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县级党校建设与发展情况专题调研报告
一、全省县级党校建设的总体情况
全省共有县级党校64所,占全省党校的比例为78%;共有教职工1375人,占教职工总数的41%。
近年来,我省地方党委和党校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县级党校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党校工作领导有新加强。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党校建设和发展,把党校工作纳入日程,校长普遍由县委副书记或组织部长兼任,选配优秀领导干部担任常务副校长,并兼任了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及时研究解决党校建设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二是办学体制改革有新进展。
县级党校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正式启动,齐齐哈尔、佳木斯、鸡西、黑河等已把所属县级党校作为市委党校分校进行统一管理。
鸡西市委党校加强对分校工作统一指导,实行统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研讨、师资调配、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估“六个统筹”办法,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三是教学培训质量有新提高。
牢牢抓住教学培训这一主业,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较好地发挥了县级党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2011年全省县级党校共举办主体班489
期,培训学员63717人次。
铁力市委党校、嘉荫县委党校按照“培训需求延伸到哪里,党校阵地就立足到哪里,培训工作就推进到哪里”的思路,深入开展送理论下基层活动,形成“大党校、大培训、大课堂”新格局。
穆棱市委党校开展“双百计划”培训,萝北县委党校“胶南对接培训”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是教师队伍素质有新提高。
全省县级党校教师总人数627人,占教职工总数的45.6%。
重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挂职锻炼、进修学习等培养提高方式,实行专兼结合,聘请各级领导、上级党校和高等院校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师,促使教师队伍结构逐步得到改善、能力逐步得到提升、力量逐步得到增强。
五是党校办学条件有新改善。
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县级党校克服各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逐步加大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力度,萝北、杜蒙、北安、逊克、双城、嘉荫、通河、肇州、汤原等一批县(市)委党校,采取政府投资或土地置换等办法,重新建设崭新校舍,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二、县级党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弘利教育)
(一)对县级党校重视不够到位。
有些地方党委政府对党校工作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个别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对党校工作不闻不问。
与省级、
市级党校相比,有的县级党校呈现被弱化和边缘化的趋势,甚至难以发挥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二)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分散。
一是多头培训干部。
有的干部应纳入县级党校培训的还未纳入进来,各自为战、多头培训现象较为突出,影响了县级党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发挥。
二是培训资源分散。
有些部门各自成立培训中心,使得县域范围内培训资源过于分散。
这种培训体制既不利于对干部集中培训,又浪费教育培训资源。
三是培训范围受限。
有的县级党校只限于领导干部、公务员和管理人员培训,一些基层普通党员和村级干部长期得不到培训而成为培训空挡和死角。
(三)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一是数量薄弱,结构不尽合理。
教师队伍规模较小,一线专业教师偏少且年龄老化,老中青教师比例失调,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不尽合理。
全省35岁以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2%;政治和经济类专业分别占教师总数的22.9%和14.7%。
二是知识老化,素质能力不强。
普遍存在知识老化问题,一些教师主要来源于高校毕业生及国民教育中小学校,进入党校后续转型教育跟不上,尤其是对干部教育培训特点和规律不了解,难以适应岗位需要。
大多数教师进修学习培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