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10年来人民币的汇率变动及其影响

近10年来人民币的汇率变动及其影响

2002-2011年人民币汇率变动及其影响摘要: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人民币的汇率受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在近10年里,人民币汇率变化一直是根敏感的经济弦。

人民币在10年里历经了一系列升降的变化,但总体趋势是升值的。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是逐渐显现的,是我国社会经济深刻变革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关键词:汇率美元升值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近1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外汇管制进一步放宽,外汇市场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这些都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尤其是2005年7月21日以来,我国对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人民币总体小幅升值。

一.2002-2011年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中国经济进入2000年后保持了高速且稳定的增长,这期间人民币汇率整体上呈现了两个主要的走势:第一阶段从2002年至2005年呈基本固定的走势,实际上这是由于当时实行的是固定汇率政策;第二阶段从2005年至今,这期间人民币实行了两次汇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上升。

在第二阶段中又可以分成三个小的阶段,分别是从2005年6月中旬至2008年6月中旬,这阶段中由于2005年实行汇改,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所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上升。

2008年6月中旬第一次汇改结束,从此至2010年六月中旬的两年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保持在6.8:1左右。

2010年6月实行第二次汇改后,人民币汇率进一步下降,到2011年10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跌破6.35:1,创历史新高。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原因总的来说,一国经济实力的变化与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是决定汇率长期发展趋势的根本原因。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外汇市场中,市场人士都十分关注各国的各种经济数据,如国民经济总产值、消费者物价指数、利率变化等。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主要原因如下:(一).宏观经济政策。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决定,即日起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人民币小幅升值2%,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就是我国政府根据国家的经济运行情况,结合我国国情而制定的汇率制度。

(二).经济增长速度。

这是影响汇率波动的最基本的因素。

国民总产值的增长会引起国民收入和支出的增长。

收入增加会导致进口产品的需求扩张,继而扩大对外汇的需求,推动本币贬值。

而支出的增长意味着社会投资和消费的增加,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刺激出口增加外汇供给。

所以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会引起本币升值。

(三).国际收支的情况。

这是影响汇率的最直接的一个因素。

所谓国际收支,简单的说,就是商品、劳务的进出口以及资本的输入和输出。

国际收支中如果出口大于进口,资金流入,意味着国际市场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增加,则本币会上升。

反之,若进口大于出口,资金流出,则国际市场对该国货币的需求下降,本币会贬值。

(四).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水平的差异。

在纸币制度下,汇率从根本上来说是由货币所代表的实际价值所决定的。

按照购买力评价说,货币购买力的比价即货币汇率。

如果一国的物价水平高,通货膨胀率高,说明本币的购买力下降,会促使本币贬值。

反之,就趋于升值。

(五).利率水平的差异。

温和的通货膨胀下,较高利率会吸引外国资金的流入,同时抑制国内需求,进口减少,使得本币升高。

除此之外,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还包括人们的心理预期、突发事件、国际投机的冲击、经济数据的公布甚至政府要员的言论等。

这些因素之间也会相互加强或相互抵消。

三.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次要是对国际经济产生影响。

这两个方面的影响都是极为重要的,对我们分析经济形势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由于近十年人民币汇率主要是升值,所以我们着重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首先,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有利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升值,老百姓手里的钱就更值钱了,中国的人均GDP全球排名也会前进几位。

(二).中国外债压力的减轻和购买力的增强等等。

例如:谁在掏钱维持号称“全球老大”的美国政府的日常运转?想当然的回答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广大纳税人。

这个回答并不全对。

因为当前的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巨大,光靠纳税人的贡献还不够开销,因而不得不大量举债。

而最大的债主是谁?是日本和中国。

中国3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很大一部分买的是美国政府公债。

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强大的帝国的最大债主之一。

(三).有利于进口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国外的高新技术产品,能源等的进口是非常有利的。

(四).改善贸易条件。

中国正进入重化工业时代,对能源和大宗原材料的依赖程度大大加强,在目前世界经济复苏的背景和美元贬值的背景下,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而出口成品,由于跨国公司生产基地的转移,国际价格大大降低。

(五).抑制通货膨胀。

在升值条件下,国内的产品价格并没有受到影响,而进口产品因为汇率下降而价格下降,最终将带动整个社会的价格下降,进而达到紧缩通货的目的。

在通货膨胀期间,本币升值无疑是避免恶性通货膨胀的有力武器。

(六).消化过剩的外汇储备。

对于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适当的外汇储备是必需的,大量增加的外汇储备则是一种资源闲置,无疑是极大的浪费。

通过升值提高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购买力,无疑是消化过剩外汇储备的重要途径,不仅有利于吸收海外资源,而且会缓解国内资源瓶颈。

