题与主体的异同之处◆理解:句子的动态分析◆了解:论元结构二、主要内容1、句子的聚合——句类句子的聚合类型主要有四类:句型类、句式类、功能类和简繁类。

2、句子的动态分析(1)句类(2)论元结构(3)主题分析第四节变换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同义句式的变换原则◆理解:句法歧义◆了解:语言的谱系分类和类型分类二、主要内容1、同义句式(1)何谓同义句式(2)变换原则1、多义句式(1)定义(2)歧义的类型(3)句法歧义3、语言的谱系分类4、语言的类型分类:(1)孤立语;(2)黏着语;(3)屈折语;(4)复综语。

第五章文字第一节文字的性质、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文字的性质;汉字的类型归属◆理解:文字的类型◆了解:文字及文字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二、主要内容1、文字及其作用(1)文字的作用(2)什么是文字2、字符及其类型(1)什么是字符(2)“意符”、“音符”和“记号”3、文字的类型(1)表音文字(2)表意文字(3)关于汉字的类型第二节文字的起源和演变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文字的起源◆理解:汉字的发展历史◆了解:文字发展演变的过程二、主要内容一、文字的起源和演变二、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第六章语言的发展第一节语言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语言是不断发展的,应以发展的眼光去认识语言◆理解:社会的发展促进语言的发展◆了解:语言要素相互制约的关系对语言发展的影响;语言发展的特点二、主要内容1、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