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设计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结构设计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施工部署.........................................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施工难点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单支模体系方案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扣件式钢管单侧支模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设置控制要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板计算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墙模板基本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墙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墙模板面板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墙模板内龙骨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编制依据二、工程概况工程设计概况:结构设计概况:三、施工安排、施工难点分析地下室外墙宽度300mm、墙体高度5000mm,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产生的侧压力较大,因此模板支撑体系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外墙结构下口距离护坡桩80mm,上口距离护坡桩约为300mm,按照现场实施情况,无法满足双面支模空间要求,故只能采用单面支模体系;根据图纸要求,地下室外墙抗渗要求较高,外墙水平施工缝一般留置在距筏板顶部300mm高度的墙体上,为减少墙体施工缝,常规要求外墙宜与梁、板混凝土整体浇筑。
地下室施工工期紧张,单侧支模长度约,工程量较大。
单侧支模施工前,外墙防水层施工困难,在护坡桩表面找平后,应采用满粘法先施工外墙防水,将防水层直接粘贴在找平层上,防水收头先粘贴至护坡桩顶面600mm位置,采用多层板及砂石覆盖保护,待外墙浇筑且拆模完成后,将该部位防水收头再卷至外墙上。
、单支模体系方案选择方案选择原则:a、遵循安全、经济、便于就地取材的原则;b、遵循结构体系与临时围护体系安全原则;c、遵循形成独立受力体系与支撑体系的原则;d、遵循便于施工与质量控制的原则;方案选择由于本工程采用单侧支模体系,需要单侧支模板的部位如下图所示。
根据计算内容本工程模板支撑体系采用15mm多层板作为面板,次龙骨采用40*80*3mm 方钢管,主龙骨采用Φ48*双钢管,螺栓采用Φ14mm对拉,3型卡固定。
为保证模板稳定及刚度,对拉螺旋需与墙体分布筋点焊,纵横向间距450mm一道。
支撑体系(斜撑)采用Φ48*钢管,间距450mm设置,并采用斜拉杆与斜撑连接,在每个斜撑与斜拉杆交接部位均设置水平杆件。
支撑地锚共设置4道,采用Φ20mm圆钢。
顶板模板部分,顶板模板:、顶板模板架体搭设:顶板支撑体系采用满堂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搭设前将基底清理干净,在纵横向立杆下铺设脚手板,立杆横、纵距,步距,扫地杆起步350mm,立杆选用进行支设,不足处用、、的立杆进行调节,小于的用底托和顶托进行调节,集中商业-1层层高为6m (高跨),顶板下立杆采用2400+2400+600mm的立杆组合,在梁底使用2400+1800+600mm 的立杆组合,调整保证下部自由端不得大于350mm,上部自由端不得大于500mm,且U 托深入立杆不得小于150mm,当超出范围时额外附加钢管进行拉结。
下部设通长垫脚手板,上部采用U托控制标高。
模板支撑架四周从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中间纵横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其间距小于等于,剪刀撑的斜杆与地面夹角应在45°-60°之间,斜杆应每步与立杆扣接。
水平方向在架体上、中、下位置设置横向剪刀撑,架体上部水平剪刀撑紧贴顶部水平拉杆、下部水平剪刀撑紧贴底部扫地杆、中部水平剪刀设置在上下水平剪刀撑的中心部位。
、主次龙骨安装:顶板模板主龙骨采用双40×80方木,间距同顶板模架立杆横距;次龙骨采用40×80方木,间距200mm。
要求次龙骨摆放时间距均匀,不得出先次龙骨间距不均匀,顶板次龙骨空白现象。
、多层板安装面板采用12mm厚多层板,尽量使用整块多层板。
多层板拼装时必须保证在拼缝处安装方木,且将多层板与方木钉紧,钉子间距不得大于300mm。
同时在顶板模板与墙、梁交界处设置40*80mm压边方木。
梁模板:工艺流程:调整梁底标高→安装梁底龙骨、模板→安装梁钢筋→安装梁侧模板→调整板底标高→安装主次龙骨→安装楼板模板→校正标高→办预检、调整梁底标高:根据钢管上所抄标高,通过调整梁底U托高度调整模板标高,U脱标高为:梁底设计标高—多层板厚度-次龙骨厚底-主龙骨厚底,调整梁底标高后两标高极差不得大于3mm。
、安装梁底龙骨、模板:梁底主龙骨为φ48*钢管,间距同沿着梁长方向的立杆间距,主龙骨从梁头起步不得大于150mm,次龙骨采用40*80mm方木,梁底设置3根次龙骨,在梁底两侧各设置一根作为压边方木,梁中设置一根,梁底设置3根承重立杆。
