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养老社区项目建设方案

智慧养老社区项目建设方案

智慧养老社区项目建设方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目录第一篇:项目概况及总体设计说明 (3)一、项目概况及应用分析 (3)1.1.项目简介 (3)1.2.设计范围及项目分析 (3)1.3.智能化系统组成 (5)二、智能化系统总体设计 (7)1.1设计指导思想 (7)1.2智能化系统总体技术架构 (7)第二篇:安全防范子系统设计说明 (8)一、周界防越报警系统 (8)1.1系统组成 (8)1.2系统功能 (9)二、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10)2.1系统组成 (10)2.2系统平台功能特点 (12)三、电子巡查系统 (13)3.1系统组成 (13)3.2系统功能特点 (13)四、出入口控制系统 (14)4.1系统组成 (14)4.2系统功能 (14)第三篇:物业管理与服务子系统设计说明 (16)一、停车库(场)管理系统 (16)1.1系统组成 (16)1.2系统功能特点 (18)二、背景音乐与紧急广播系统 (19)2.1系统组成 (19)2.2系统功能特点 (20)三、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 (20)3.1系统组成 (20)3.2系统功能特点 (22)四、电梯五方通话系统 (22)4.1系统概述 (22)五、无线WIFI覆盖系统 (23)5.1系统组成 (23)5.2系统概述 (23)六、无线对讲系统 (24)6.1概要 (24)6.2设计 (24)七、电梯联动控制系统 (25)7.1系统概述 (25)7.2需求分析 (25)7.3系统设计 (26)7.4系统功能特点 (29)八、多媒体会议系统 (31)8.1系统组成 (31)8.2系统概述 (31)8.3系统设计 (31)九、集团网络、电话系统 (31)9.1系统简述 (31)十、楼宇自控系统 (32)10.1系统概述 (32)10.2需求分析 (33)10.3系统设计说明 (35)第四篇:家居子系统设计说明 (44)一、访客对讲系统 (44)1.1系统组成 (44)1.2对讲系统功能 (44)二、家居安防系统 (45)2.1系统组成 (45)2.2系统配置说明 (45)2.3系统功能特点 (46)三、家居布线系统 (46)3.1系统组成 (47)3.2系统功能 (48)第五篇:养老系统 (49)第六篇:配套工程子系统设计说明 (58)一、中心机房建设 (58)1.1系统设置: (58)1.2应用功能描述: (58)第七篇:结束语 (59)第一篇:项目概况及总体设计说明二、项目概况及应用分析1.1.项目简介地理位置:本工程位于某某市某某区东钱湖东南侧原横街村地块,距某某市东钱湖直线距离约3 公里,距某某市区约15 公里。

项目地块范围北临韩天线,东至规划路(道路宽9 米),南侧与16-5C 地块隔泄洪河道相望,西北角为横街大桥。

1.2.设计范围及项目分析本项目工程用地面积:80454 ㎡,建筑面积:108347 ㎡,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80443 ㎡,地下建筑面积:27904 ㎡,住户961户。

本项目本项目为养老综合社区,定位为“长者乐享社区”,规划建设与自然环境充分融合的小镇氛围,创造和谐、温暖、家的感觉,并让老人感受到尊贵感。

设计以组团的方式组织公寓,强调内部社群的建立。

总体布局中为老人设置众多的室内外公共活动场所,包括多功能厅、俱乐部和各色聚会场所。

避免出现传统养老院单纯看护的功能,鼓励老人活动、交流,让每个老人的日常生活都丰富多彩,营造积极健康的生活氛围。

1.2.1.项目定位项目以“养老”为主题,将绿化与建筑紧密结合打造一个休闲、养老的高品质小区。

本项目的服务对象为老人,应选择除针对住宅的基础智能化系统外,还需要根据老人的的特点选择经济、可靠、实用、可落地的智能化系统。

1.2.1区内建筑的分布公寓会所酒店会所农田会所1.2.2总体管理模式分析如上图所示,本项目小区将不仅配套商业场所,还设置配套服务设施和休闲会所,提供社区服务及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

考虑到该部分一般会对外营业,对整个小区进行全封闭式管理比较困难,因此根据本项目规划建筑分布,商业酒店区域对外开放,住宅区域不开放的管理模式。

即针对于住宅部分实施封闭式管理,重点加强周边的防护;商业酒店区域部分采用开放式管理,重点要加强内部各出入口及通道的防护。

1.2.3管理中心设置本项目设置1个智能化管理中心,位于消防控制室。

1.2.4出入口分析主出入口地库出入口主出入口如上图所示,小区共有2个车人行出入口,3个地下车库出入口。

1.3.智能化系统组成根据本项目特点及定位,本项目智能化系统主要由以部分组成:一、安全防范系统周界防越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电子巡查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二、物业管理与服务停车库(场)系统背景音乐与公共广播系统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电梯五方通话系统无线WIFI覆盖系统无线对讲系统电梯联动控制系统(可选)多媒体会议系统集团网络、电话系统楼宇自控系统(可选)三、家居系统访客对讲系统家居安防系统家居布线系统四、适老系统(见养老系统分析)五、配套工程中心机房建设系统供配电防雷接地系统综合管网系统三、智能化系统总体设计1.1设计指导思想安保系统旨在保障系统稳定性,不针对各个分项子系统作功能性扩充;依据工程施工过程、建设方使用过程中反馈的实质性意见和项目现场实际情况,设计仅就以上部分探索更好的产品。

锁定安全关,设计更着重于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

设计在常规安保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建立小区出入口非封闭式人员出入身份识别系统等一些相对投资小、使用效果明显的系统。

