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都市金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成都市金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成都市金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金堂县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八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调整的原因和必要性 (2)一、调整的原因 (2)二、调整的必要性 (2)三、调整的依据 (4)四、调整的原则 (5)第二章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 (7)一、规划基数转换 (7)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10)三、土地利用的特点 (11)四、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1)第三章规划目标调整情况 (13)一、耕地保有量调整 (13)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调整 (13)三、建设用地规模调整 (13)四、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调整 (13)五、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调整 (14)六、新增建设用地总量 (14)七、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指标 (14)八、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指标 (14)九、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 (14)十、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15)十一、园地面积调整 (15)十二、林地面积调整 (15)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6)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原则 (16)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总体布局 (17)三、各类用地调整的方向及数量 (18)第五章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 (21)一、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原则 (21)二、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情况 (22)第六章三线划定 (25)一、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25)二、生态保护红线 (26)三、城镇开发边界线 (27)第七章土地用途分区 (29)一、基本农田保护区 (29)二、一般农地区 (30)三、林业用地区 (30)四、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31)五、独立工矿用地区 (32)六、风景旅游用地区 (32)七、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33)八、其他用地区 (33)第八章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4)一、允许建设区 (34)二、有条件建设区 (35)三、限制建设区 (36)四、禁止建设区 (36)第九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37)一、空间布局 (37)二、用地安排 (37)三、空间管制 (37)第十章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 (39)一、产业园区发展用地规划 (39)二、交通用地 (39)三、水利项目 (40)四、环保项目 (40)五、能源项目 (40)六、旅游项目 (40)七、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 (40)第十一章土地综合整治安排 (41)一、土地整治的原则 (41)二、农用地整理规划 (41)三、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规划 (41)四、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42)第十二章规划调整完善环境影响评价 (43)一、规划调整完善环境目标评价 (43)二、主要环境影响分析 (43)三、主要环境影响的缓解措施 (44)第十三章规划调整完善部门及专家意见采纳情况 (46)附表 (48)附表一金堂县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 (49)附表二金堂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50)附表三金堂县各乡镇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 (51)附表四金堂县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情况表 (52)附表五金堂县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表 (53)附表六金堂县各乡镇规划控制指标表 (61)前言近年来,国家先后提出了“五位一体”协同发展、“五大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构建成渝城市群等新的战略和部署。

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三大发展”战略,对成都市未来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金堂县作为成都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的东北门户,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四川省委的决策和部署,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提出了成都将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总体目标,坚持“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这一系列重大政策变化对规划编制和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落实十八大以来提出的新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土地规划管控,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2014]1237号)及《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国土资办发[2015]3号)文件要求对规划进行调整完善。

同时为更好地保障金堂县“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我县实有耕地数量稳定、质量不下降,提高土地利用节约集约水平,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成果,按照《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市局评审的紧急通知》的相关要求,对《成都市金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进行调整完善。

第一章调整的原因和必要性一、调整的原因(一)2013年12月,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第二次土地调查主要情况的汇报》时提出,要在中期评估的基础上,依据二次调查成果数据,适时调整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建设用地规模等,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二)2014年11月,国务院在研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时,明确要求,“进一步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和用途管制,要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尽快完成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完善工作”。

(三)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依据我国土地资源国情,为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十三五”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的重要部署。

(四)金堂县中期评估结果显示,金堂县本轮规划的规划目标,难以满足“十三五”发展和稳定增长等战略的需求,迫切需要进行调整完善。

二、调整的必要性(一)规划调整完善是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战略的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五位一体”协同发展、“五大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构建成渝城市群等新的战略和部署。

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三大发展”战略,实现“两个跨越”。

要落实这一系列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需在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中加强对全县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研究,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构建新的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格局,保障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落地。

(二)规划调整完善是坚持实施“工业强县”“农业固本”“文旅兴城”三大战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需要。

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金堂县勇担“东进”重任,争当开辟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第二主战场”的先行者。

为保障我县各项规划的顺利推进,需要及时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好用地保障。

同时“十三五”期间,金堂县坚持“产城一体、业态融合、重点突出”、做强金堂特色农业本底、基本建成成都近郊休闲旅游目的地和成都后花园,加快建设成都东北门户城市,推动城市加快转型跨越的战略指导需要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用地需求。

(三)规划调整完善是把握“东进”机遇,优化产业发展布局金堂86%区域地处龙泉山及其东侧,土地开发强度较低,地势平坦,生态承载能力强,耕地等别较低,以龙泉山脉为天然屏障,是成都市实施“东进”的重要战场。

我县把握“东进”机遇,沿龙泉山东侧规划以成阿产业园区、通用航空产业园、大智造产业园为载体,围绕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零部件生产、组装等高端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发展,推进强县富民,加快建设龙泉山东侧产业经济走廊,建成国际化的“淮州新城智能智造产业园”,成为国家级开发区,产业用地需求大大增加,迫切需要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三、调整的依据1.法律和地方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国家有关土地资源利用、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地方法规;2.政策文件《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国土办发[2015]3号);《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17]71号);3.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国土资令第43号;《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四川省扩权县规划修编主要指标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953号);《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市局评审的紧急通知》[2017]197号);4.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5.相关调查评价成果《金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期评估》;四、调整的原则(一)总体稳定、局部微调坚持《规划》确定的指导原则、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基本不变,继续实施《规划》确定的土地分区引导原则、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局部调整完善《规划》,根据上级下达指标,确保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及净增建设用地面积不变,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布局有优化。

(二)应保尽保、量质并重坚持耕地数量质量保护并重,确保实有耕地面积基本稳定、质量逐步提高。

根据本市级方案下达的目标任务,合理调整各乡镇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对二次调查查明增加的耕地,除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纳入生态退耕规划和根据相关规划需要占用的以外,均予以保护;优质耕地除实施国家、省重大发展战略、“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难以避让的以外,均划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

(三)节约集约用地,优化结构按照坚定不移地推进节约用地的总要求,遏制建设用地过度外延扩张,有效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统筹建设用地增量与存量,合理调整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适当增加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保障新型城镇化用地需求。

(四)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重点做好耕地和基本农田调整、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影响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和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五)加强协调、充分衔接坚持科学论证、标准统一、民主决策,强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生产力、交通布局等相关专项规划的协调,做好其对下级规划的控制,完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第二章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一、规划基数转换以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期数据,依据相关文件将2014年变更调查和P图斑融合后的现状建设用地版本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转换为规划基数分类。

(一)转换方法1.按照三级类进行转换;2.对地类关系一致的,直接修改地类代码和修改对应地类名称;3.对地类关系不一致需合并的,先归并,再统一修改地类代码、名称;二调数据中的(内陆滩涂116、沿海滩涂115)合并为规划基数分类的滩涂321,金堂县只有内陆滩涂116,所以直接将其修改为滩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