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操作SOP文件

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操作SOP文件

声明
本产品属精密光学仪器,在日常使用中,应严格按照我公司出具的操作流程进行试验操作,并确保工作环境正常。

本试验的操作者必须为经我公司培训合格的微生物实验室检验人员,如需更换操作者,请做好交接工作,确保新的操作者了解仪器特性、熟悉操作流程。

为避免试验结果不准确,请操作者认真阅读操作注意事项及操作流程,并严格遵守。

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我公司售后服务部。

售后服务部电话:400-811-9958
北京金山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真菌(1-3)-β-D葡聚糖测定
1.目的
建立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标准操作规范,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授权操作人
经培训合格的微生物实验室检验人员。

3.实验原理
(1-3)-β-D葡聚糖检测原理:真菌(1-3)-β-D葡聚糖激活酶反应主剂中的G因子后形成凝固蛋白,根据其所引起的浊度变化对真菌(1-3)-β-D葡聚糖浓度进行定量测定。

(1-3) -D-Glucan
活化因子G 因子G
凝固酶原凝固酶
凝固蛋白原凝固蛋白(凝胶)
4.产品性能指标
4.1 灵敏度最小检出值5pg/ml
5.实验组成
5.1实验仪器及器具:
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洁净工作台、低速离心机、恒温仪, 20~200ul 加样器、100~1000ul加样器、旋涡混合器、定时器。

5.2实验耗材:
200ul无热原吸头、1000ul无热原吸头、无热原平底试管、无热原真空采血管。

5.3试剂盒组成:
真菌(1-3)-β-D 葡聚糖检测试剂盒(光度法):
试剂盒包括反应主剂和样品处理液。

6.工作环境
相对湿度:20%~80%;温度控制:10~30℃;电源电压:220V±10%,50Hz±2%。

7.标本采集、处理及保存
7.1检测样本:
血液、肺泡盥洗液、胸腔积液、腹水、脑脊液、尿液(无菌取中段尿或穿刺尿)
7.2采集要求:
采样过程要求无菌操作,用专用的无热原真空采血管(肝素类抗凝)。

常规病人早上用药治疗前空腹采血/取样(血透患者透析前采血)。

7.3样本保存:
样本采集后应在3000转/分进行离心,若不能及时检测,应将血浆转移至无热原转移管内,在-30℃冰箱中冷冻保存,一周内使用。

8.操作程序
8.1 打开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主机、电脑及恒温仪预热30min。

8.2 打开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录入病人、样本种类及检测项目等信息后点
击采集。

8.3 前处理过程,无菌操作,用专用无热原真空采血管(肝素类抗凝)抽取静脉血4ml
轻轻混匀,按转速3000r/min进行离心1分钟,得到富含血小板血浆。

8.4 取上述富含血小板血浆100uL,加入到样品处理液中,摇匀后插入恒温仪加热区中
进行70℃干热10min。

8.5干热结束后,将前处理液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取出时切忌震荡)。

8.6 取上述前处理液中上清液200uL加入到反应主剂中,轻轻混匀,待完全溶解后,全
部移液至平底试管中(不要产生气泡),立即插入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中进行检测。

8.7 反应结束后仪器自动计算结果并保存。

待测血浆样品制备、检测示意图
9.操作注意事项
9.1预热采集
在进行试验之前,仪器一定要提前预热30min,达到工作温度后,按要求填写表头信息,完毕后点击采集,使仪器处于采集状态后再进行试验。

9.2 样本预处理
9.2.1 血液标本3000r/min离心1min。

9.2.2 取富含血小板血浆(离心后上层清液的中部)。

9.2.3 70℃加热时间严格控制在10-12min。

9.2.4 样本处理液加热冷却后,不要震荡、摇晃以免将处理过的下层干扰物质悬浮上
来。

9.2.5 取处理液的上清液。

9.2.6 加入主剂的200uL液体要全部转移至平底试管,转移过程中不能出现气泡。

9.2.7 平底试管要一次插到底,插入后不要再碰触。

10.结果判断与分析
检测值﹤10pg/ml,阴性。

检测值介于10~20pg/ml之间,临床观察期,建议动态采血检测。

检测值﹥20pg/ml,阳性,建议再次采血以确诊。

11.实验解释
本实验结果仅对本标本负责,提供给临床参考,请结合其他诊断方法和临床表现做综合诊断。

12. 特殊标本处理
对一般黄疸、溶血、乳糜血标本,稀释2~5倍后进行检测。

稀释步骤为:取100ul血浆标本加入到样品处理液中,经过70℃干热并冷却后,再取一定量上述经处理后的标本用另外的一支样品处理液进行相应倍数的稀释,即得待测标本,然后取200ul加入到反应主剂,溶解后全部转移至平底试管中插入仪器进行检测,并在检测软件中“稀释倍数”一栏填上稀释倍数,仪器就会按照相应的稀释倍数计算结果。