渲染亮点。

将一些适用于该项目,能为本工程带来宣传效果且使用的系统进行设计,如电梯联动、信息发布等系统。

1.2智能化系统总体技术架构根据本项目特点,网络化、信息化和适老系统将作为小区智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设计采用先进的智能化物业管理系统,集中的小区安全防范体系,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平台和小区光纤网络传输平台,以及适老系统作为设计的重点,既要考虑到小区的安全性,也要考虑住宅小区的适用性。

为了提高小区智能化系统综合管理的功能,通过设计小区光纤网络传输平台,在整个小区构建一个高速的数据传输网络,可实现家庭用户的数据信息在网络所得到最快速的处理,而不会由于网络的性能及带宽的不足影响网络的传输。

同时监控系统、门禁系统、车辆管理系统等信号均可通过该光纤网络传输平台进行传输。

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光纤网络结构可结合中国电信的EPON(无源光纤网络)设计,通过EPON系统中的OLT(管理终端)对IP网段的划分,设置园区内部局域网,智能化设备接入园区局域网。

有利于整合资源,提高系统集成度,节约系统投资。

第二篇:安全防范子系统设计说明一、周界防越报警系统1.1系统组成周界防越报警系统由前端探测系统、现场报警系统、传输系统、中心控制系统、联动系统以及电源系统六部分组成。

1.1.1前端探测系统及现场报警系统前端检测系统主要由探测器及附件组成。

根据本项目的应用特点,设计选用脉冲式电子围栏进行前端防护。

将每个报警防区设置在70米以内便于系统报警时的定位。

现场报警系统指的是在周界现场设置闪灯,当周界探测器报警时,驱动闪灯工作,提醒非法入侵者终止翻越围墙行为,可以起到主动防范的作用。

在非法翻越者不听劝阻情况下,系统设置相应的监控摄像机对翻越行为实时数字录像作为事后分析的佐证。

同时在报警时显示报警现场视频画面供管理人员判断事故的辅助手段。

1.1.2传输系统系统采用总线传输方式。

前端每个防区均接入一个周界防区地址模块用于报警信号的接收,并通过系统总线,将地址信息及报警信息传送到控制中心的报警主机。

1.1.3中心控制系统中心控制系统主要完成对前端报警信号的接收、联动及处理,中心控制设备包括报警主机、控制键盘、警号、联动模块、管理计算机和系统管理软件等。

1)报警信号的接收中心配置一台大型总线制报警主机,负责系统的编程、信息存储、警情接收等,并配置一台控制键盘用于日常的布撤防操作机报警防区的显示,警情发生时通过声光警号发出声光报警提示值班人员,设置总线驱动器将主机信号转换成总线信号传输。

另外在中心配置一台管理计算机及报警软件用于系统数据的存储、电子地图显示报警防区、打印等。

2)报警联动周界防越报警系统与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联动主要通过联动继电器模块实现,通过联动继电器模块,将报警主机(或管理PC)与视频矩阵控制主机、数字硬盘录像机连接,发生报警时,通过继电器模块将报警信息同时也传送到视频矩阵控制主机和数字硬盘录像机联动。

实时显示报警区域视频图像供值班人员识别现场情况并全速录制报警现场画面。

1.2系统功能✧对非法翻越周界行为进行探测并予以弹开警示;✧构成封闭式管理模式,保证对出入口的出入人员进行有效管理;✧对周界全部设防,无盲区和死角;✧划分防区适于报警时准确定位;✧通过闭路监控系统辅助防范,提高对周边的防范效果;✧与中心警号联动,提供报警时的提示功能;✧报警中心能对报警状态、报警时间进行记录;✧电子地图显示报警位置,报警自动弹出地图;✧预留与小区外部公共报警网络(110)联网接口;二、视频安防监控系统2.1系统组成本系统由前端摄像机、交换机、中心流媒体服务器、存储服务器、监视器等设备组成。

由以上系统架构图可知:为了保证小区的安全,在小区大门和出入口安装枪型摄像机,负责监控出入项目的人员和项目通道流动的人员;主要项目通道安装网络摄像机,监控项目内部人员流动情况(如果有犯罪分子作案能够及时的处理情况);在小区的室外周边区域安装网络枪型摄像机,负责监控项目周边的实时情况,并在周界报警后,联动就近区域摄像机弹出视频图像。

在住宅楼(含停车库/场)电梯厅、楼梯口安装网络摄像机,负责监控楼道人员情况;各个监控点的视频图像都经过网络摄像机直接将图像转换为数字编码传送至监控中心的服务器机器上面。

2.1.1前端摄像系统前端摄像系统由摄像机、镜头及防护罩、安装配件等构成。

不同环境监控点设置不同的摄像机,具体配置见下表:机均自带各种镜头。

防雷接地:室外摄像机设置防雷接地装置,其中固定摄像机配置视频/电源信号二合一保护防雷器,云台摄像机配置视频/电源/控制信号三合一保护。

并针对室外摄像机安装立柱均设置独立接地装置。

其他:电梯摄像机安装抗干扰器以免受到电梯竖井复杂的电器环境的信号干扰,并配置电梯楼层显示器配合视频图像显示电梯到达楼层。

2.1.2传输系统传输网络采用专门为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建设的独立专用网络;传输方式采用有线方式,保证接入到视频专网的安全。

视频信号采用数字传输方式,通过超5类网线信号传输,设计在室外汇聚箱、每楼栋设置设备箱(内配置交换机+光纤收发器),将室外摄像机的视频信号、控制信号进行汇聚,通过光纤收发器进行光纤传输。

2.1.3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是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的核心部分,汇接各种监控资源,将所需的视频、音频、数据信息进行编码和存储,并根据授权进行实时播放、检索和浏览,是实现互联、互通、互控和满足社会综合管理实战应用的共享平台,为各级部门和各级领导决策、指挥调度、取证提供及时、可靠的报警和监控信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