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饮食的起源与饮食文化日本料理,是日语中“日本式烹饪”的意思,也在部分地区的现代汉语中使用,通常也指日本菜。
当提到日本料理时,许多人会联想到寿司、生鱼片,或是摆设非常精致,有如艺术的怀石料理。
然而,对许多日本人来说,日本料理是日常的传统饮食,特别是在明治时代(1868年—1912年)末期所形成的饮食。
日本料理即“和食”起源于日本列岛,并逐步发展成为独具日本特色的菜肴。
主食以米饭、面条为主,副食为新鲜鱼、虾等海产,常配以日本清酒。
和食以清淡著称,烹调时尽量保持材料本身的原味,而且,材料和调理法重视季节感。
和食种类繁多,各地都有自己的地方风味。
在日本料理的制作上,要求材料新鲜,切割讲究,摆放艺术化,注重“色、香、味、器”四者的和谐统一,尤其是不仅重视味觉,而且很重视视觉享受。
和食要求色自然、味鲜美、形多样、器精良。
而且,材料和调理法重视季节感。
日本料理分为三类:本膳料理、怀石料理和会席料理。
1.本膳料理:以传统的文化、习惯为基础的料理体系。
在十分正式的日本宴席上,将菜放在有脚的托盘上使用。
2.怀石料理:在茶道会之前给客人准备的精美菜肴。
在中世日本(指日本的镰仓、室町时代),茶道形成了,由此而产生了怀石料理,这是以十分严格的规则为基础而形成的。
3.会席料理:晚会上的丰盛宴席菜式。
随着日本普通市民的社会活动的发展,产生了料理店,形成了会席料理。
可能是由本膳料理何怀石料理为基础,简化而成的。
其中也包括各种乡土料理。
会席料理通常在专门做日本菜的饭馆里可以品尝到。
此外,还有盒装冷餐“御节料理”,通常在新年重要节日时食用。
另外还有“精进料理”,原本是佛教徒食用的素餐。
桌袱料理桌袱是中国式饭桌,即八仙桌。
桌袱料理是中国式的料理,有蘑菇、鱼糕、蔬菜的汤面、卤面等。
其特色是客人坐着靠背椅,围着一张桌子,所有的饭菜都放在一张桌子上。
这种料理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佛门素食,由隐元禅师作为“普茶料理”(即以茶代酒的料理)加以发扬。
由于盛行于长崎,故又称长崎料理。
料理师在佛门素食内采用了当地产的水产肉类,便创立了桌袱料理。
桌袱料理菜式中主要有:鱼翅清汤、茶、大盘、中盘、小菜、炖品、年糕小豆汤和水果。
小菜又分为五菜、七菜、九菜,以七菜居多。
一开始就先把小菜全部放在桌子上,边吃边将鱼翅清汤及其他菜肴摆上桌。
茶会料理日本的室町时代(14世纪)盛行茶道,于是出现了茶宴茶会料理。
最初的茶会料理只是茶道的点缀,十分简单。
到了室町末期,变得非常豪华奢侈。
其后,茶道创始人千利休又恢复了茶会料理原来清淡素朴的面目。
茶会料理尽量在场地和人工方面节约,主食只用三器:饭碗、汤碗和小碟子。
席间还有汤、梅干、水果,有时还会送上两三味山珍海味,最后是上茶。
大学料理一般日本大学里的食堂料理主要有两大类——米饭和面条。
米饭按配菜又分为咖喱类、炒菜类、油炸类、盖浇饭4类。
常见的日本式咖喱有一般的牛肉咖喱、炸肉饼咖喱、炸土豆泥饼咖喱;炒菜类常见的有生姜烧、麻婆豆腐、炒茄子;油炸类常见的有炸大虾、炸蔬菜等。
至于用鱼和牡蛎做的油炸料理,大概由于太贵的缘故,在学校食堂是吃不到的。
盖浇饭中常见的有牛肉盖浇饭、猪肉盖浇饭和鸡肉盖浇饭。
鸡肉盖浇饭的名字听起来有点残忍,叫“亲子”盖浇饭,就是把鸡肉和鸡蛋烩在一起做成盖浇饭。