备注:对于严重的黄疸、溶血、乳糜血标本,应重新采血。

13.干扰因素
13.1产生的假阳性的原因有:应用纤维膜进行血液透析患者、某些纱布或其他医疗物品
中含有葡聚糖、某些品牌的静脉制剂(白蛋白、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等)含有葡聚糖、某些细菌败血病患者(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13.2特殊真菌如接合菌(毛霉菌、根霉菌)细胞壁没有(1-3)-β-D 葡聚糖成分,隐
球菌细胞壁外有荚膜致使(1-3)-β-D 葡聚糖释放不出,这些真菌无法检测到。

14.质量控制
血浆标本进行测定时应同时进行质控品的质量控制,目的是测定真菌(1-3)-β-D葡聚糖的测试性能及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能。

14-A 室内质控
14-A-1 质控品来源
为标准(1-3)-β-D葡聚糖纯品,经称量、分装冷冻干燥制备的冻干品。

14-A-2 组成
包括质控品、质控品溶解液、反应主剂、说明书、质控图等
14-A-3 储存和稳定性
储存2~8℃;有效期3年。

其中质控品溶解后,溶液2~8℃保存7天。

14-A-4 操作
见说明书。

14-A-5 安全防范
真菌(1-3)-β-D葡聚糖质控品为经冷冻干燥制成无菌制品,因此为避免微生物污染,操作
时应在洁净工作台内进行操作;该质控品只能用于体外试验,不可用于人体。

14-A-6 注意事项
真菌(1-3)-β-D葡聚糖质控品仅用于血浆中(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注意不要使用过期的质控品。

14-A-7 参考值
真菌(1-3)-β-D葡聚糖质控品参考值为联合标定结果,详见质控品外包装盒上标示。

14-A-8 试验步骤
详见真菌(1-3)-β-D葡聚糖质控品使用说明书。

14-A-9 结果分析
质控结果按照Westgard质控规则判读,使用真菌(1-3)-β-D葡聚糖质控品检测结果应处于质控图所示范围内。

如果结果超出规定范围,应用另一支质控品再次进行测试。

如结果仍在范围外,应检查操作有无被污染或检测仪器是否异常。

如果仍存在问题,请与制造商联系。

14-A-10 失控原因分析和处理
14-A-10-1如果失控按以下步骤进行初步分析与处理
没有按照标准操作程序操作;
质控品超出有效期;
测定系统严重误差;
14-A-10-2无上述因素失控应进一步分析与处理
重新实验以确认误差结果;
确认仪器性能参数正常,功能正常;
确认恒温仪温度是否正常;
确认所有试剂及质控品均在有效期内,并妥善保存(注:试剂及质控品2~8℃储存;开启后立即使用);
确认无菌操作下进行试验,以防空气杂菌污染;
14-A-10-3 如误差无法解决,应联系厂家的技术支持人员。

15.维护保养
15.1 仪器保养注意防尘、防水、防污染、防止异物进入试管孔内;定期做好系统的表
面清洁。

15.2 软件维护本系统的计算机应只供本系统使用,对外来的一切软件、数据文件在使
用前一定要先查杀病毒,避免造成日常记录文件的损坏或丢失。

15.3 三个月使用检测软件中的[系统自检]功能,确保仪器工作正常。

16.安全防护措施
16. 1 试剂盒应2~8℃避光保存,使用前应检查有效期。

若过期或出现破损禁止使用,
以免影响测定结果。

16.2 试剂盒为体外诊断试剂,其中的成分可能会导致皮肤和眼睛疼痛,也可刺激黏
膜和上呼吸道,所以应避免与皮肤接触,避免吸入和食入,禁止使用于人体。

16.3 实验操作中避免微生物及细菌污染
17.标本处理
已检验过的标本作高压灭菌后由专门人员统一处理
18. 异常结果处理
本实验结果异常需与临床诊断相符合,不符合的结果应及时复查或与临床联系
19.应急处理
若出现不能自行解决故障,应及时联系经销商或工程师处理,并告知微生物实验室负责人。

20. 参考文献
①张秀珍,朱德妹主编.临床微生物知识检验问与答.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2008
②周庭银,倪语星主编.临床微生物检验标准化操作.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一版.2009
③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监测系统配套使用说明书
④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GL23:2008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领域的指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