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功能食品学期末复习题精简版

功能食品学期末复习题精简版

名词解释1 功能性食品:功能食品是指具有特定营养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食品。

2 生物活性肽:生物活性肽(简称活性肽);指的是一类分子量小于6000D,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多肽;食用安全性极高。

3 自由基清除剂:能将自由基还原为非自由基的氧化剂称为自由基清除剂。

自由基清除剂(FRS)是指具有延迟、抑制和阻断ROS(活性氧)/OFR(氧自由基)氧化损伤的物质的总称,是能够与OFR结合并使之清除的机体保护剂。

4 活性多糖:多糖是由糖甙键连接起来的醛糖或酮糖组成的天然大分子。

多糖是所有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并与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多种功能有关,大量存在于藻类、真菌、高等陆生植物中。

具有生物学功能的多糖又被称活性多糖。

5 微量元素:通常指生物有机体中含量小于0.01%的化学元素。

6 膜分离:根据生物膜对物质选择性通透的原理所设计的一种对包含不同组分的混合样品进行分离的方法。

分离中使用的膜是根据需要设计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分离的混合样品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7 膳食纤维:凡是不能被人体内源酶消化吸收的可食用植物细胞、多糖、木质素以及相关物质的总和。

8 衰老:生物在生命过程中,整个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逐渐衰退的总现象。

9 功能性甜味剂:甜味剂是指能赋于食品甜味的一种调味剂,而功能性甜味剂是指具有特殊生理功能或特殊用途的食品甜味剂,也可理解为可代替蔗糖应用在功能性食品中的甜味。

10 肿瘤:肿瘤(tumor,neoplasm)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中通常称为癌症(cancer)的恶性肿瘤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一类疾病。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而形成的新生物。

11 葡萄糖耐含量:12 免疫应答:抗原性物质进入机体后激发免疫细胞活化、分化和效应过程称之为免疫应答。

13 疲劳:以肌肉(精神和思维)活动为主的体力(脑力)活动,达到一定程度(时间),出现活动能力的下降,表现为疲倦或肌肉酸痛或全身无力。

14 免疫:指机体接触“抗原性异物”或“异己成分”的一种特异性生理反应,它是机体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识别自身、排斥异己”的一种重要生理功能。

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15 真菌多糖:是从真菌子实体、菌丝体、发酵液中分离出的、可以控制细胞分裂分化,调节细胞生长衰老的一类活性多糖。

16 免疫球蛋白:一类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及外分泌液中。

免疫球蛋白在动物体内具有重要的免疫和生理调节作用,是动物体内免疫系统最为关键的组成物质之一。

17 自由基:自由基又叫游离基,它是由单质或化合物的均裂而产生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基团。

它的单电子有强烈的配对倾向,倾向于以各种方式与其他原子基团结合,形成更稳定的结构,因而自由基非常活泼,成为许多反应的活性中间体。

18 超临液体萃取: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其密度的关系,即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的。

19 谷胱甘肽:一种由3,存在于几乎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不过,谷胱甘肽的条件下,才可以有效地在人体中工作. 正常的谷胱甘肽能帮助保持正常的免疫系统的功能。

《功能性食品》复习思考题第三代和第一代功能(保健)食品有什么不同点?第一代保健食品,为初级保健食品,仅根据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或强化的营养素来推知该类食品的功能,未经严格的实验证明或严格的科学论证。

第三代保健食品具有功效成分明确,含量可以测定,作用机理清楚,研究资料充实,临床效果肯定等特点。

我国功能(保健)食品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第一代保健食品,为初级保健食品,仅根据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或强化的营养素来推知该类食品的功能,未经严格的实验证明或严格的科学论证。