面条类根据面的加工方法主要分为又白又粗又软的乌冬面,又细又黄的鸡蛋拉面,还有既不白也不黄的荞麦面条等。
学校料理比较便宜,一份饭一般在500日元左右,如果在外面的料理店至少得700~1000日元。
面食料理日本有好几种面条,比如乌冬面、荞麦面和宽切面等,这些面食配料讲究,价廉物美。
尤其是荞麦面条,是大众喜爱的食品。
现在,日本人用餐已逐步多样化,美式快餐、汉堡包、意大利面条,已部分替代了饭团。
现在,速冻食品受到主妇们欢迎,饺子、锅贴、包子、面类等中华料理也在日本走俏。
从欧洲传入日本的西式点心,如蛋糕、小甜饼干、糠瓜儿,从中国传入或从禅寺素菜中演化而来的春卷、锅贴等,也被日本人看作菜品并受到青睐。
修行料理修行料理又叫“精进料理”,意思是吃斋、吃素。
其实,所谓精进料理就是不使用肉类的素菜料理。
此外,还有盒装冷餐御节料理,通常在新年的重要节日时食用。
寿司的起源寿司历史渊源并不久远,在江户时代的延保年间(1673年至1680年),京都的医生松本善甫把各种海鲜用醋泡上一夜,然后和米饭攥在一起吃。
在那之后经过一百五十年,住在江户城的一位名叫华屋与兵卫的人于文政六年(1823年)简化了寿司的做法和吃法,把米饭和用醋泡过的海鲜攥在一起,把它命名为“与兵卫寿司”,公开出售。
除攥寿司之外,还有“卷起来”的寿司,这是指“海苔卷”。
但是其中把煮好的干胡萝条卷起来的“干瓢卷”是从江户时代起就有的。
进入明治时代以后又有了把金枪鱼的红色鱼肉卷进去的“铁火卷”。
似乎是进入昭和时代以后,才开始有了吃寿司的各种规矩。
这是在自称为“美食家”的人们当中慢慢形成的。
日本料理的菜名日本料理讲究“冷品趁冷吃,热品趁热吃”,口味应由淡而重,再由重而淡甜。
日本料理餐厅通常会建议客人安排科学的进餐次序,当然也是地道的日本味。
先付、前菜指日本料理中的下酒小菜和冷菜,如盐渍墨鱼等。
口味以甜、酸、咸为主,多为冷菜,种类多样。
先碗即清汤,一般用木鱼花头遍汤作,清澈见底,口味清淡。
主菜式前使用,养护胃脾。
刺身,即生鱼片,日餐中的主要菜式。
用料主要有金枪鱼、鲷鱼、左口鱼、鲭花鱼、鲈鱼、虾、贝类等,以金枪鱼、鲷鱼为最高级。
一般配白萝卜丝、菊花、日本芥末上桌。
吃法上有的蘸酱油,有的在酱油里放柠檬汁;也有将鱼切薄片配以萝卜泥、葱丝、紫菜、蘸食酸酱油,别有一番滋味。
在日本,国宴或平民请客均以招待生鱼片为最高礼节。
吃过刺身后,被摆上餐桌的是煮物、烧物、扬物、酢物、蒸物等一系列熟吃的料理菜肴。
煮物即烩煮料理,用两种以上的食材,煮制后分别保持各自的味道,配置放在一起的菜肴。
用合乎时令的全类、蔬菜,加上木鱼花汤、淡口酱油、酒、微火煮软,煮透,口味一般甜口,极清淡。
烧物则是以明火或暗火烤制,有焦香味,常见的如烤鳗鱼、盐烤秋刀鱼等。
扬物即炸菜,主要是天妇罗。
用面糊炸的菜统称天妇罗,据说烹制方法源于中国,名字来自于荷兰。
海鲜制的天妇罗以虾为冠,挂糊越薄越好,现炸现吃。
吃时配以天妇罗汁、萝卜泥、柠檬,外酥脆里软滑,清甜。
酢物即醋酸菜,可以与冷菜一起上,也可以放在菜点之后,酱汤之前,既可开胃,又可使人在饭后不产生油腻感。
蒸物多指日本人最喜欢吃的茶碗木须,冷鸡蛋豆腐一类的蛋制品。
茶碗木须其实就是加有其他原料的蒸鸡蛋羹,放有鲜虾、肉丸、蘑菇。
此外还有鱼类、贝类加酒蒸菜式。
止碗即酱汤。
主要以大酱为原料,它为许多中国人熟悉,却不大习惯使用的一道汤品,但却是日本人每餐的必备之物。
