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
高考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
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泉州单科质检《送蹇秀才赴临洮》高适
对友人的情 本诗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为送别之作,但两诗所表达的
有同有异 感却
,请简要分析。(6分)
泉州一检 《送王詹叔利州路运判》王安石尾句“莫嗟行路有崎岖”表达了作者什么
思想感情?它与“不畏浮云遮望眼”(《登飞来峰》)共同体现了作者什么 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古诗词比较阅读备考策略(二)
找准比较点,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1、 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意象、
意境,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
来寻求所比较诗词的差异性。 方法:
求“同”关键词;求“异”关键词
比较思想情感
方法:整体把握,求同存异。
辽宁卷17.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舟下建溪
高考古诗词鉴赏 之比较阅读备考策略
诗歌鉴赏的热点----- 比较鉴赏题
高考真题回放
1、(2018Ⅲ卷《精卫词》)D.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 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考点:语言风格) 2、(2018I卷《野 歌》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 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考点:表达技巧) 3、2015年全国卷《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就涉及景物描写手 法的分析(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 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 3、(2017Ⅲ卷)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 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考点:文学常识)
步骤三:体味情感
方法(一):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体味情 感。
方法: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北京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7分)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 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高考真题回放
4、(2016Ⅲ卷)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 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 不同之处。(考点:思想情感) 5、2017年北京卷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 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 句,具体分析。(6分)(考点:形象、情感)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6、2016年北京卷17.“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 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 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 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 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考点:思想内容情感
审读题干,关注限制性语言,明确考点: 1、从形象、语言风格、表现技巧、
内容情感等角度出发,进行比较。找准 答题方向!
审读题干,关注限制性语言,明确考点:
2、要注意题干比较范围内容的限定:如二检是对 《千秋岁》的“从容帷幄去,整顿乾坤了”和《破阵 子》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两处的 比较,答题时,考生应对这两处词句进行比对,找出 它们在内容上的同和异。像《破阵子》有不少同学就 套上了后面那句“可怜白发生”,自然就陷入辛弃疾 的情感套路中--“壮志难酬的悲叹”。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③、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 相同点: 不同点:
比较 情感 异同
①“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②“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1、求“同”关键词:自许;鬓残、衰鬓斑
有 所 关 联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 对其异同进行鉴赏评价。(题型有选择题有主观表达题)
命题考点
◎1、比较形象 ◎2、比较语言风格 ◎3、比较表达技巧 ◎4、比较内容情感
审题精准,关注限制性语言,明确考点
泉州二检 千秋岁(金陵寿史帅致道,时有版筑役)辛弃疾
词中“从容帏幄去,整顿乾坤了。”与“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
读懂诗歌——“品”出古诗深层意蕴,融会贯通
体悟 诗意 基本 程式
㈠看标题,抓题眼,定内容;
㈡看作者,知人论世,明诗风;
㈢读诗,明常识,懂诗家语;
“泡”开古诗诗性语言,当古文读
㈣看注解,抓暗示语除障碍; ㈤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词;
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㈥看形象,把握其特定含意;
㈦看典故,取用典原来意义。
宋·王安石
宋·方惟深
落帆江口月黄昏, 客航收浦月黄昏,
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 ,
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
系船应有去年痕。 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 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 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 析。(4分)
1、求“同”关键词:
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等
答案:
“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 下了基本色调。步骤一:总论。
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等,这 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 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
步骤二:归纳意象,品味意境。 表达了诗人羁旅漂泊的孤寂怅惘的心绪。
答案:词 立句业和和诗壮句志都未表酬现、了理诗想人落抗空金的报伤国感、之建情功。
2、存“异”关键词:谁知、虽、心未死;空、衰、
答案:
已先 ①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
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②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 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方法(二):借助人物自身形象,品味细节、典故,体味情感
都
2016年·全国卷Ⅲ第9题
与
命 题 特
① 作
不 品
的同比诗较人。222000111878年年I卷···浙北《江京野卷卷1歌177题》题
2018Ⅲ卷·《精卫词》
课 内 的 诗
点
歌
2015·全国Ⅰ第8题 ② 同 一 诗 人 2016·北京卷第17题 作 品 的 比 较 。2016·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