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练习题.doc

高中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练习题.doc

高中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练习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1.欲观察H2燃烧的火焰颜色,燃气导管口的材料是( )A.钠玻璃B.钾玻璃C.铜管D.石英玻璃解析:钠、钾、铜灼烧均有颜色,会干扰H2燃烧火焰颜色的观察。

答案: D2.下列金属需密封保存的是( )A.NaB.MgC.AlD.Cu解析:Mg、Al在空气中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从而保护内部金属;Cu性质不活泼,所以均不用密封保存。

钠性质活泼,很容易被氧气氧化而变质,需密封保存。

故正确答案为A。

答案: A3.下列关于合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合金是由两种或多种金属熔合而成的B.日常生活中用到的五角硬币属于铜合金C.合金在任何情况都比单一金属性能优良D.商代的司母戊鼎是纯铜打造而成的[解析: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形成的,A项错误;在机械加工时,合金的性能一般较单一金属优良,但并不是任何情况都是,如纯铝导电性比铝合金要强等,司母戊鼎是铜合金制成的,只有B正确。

答案: B4.小王喜爱做实验,一次他将一把没有擦干的小刀放在火上烤了一下,发现表面变蓝,他又将一把干燥的光亮小刀放在火上烤了一下,发现也有同样的现象发生,他分析后认为可能是火烤的过程中小刀表面生成了一种物质所造成的。

你认为此物质最有可能是( )A.Fe3O4B.FeOC.Fe2O3D.Fe(OH)2解析:小刀是铁的合金,火烤时表面的铁与O2化合生成Fe3O4。

答案: A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的化学性质活泼,不宜用铜制作盛放食品的器皿B.铜的导电能力不如铝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D.铁比铝更易锈蚀,是因为铁比铝更活泼解析:A项,铜的化学性质较稳定,因此用铜制作器皿比较安全。

B项,铜的导电能力比铝强。

D项,铁不如铝活泼,但由于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被氧化成较疏松的氧化膜Fe2O3,可加速锈蚀,而铝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致密的Al2O3保护膜,避免内部的Al继续与O2反应。

答案: C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明矾是常用的净水剂可推测凡含有铝元素的物质都有净水作用B.不同物质各有其特性,明矾可用做净水剂,Al2(SO4)3就不一定有净水作用C.净水剂就是指能杀灭水中细菌和有害微生物的化学试剂D.从理论上说,铝盐和铁盐都可用做净水剂解析:从净水原理上分析。

铝盐在水溶液中可电离出Al3+,Al3+与水作用生成Al(OH)3胶体,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和泥沙、灰尘等形成沉淀,使水澄清,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铁盐也有类似的性质。

可见,净水剂中并非一定要含铝元素,而含有铝元素的物质中也不一定有净水作用。

在净水剂净水的过程中,对水中的细菌和微生物并无多大影响。

答案: D7.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金属钠加入到CuSO4溶液中:2Na+Cu2+===Cu+2Na+B.金属铝加入到NaOH溶液中:Al+2OH-+H2O===AlO-2+2H2↑C.铁粉加入到FeCl3溶液中:Fe+2Fe3+===3Fe2+D.铜片插入到AgNO3溶液中:Cu+Ag+===Cu2++Ag解析:Na与CuSO4溶液反应时,Na先与H2O反应生成NaOH 和H2,生成的NaOH再与CuSO4反应生成Cu(OH)2沉淀,即2Na+Cu2++2H2O===Cu(OH)2↓+2Na++H2↑,A项错误;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为2Al+2O H-+2H2O===2AlO-2+3H2↑,B项错误;Fe3+具有较强氧化性,可将Fe氧化为Fe2+,C项正确;D项中电荷不守恒。

答案: C8.下列实验方案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粉末,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比较生成气体的快慢B.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适量的水,比较固体溶解量的多少C.分别将等量的白色粉末配成溶液,然后加入澄清石灰水,比较是否有沉淀生成D.分别将等量的白色粉末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比较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解析:A选项中,向等量的Na2CO3和NaHCO3中加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NaHCO3中立即产生无色气泡,发生反应为HCO-3+H+===H2O+CO2↑,在Na2CO3中先无明显现象,之后产生气泡,发生反应为:CO2-3+H+===HCO-3,HCO-3+H+===H2O+CO2↑,可以鉴别。

B选项中由于S(Na2CO3)>S(NaHCO3),能全部溶解的为Na2CO3粉末,不能全部溶解的为NaHCO3粉末。

C选项中均有白色沉淀产生,反应为Ca2++CO2-3===CaCO3↓,Ca2++OH-+HCO-3===CaCO3↓+H2O。

D选项中,NaHCO3具有不稳定性,加热可产生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Na2CO3加热不分解,无此现象。