(七).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 人民币汇率低估鼓励了出口部门,但是却是以压制国内服务业和制造业为代价的。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资源在贸易品部门和非贸易品部门之间的均衡配置。

(八).降低外汇占款对货币政策自主性的干扰。

2001年以来外汇占款的过快增长造成央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被动投放基础货币的规模越来越大。

为保证稳定的货币供给和物价稳定,央行不得不通过主动性较强的人民币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如发行央行票据等形式,去"对冲"被动性强的外币公开市场操作的影响。

这使得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主动性大打折扣,而且冲销政策的成本不断上升,难度会越来越大。

(九).减少贸易摩擦。

中国积累的巨额贸易顺差,经常会受到美、欧、日国内政治和利益集团的抨击,贸易纠纷呈现越来越多之势,中国近年来及今后频繁遇到的反倾销诉讼和其他贸易争端均和这一背景有关,而且越来越集中于人民币汇率定价过低之上,致使人民币升值与否成为减少贸易摩擦的关键。

下面来看看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一).出口增长将受到制约。

近十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对外出口不仅保持了较快增长,而且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基本稳定在20%左右,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今后继续保持出口的较快增长,对我国经济稳定和快速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如果人民币升值,出口商的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均会相应提高。

(二).不利于吸引外资和加工贸易产业升级。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迅速增长,近两年增势更猛。

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如果人民币升值,不仅会直接增加外商在华投资建厂、购置设备的成本,而且还会提高外商在华的劳动力成本,将影响我国进一步吸引外资。

(三). 不利于我国缓解通货紧缩。

自从1997年以来,我国统计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每年上升1%到1.5%,已经危险地接近通货紧缩的情形。

中国目前的通货紧缩主要来自劳动力市场:由于有效劳动力迅速增长,质量也逐步提高,但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不足以抵消这种压力,所以,工资增长缓慢,造成通货紧缩。

而如果人民币升值,经济增长将更趋缓慢,劳动力市场由于供给过剩,竞争将加剧,工资不会上涨,通货紧缩将更严重。

(四).不利于缓解国内就业压力。

今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近800万人,此外,约2.5亿农村低技能劳动力也需要寻找就业岗位,我国的劳动力就业形势相当严峻。

目前外经贸行业提供的就业机会超过7000万人,很多新增就业机会也是由本国出口企业和外资企业提供的。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行业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最终将体现在就业上,势必对当前就业环境的改善造成一定冲击。

(五).不利于货币政策的有效发挥。

由于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央行必须在外汇市场上大量购进外汇,从而使以外汇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相应增加。

而增发的货币会主要流入持有外汇的机构和个人手最后,让我们看看人民币升值对国际经济的影响:(一).人民币升值不能根本改善美、日贸易状况和经济状况。

日本一些学者对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最高,其意图在于通过日元相对贬值来改善日本的贸易状况,从而扩大出口以带动日本经济复苏。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日本虽然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但日本对中国贸易并未出现大量逆差,中国产品并未对日本贸易状况构成威胁。

日本经济长期萧条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产业结构转型迟滞、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通货紧缩及银行呆坏账积重难返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法单纯依靠出口来解决。

此外,日本制造业成本高、缺乏竞争力。

迫使人民币升值并不会改变日本由于其制造业向海外转移,而引起的产业空洞化的现象。

日本目前高昂的人力成本,已不适合技术已经成熟、人工成本起决定性作用的传统制造业在日本继续发展。

如果人民币升值,中国的生产成本由于汇率的变动而升高,这些产业会继续向其它发展中国家,如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等转移。

同样,如果人民币升值,也不会提高美国在生产鞋子、衣服、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指出,中国总体贸易份额依然很低,不至于导致贸易伙伴普遍出现的通货紧缩。

进一步地,人民币升值可能对美、日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由于中国出口产品多为生活必需品,物美价廉,在经济萧条时,满足了居民的基本需求,提高了生活水平,扩大了消费。

如果人民币升值,出口产品的价格将被抬高,从而造成国外消费者福利水平的下降,最终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抑制需求、打击消费,不利于美、日等国家经济的复苏和增长(二).人民币升值不利于世界贸易经济,尤其是亚洲经济的稳定增长。

众所周知,中国在国际供应链中的地位十分独特,它正在成为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国高技术产品零配件的最大市场,而这些零配件经过中国组装后,往往以中国产地的名义出口到美国和全球市场。

史蒂芬·罗奇认为,打破人民币与美元的挂钩将使全球化的新型生产模式所必需的供应链遭到破坏,它将给带头前往中国采购的日本、美国和欧洲企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