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出师表中考试题整理集

出师表中考试题整理集

出师表中考试题整理集《出师表》中考题及答案19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 .夙夜优叹(早晚)B .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C 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D .至于斟酌损益(革除)21 .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B )A .恐/托付不效B .深追先帝/遗诏C .臣/不胜受恩感激D .进尽/ 忠言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

(1)咨:(询问)(2)夙:(早上)(3)攘除:(排除,铲除)(4)损:(减少)秋(时)报(报答)光(发扬光大)塞(阻塞、堵塞)躬(亲自)损(除去、减少)零(落下)感激:感动,激动故:所以秋:时、时期、时刻简:选拔、挑选、选损益益:增加后值倾覆值:遇到义:适宜、恰当布衣:平民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驱驰:奔走效劳不毛:不长草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1)远:疏远(2)所以:……的原因(3 )是:此(这) 悉:都,全可计.日而待也计.:计算恐托付不效.实现以伤先帝之明.英明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 至于斟酌损益(减少) 3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A)A、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C、不以物喜,不以已悲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7、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此先汉所以..资将军..兴隆也此殆天所以(《隆中对》)B、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狼》)D、先帝不以.臣卑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5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与“败军之际”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B)A.咨臣以当世之.事B.吾欲之.南海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D.永之人争奔走焉12“开张圣听”的意思是扩大圣明的听闻,“引喻失义”的意思是说话不恰当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②引喻失义(适宜、恰当)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④悉以咨之(询问,征求意见)8、请解释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时候)一叶知秋(秋天)②盖追先帝之殊遇(特别、特殊)殊途同归(不同)1.下列各组短语中,加点词词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B )A.深入不毛——吹毛求疵B.庶竭驽钝——声嘶力竭C.兴复之效——东施效颦D.咨诹善道——道听途说1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 (1)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 (2)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挑选,选拔(3)亲贤臣,远小人远:疏远 (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显示,表明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浯相同的一项是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B、诚宜开张圣听(C)C、不宜妄自菲薄D、叹息痛恨于桓、灵19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2 分)A .夙夜优叹(早晚)B .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C 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D .至于斟酌损益(革除)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A.C)A. 以光先帝遗.德B.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皆刑.其长吏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 使内外异.法也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渔人甚异.之E. 恢弘志.士之气苦其心志.(《〈孟子〉二章》)25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A)悉.以咨之今南方已.定A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B 是亦不可以已.乎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幽泉怪石,无远.不到C 问君何能尔.亲贤臣,远.小人49、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C)(2分)A、(1)元方入门不顾.(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C、(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D、(1)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56.下列各组短语中,加点词词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B)A.深入不毛.吹毛.求疵B.庶竭.驽钝声嘶力竭.C.兴复之效.东施效.颦D.咨诹善道.道.听途说6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夙夜..奸凶(排除、铲..忧叹(早晚)B攘除除)C.以告.先帝之灵(劝告) D以彰.其咎(表明)2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译文:希望您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取得成效,就请惩治我失职的罪过。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3)遂许先帝以驱驰。

于是答应先帝,愿意为他奔走效劳。

(4)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翻译: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5)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翻译: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都忠诚无二。

(6)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的美德,发扬扩大忠志之士的气节。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知道我细致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寄托给我(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诚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9)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译文:如果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

(10)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征询治国的好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

(11)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译文:希望陛下亲近他们,相信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可以指日而待了。

(1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译文:(先帝)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拿天下大事来询问我。

(1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这确实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14)①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译文:(他们)大都是追念先帝在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要报答给陛下啊。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译文: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显示短浅(来拜访我)。

(15)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一点也不懈怠。

(16)后值倾覆:后来遇到兵败。

(17)诚宜开张声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宏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文:的确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德行,发扬扩大有志之士的精神,不应该(过分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来堵塞忠心进谏的道路(18)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译文:应当奖励并率领全军,向北平定中原,(我)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那些奸邪的势力,兴复汉朝皇室,回到原来的都城。

(19)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隆的原因。

②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当和我谈论这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叹息、感到痛心和遗憾的。

(20)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后来遇到兵败,(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东吴)(21)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愁叹息,担心先帝托付的使命不能完成。

(2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亲自耕种田地。

22 .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1、概括选文“臣本布衣”一段的主要内容。

自叙本志及先帝“三顾草庐”之恩。

12、结合选文分析先帝将重任委于诸葛亮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答:谨慎、才智过人、忠心13、选文“臣本布衣”两段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报先帝而忠陛下10、诸葛亮从当前的形势出发,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向他提出了哪些建议?答: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14第一段话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又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并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作者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是。

以塞忠谏之路50、“先帝之殊遇”体现在哪里?请把它归纳出来。

①三顾茅庐。

②临危委重任。

③临崩寄大事。

3.请从文中摘录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句子。

答:陛下亦宜自谋……深追先帝遗诏5.诸葛亮智慧化身《三国演义》很多事例体现这特点,如摆八卦阵,空城计火烧赤壁六出祁山14.结合选文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

报先帝,忠陛下南方已定,兵甲以足15.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临危受命。

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9、诸葛亮在本文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和决心答:主要表达了他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23.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诸葛亮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4分)答:诸葛亮推荐文武大臣的原则:忠诚、细心、能干、公正,久经锻炼和考验。

3. 前文段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是妄自菲薄和作奸犯科。

4. “使内外异法”中,“内”指宫内,“外”指朝廷;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宫中和府中。

36.选段中写道:“愿陛下亲之信之”。

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①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②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37.诸葛亮为什么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为了汉室之隆40. 第3段文字中,表明出师条件已具备的语句是:(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4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此”指五月渡泸,平定南方;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两件事68.“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4第一段话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又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并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作者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是以塞忠谏之路28从选文可以看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人。

忠心耿耿淡泊名利有谋略32、下列对文章(节选)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B)(2分)A、表、记,都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B、两段文字五次提到先帝,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

C、作者把“北定中原”看作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D、这两段文字,寓情于议,感人之深。

33、诸葛亮指挥的两个战例:赤壁之战、火烧新野34.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此皆良实用心良苦B.晓畅军事家喻户晓C死节之臣节衣缩食D计日而待千方百计55.你从这几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答: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58.请从文中摘录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句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