答案: C9.下列操作中最终可以得到Al(OH)3的是( )A.Al2O3和水混合加热B.Al和水反应C.过量的NaOH溶液加入到AlCl3溶液中D.过量的氨气通入到AlCl3溶液中解析:A项中Al2O3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化合得到Al(OH)3;B 项中Al和水一般不发生反应;C项中生成的Al(OH)3会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中;D项中氨水是弱碱,过量也不会使Al(OH)3溶解,故正确答案为D。

答案: D10.甲、乙、丙、丁分别是Al2(SO4)3、FeSO4、NaOH、BaCl2 4种物质的一种,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丁溶液滴入甲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发生,据此可推断丙物质是( )A.Al2(SO4)3B.NaOHC.BaCl2D.FeSO4解析:丁滴入乙中,先有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可知丁为NaOH溶液,乙为Al2(SO4)3溶液。

BaCl2和FeSO4两种物质中与NaOH溶液不反应的是BaCl2溶液,所以丙为FeSO4。

答案: D11.把4.6 g钠放入100 mL 0.1 mol/L AlCl3溶液中,待其充分反应后(水蒸发不计),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Cl-浓度不变B.溶液仍有浑浊C.溶液中几乎不存在Al3+D.溶液中存在最多的是Na+解析: 4.6 g钠的物质的量为0.2 mol,与水反应生成0.2 mol NaOH。

100 ml 0.1 mol/L AlCl3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

根据Al3++4OH-===AlO-2+2H2O,所以溶液铝元素以AlO-2的形式存在,几乎不存在Al3+,溶液中存在最多的是Na+,物质的量为0.2 mol,Cl-浓度不变。

答案: B12.将1.12 g铁粉加到25 mL 2 mol/L的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其结果是(多选)( )A.铁有剩余,溶液呈浅绿色,c(Cl-)基本不变B.往溶液中滴加无色KSCN溶液,显红色C.溶液中n(Fe2+)与n(Fe3+)之比为6∶1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解析:有关反应为2Fe3++Fe===3Fe2+,而题给n(Fe3+)∶n(Fe)=5∶2,这表明Fe3+过量而Fe不足,反应生成的n(Fe2+)=3×n(Fe)=0.06 mol,剩余n(Fe3+)=0.050 mol-2×n(Fe)=0.01 mol,则溶液中铁无剩余,n(Fe2+)∶n(Fe3+)=6∶1,A错误,C正确;有Fe3+存在,加入KSCN显红色,B正确;氧化产物Fe2+和还原产物Fe2+的比为1∶2,D错误。

答案:BC13.将Cu片放入0.1 molL-1 FeCl3溶液中,反应一定时间后取出Cu片,溶液中c(Fe3+)∶c(Fe2+)=2∶3,则Cu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3∶2B.3∶5C.3∶4D.4∶3解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Fe3+===2Fe2++Cu2+。

设溶液的体积为1 L,生成的n(Fe2+)=2a,则消耗的n(Fe3+)=2a,生成的n(Cu2+)=a,因此反应后溶液中n(Fe3+)=0.1 mol-2a,所以有关系式:(0.1 mol-2a)∶2a=2∶3,得出a=0.03 mol。

溶液中c(Cu2+)=0.03 mol/L,反应后溶液中c(Fe3+)=(0.1-2×0.03)mol/L=0.04 mol/L,故溶液中Cu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

答案: C14.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w1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A.84w2-53w131w1B.84w1-w231w1C.73w2-42w131w1D.115w2-84w131w1解析:2NaHCO3=====△Na2CO3+CO2↑+H2OΔm2×84 106 62x (w1-w2)解得x=84w1-w231,将其带入下式可得:w(Na2CO3)=(w1-x)/w1=84w2-53w131w1。

A项正确。

答案: A15.(2010重庆高一检测)在Al2(SO4)3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原混合溶液中Al2(SO4)3与Mg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6∶1B.3∶1C.2∶1D.1∶2解析:由题给图象可知,当加入50 mL NaOH溶液时沉淀达到量,即溶液中Mg2+、Al3+全部转化为Mg(OH)2、Al(OH) 3沉淀,而溶解Al(OH)3消耗10 mL NaOH溶液,则生成Al(OH)3需30 mL NaOH溶液,生成Mg(OH)2需20 mL NaOH溶液,由此可知溶液中n(Mg2+)=n (Al3+),则c[Al2(SO4)3]∶c(MgSO4)=1∶2,D项正确。

答案: 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16.(9分)下图是一种用于显示事物异同点的信息处理方法。

例如,A图中的两个圆分别表示铝和铁的有关信息,两圆重叠的区域表示铝和铁的共同特点(相似点),重叠区域以外的部分表示它们独有的特征(不同点)。

请你在下面横线上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与图中区域对应的化学性质上的异同点(每处只要求写一个)。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