、安装梁侧模板:梁侧模板采用12mm厚多层板拼接,采取梁侧板包底板的方式,要求侧板探出底板85mm,使侧板探出部分与底板压边35*85mm方木钉在一起,以保证梁底模的稳定性。
同时采取顶板模板压梁侧模的方式,使侧模压边40*80mm方木与顶板模板钉在一起。
梁侧边龙骨采用30*80mm方木,间距200mm设置一道,梁侧模采用双钢管用直径16的穿墙对拉螺栓进行拉结。
具体位置及尺寸见附图。
在模板支设完成且验收后,经同意方可浇筑混凝土。
浇筑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浇筑部位及方法。
在浇筑第一车混凝土时应严格按照交底要求实施,必须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不得超过600mm,且应安排专人随时注意支撑体系位移情况,如有移动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对模板进行加固。
单侧支模平面示意图总结以往施工经验并结合本工程实际,按照以上模板设计方案内容。
此方案的主要优点在于:(1)、就地取材,所采用的材料均为当前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其材料性能、使用效果均有实践证明;(2)、施工工艺简单,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一般,施工过程便于检查与验收;(3)、墙体产生的侧向压力通过连接墙板主龙骨与地面地锚的钢筋传递至筏板。
、扣件式钢管单侧支模体系系统组成与材料选择扣件式钢管单侧支模体系由模板部分、支撑部分与锚固部分组成。
模板部分包括面板、次龙骨、主龙骨、对拉螺栓组成,支撑部分包括斜撑、斜拉杆与水平杆组成,锚固部分包括圆钢地锚、基坑上口预埋地锚及扣件组成。
模板部分:面板采用15mm厚多层板,次龙骨选用40*80mm方钢管,间距200mm设置一道,主龙骨为双钢管间距450mm水平向设置,止水螺杆长度根据支模长度设置。
支撑部分:竖撑、斜撑与连杆均采用φ48*钢管,纵横向间距均为450mm;斜撑支撑角度不宜大于45°。
按照设计要求,沿筏板顶面上返4m范围内斜撑均应采用整体钢管,禁止采用钢管对接设置。
斜撑顶部及斜拉杆顶部必须与主龙骨采用U托顶紧,禁止滑动或位移,斜撑下口与圆钢地锚杆连接,采用扣件固定锁死,根部撑于基础筏板上。
水平杆沿斜撑与斜拉杆交点通常设置,采用转接扣件连接牢固。
由于本次单侧支模与顶板一起浇筑,故在加固时可以将单侧支模的架体与顶板的满堂脚手架进行连接,使得满堂脚手架与整个单侧支模的架体连为一个整体,并且共同与地锚进行拉结,更加增加了架体的稳定性。
锚固部分:用于地锚的钢筋必须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设置,预埋位置及尺寸必须准确。
斜撑根部与地锚连接的扣件空隙必须采用木楔塞紧,并确保斜撑直顶在筏板上。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地下室外墙施工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浇筑,下部4m范围内墙体浇筑宽度约为350mm,顶部2m范围内浇筑厚度约为450-550mm,浇筑高度5000㎜。
、基坑护坡粉刷50厚1:3水泥砂浆压光,保证防水粘贴。
施工流程及要点施工准备--基坑壁粉刷--防水层施工--底板混凝土浇筑--预留预埋地锚--设置焊接单侧螺杆、面板拼装--安装次龙骨、主龙骨--调整至设计尺寸--安装斜撑、斜拉杆--安装水平杆--加固--混凝土浇捣在单侧支模施工前,所进场周转材料及主体结构材料均应合格且经验收通过,否则禁止施工。
依据现场护坡桩施工情况,在防水施工前需对护坡桩表面进行抹灰处理,采用1:3水泥砂浆施工,确保无棱角及凸出物,并对抹灰层进行压光处理。
防水施工需符合方案要求,搭接宽度均为100mm,甩茬错开约,防水收头应施工至冠梁顶部且向平面施工至600mm位置,采用多层板及砂石保护,防止破坏。
为保证单侧支模钢筋的牢固,在墙体钢筋绑扎完成后,采用Φ14mm螺栓与墙体分布筋点焊处理,间距450mm一道,模板配板及开孔严格按照螺栓位置及间距施工,并在内侧钢筋设置保护层垫块。
在配板完成后进行合模施工,为保证钢筋的位置准确,必须将钢筋保护层垫块与模板内侧顶紧,安排专人在基坑上口随时观察钢筋垂直度及位置。
次龙骨安装间距200mm一道,第一道次龙骨外侧应与模板便于平齐,沿模板高度方向设置,龙骨顶部应高处模板顶部150mm,底部与筏板顶紧,要求间距设置均匀,竖直。
主龙骨采用双钢管,沿模板长度方向水平向设置。
主龙骨起步200mm,采用防水导墙螺栓孔与模板连接,向上间距450mm一道。
要求龙骨设置均匀,在龙骨对接连接处及相邻墙体龙骨必须每根顶紧。
斜撑、斜拉杆、水平杆件均采用钢管设置,先应安装斜撑,按照方案设计要求,墙体4m以下部位均应采用整体钢管设置,斜撑顶部用U托与每道主龙骨顶紧,U托伸出钢管长度不得大于100mm,斜撑根部采用转扣与所对应地锚连接并用木楔楔紧。
斜拉杆设置应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施工,模板根部的一道斜拉杆应与底部斜撑采用扣件连接,防止模板上浮,其余应沿斜拉杆布置纵向为450mm,横向为900mm。
为保证模板顶部不发生位移,在基坑上部设置地锚,与模板外侧主次龙骨采用Φ14mm 钢丝绳拉结,间距450mm设置一道。
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严格控制打灰速度、时间及分层浇筑厚度,应待上层混凝土初凝前,再进行下一层混凝土的浇筑,并且振捣棒要插入上层混凝土50mm,保证振捣密实、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