一般与饭一起在最后上。
口味较重,一般放入豆腐葱花,也有放海鲜及菌类的。
高级的宴会上通常会有两道汤:清汤和酱汤,一般情况上一道酱汤即可。
渍物即咸菜。
日本人每餐必备咸菜,高级宴会也不例外,以黄萝卜咸菜和酱瓜最受欢迎。
食事主食。
包括各种饭,面条和寿司。
面条以菜和荞麦面最常见,热食近似中国的汤面条。
冷面像中国的凉拌面,面条放在冰块上,配上面汁、葱花、辣根粉、紫菜丝,食起来冰凉舒服,夏天吃尤佳。
米饭除白米饭外,还有各种风味饭。
而寿司也被称为醋饭,读音如“四喜”,也被译作四喜饭,吃寿司有寿司汁,裹有鱼片的,以鱼片的一边蘸汁,以免米饭散开。
日餐用过主食后,会习惯性的进些甜食。
不同于西餐中的甜品,日餐中的甜食选用的是时令水果而不是蛋糕。
说起特色日餐,不能不提及日式火锅和铁板烧。
尤其是铁板烧,发源于西班牙,却在日本发扬光大,独步食林。
在日本餐厅里,大家围坐在大而扁平的铁板周围,烧热铁板后擦油,放上原料煎熟,厨师当场操作,边吃边煎,酣畅淋漓。
酒,以餐厅的“冷酒”最为高档,其次是“烧耐”和“清酒”,十分甘洌爽口,在盛夏更是犹如甘露。
日本料理吃法刺身应由较清淡的吃起,通常次序如下:北极贝、八爪鱼、象拔蚌、赤贝、带子、甜虾、海胆、鱿鱼、吞那鱼、三文鱼、剑鱼和金枪鱼。
通常刚入冬时候的海鲜肉质最为肥美。
把芥辣和酱油拌匀成糊状用来蘸点寿司的做法,在日本人眼中却是非常失礼的举动。
其实,寿司本身已经放了芥辣,吃的时候只要把寿司一端约1/4位置蘸上酱油便可。
而日本清酒可分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纯米酒、日本酿造、吟酿。
节令与食物春季吃鲷鱼,初夏吃松鱼,盛夏吃鳗鱼,初秋吃鲭花鱼、秋吃刀鱼、深秋吃鲑鱼,冬天吃鲫鱼及海豚。
日本四面临海,海产自然是最重要的原料。
配菜的装饰也突出季节的特点,如秋季喜欢用柿子叶,小菊花、芦苇穗,烘托季节的气氛。
而盛菜的器物多种多样。
讲究的,要求一菜一器,按季节和不同的菜式选用,甚至盛器上的花纹也因季节而异。
美食配美器日本料理的拼摆和器皿也很有讲究,拼摆多以山、川、船、岛等为图案,并以三、五、七单数摆列,品种多,数量少,自然和谐。
另外,用餐器皿有方形、圆形、船形、五角形、仿古形等等,多为瓷制和木制,高雅大方,实用又具观赏性。
日本料理是被世界公认的烹调过程最为一丝不苟的国际美食,这也造就了日本料理精致而健康的饮食理念。
自然原味是日本料理的主要精神,其烹调方式细腻精致。
以糖、醋、酱油、味噌、柴鱼、昆布等为主要调料,注重味沉、触觉、视觉、嗅觉等以及器皿和用餐环境的搭配的意境。
日本料理主要分为三类:本膳料理、怀石料理和会席料理。
以传统的文化、习惯为基础的料理体系。
在十分正式的日本宴席上将菜放在有脚的托盘上使用。
在茶道会之前给客人准备的精美菜肴。
日本料理本身的餐饮文化特点也使日餐的价格在看不见中陡然上升。
在美食之都大阪,素有“吃到破产”来形容日本料理的美味。
日本料理所选择的材料是以新鲜的海产品和时令新鲜蔬菜为主,具有口感清淡、加工精细、色泽鲜艳、少油腻等特点。
吃日本料理,一半是吃环境、氛围、吃情调。
日本料理的最大特点是以鱼、虾、贝类等海鲜品为烹、食主料,味鲜带咸,有时稍带甜酸和辣味。
清淡、不油腻、精致、营养、着重视觉、味觉与器皿之搭配,是为日本料理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