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剧作中的情节
美国学者托马斯.沙兹把“经典电影”与“现代主义电影”的不同策略进行了细致的对比:
经典电影
故事为主(故事作为产品) 标准化的技巧 直率的 导演伪装他的存在 隐而不见的叙事 荧幕作为透明的窗户 “现实主义” 被动的、不自觉的观众 观看作为主观行为 观众介入 故事自己讲 观众作为消费者 观看作为游戏 封闭的文本 创新的技巧 嘲讽的
现代主义电影
讲故事为主(故事作为过程)
导演承认他的存在 反思的叙事 荧幕作为不透明的表面 人为的、风格化的 积极的、自我意识的观众 观看作为客观行为 观众“间离” 观众构成故事 观众作为制作者 观看作为工作 开放的文本
密封的空间
透气的空间;虚构—现实的相互干预
经典电影
线性情节:因果逻辑
现代主义电影
无情节:自由联想
有动机的,首位一贯的人物
通过破题的揭示 主导冲突一目了然 冲突得到解决
不可思议的人物
不给信息 冲突是暧昧的或不存在的 冲突不被承认或不可调和
三幕结构:封闭
对现状的支持
没有结构,开放性的结尾
对现状质疑
2、现代主义电影——打破维持真实感幻像的流畅剪辑,具有自觉反思的意 识,把电影对意义的建构过程暴露出来。 (在电影的发展史上,带有现代主义色彩的流派曾交替出现,从苏联的蒙 太奇学派到欧洲的先锋派电影运动,从法国新浪潮的实践到美国地下电 影,这些流派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主张和政治目的,但是在现代主开的一系列行动和情境的结构安排,也被称之为 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人物性格通过情节而得以展现。情节由一系列能 够显示人物与人物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它把事件的内在联系展现在观 众面前,反应出社会生活的动向,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 组成部分。高尔基说,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 一般的相互关系,——某种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因此, 情节的构成离不开事件、人物和场景。 1、传统式的电影(经典电影)——直线式的把相互联系、相互关联的事件 结构在一起,有较为严格的因果关系。 (开端导入具体问题或冲突——冲突逐渐强化——高潮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