这代保健食品包括各类强化食品及滋补食品,如鳖精、蜂产品、乌骨鸡、螺旋藻等。

第二代保健食品,这代食品须经过动物或人体实验,证明其具有某种生理调节功能。

第二代的保健食品比第一代保健食品有了较大的进步,其特定的功能有了科学的实验基础。

我国卫生部审查批准的保健食品中大部分属于这一代产品。

如三株口服液、脑黄金、脑白金、太太口服液等。

第三代保健食品,不仅其特定生理调节功能需经动物或人体实验,证明其明确可靠,而且还需确知有该项功能的功效成分的化学结构及其含量。

第三代保健食品具有功效成分明确,含量可以测定,作用机理清楚,研究资料充实,临床效果肯定等特点。

如鱼油、多糖、大豆异黄酮、辅酶Q10等。

目前我国第三代保健食品,在市场上占30%。

21世纪如何发展我国功能(保健)食品产业?具有益智延寿,促进生长发育,壮阳等功能性的保健食品将成为21世纪中国保健食品市场上的畅销品。

我国在保健食品发展应作出的努力:1.加强保健食品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将食品科学、生理学、营养学、医学、药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协同运用,进一步深入进行保健食品功能因子和生理功能机理的研究。

2.建立保健食品的GMP体制,生产必须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对原料检查、生产加工、包装、仓储、销售等一系列环节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3. 运用现代分离,提取及制造技术,如膜分离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生物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低温粉碎技术、低温真空技术、微胶囊技术及包装和保鲜技术等。

实现从原料中提取有效成分,剔除有害成分的加工过程.再以各种保健有效成分为原料,根据不同的科学配方和产品要求,确定合理的加工工艺,进行科学配制,管理重组,调味等加工处理,生产出一系列名符其实的具有科学、营养、健康、方便的食品。

充分重视保健食品的基础研究,加快开发尤其是第三代保健食品。

什么叫功效成分?功效成分可分为哪几类?功效成分又称功能因子、活性成分、有效成分、它是保健食品特定保健功能的物质基础和起关键作用的成分目前主要的功效成分有:(1)多糖(2)功能性甜味剂(3)功能性油脂(4)自由基清除剂(5)条件性必需氨基酸(6)微量元素(7)活性肽与活性蛋白质(8)有益微生物(9)海洋生物活性物质(10)其他活性因子。

一名词解释1.功能性食品:又称保健食品,是指对人体具有增强机体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律、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等有关生理调节功能的加工食品。

2.中医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各个部分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相互联系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作用而实现的。

3.习惯化:指当一个不产生伤害性效应的刺激重复作用时,机体对该刺激的反射反应逐渐减弱的过程。

4.肥胖症:是指机体由于生理生化机能的改变而引起体内脂肪沉积量过多,造成体重增加,导致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的病症。

5.食物热效应:指由于进食而引起能量消耗增加的现象。

6.抗原和抗体:凡是能刺激机体引起免疫反应的物质便称为抗原。

抗体是在抗原的刺激下,由免疫活性细胞所产生的物质。

二、选择题1.根据功能性食品的功能和食用对象不同,可将其分为(. AD )。

A.日常功能性食品B.学生功能性食品C.婴儿功能性食品D.特定功能性食品2. 阴阳平衡学说中阴阳双方的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主要是指(ABCD )。

A.阴阳对立B.阴阳互根C.阴阳消长D.阴阳转化3.突触的结构主要可分为(ACD )三部分。

A.突触前成分B.突触囊泡C.突触间隙D.突触后成分4.外周神经递质包括(ABD )。

A.乙酰胆碱B.去甲肾上腺素C.黄酮类递质D.嘌呤类和肽类递质5.下面不属于大脑边缘系统功能的是( D )。

A.调节血压B.调节体温C.调节摄食行为D.调节呼吸6.以下属于联想型学习的有(ABD )。

A.操作式条件反射B.经典条件反射C.简单学习D.联想集学习7.骨骼肌是分布于躯干、四肢的( B )。

A.无意肌B.随意肌C.非随意肌D.调控肌8.目前认为,骨骼肌收缩的机制是( A )。

A.肌丝滑动原理B.肌丝滚动原理C.肌丝跳动原理D.肌丝迁移原理9.根据物质和能量代谢的机理,评价抗疲劳保健食品的指标分为(ABC )。

A.能量物质的储存及动员情况B.劳动或运动时代谢调节的指标C.劳动或运动时物质代谢产物D.运动时的肌肉力量10.中枢免疫器官包括(ACD )。

A.胸腺B.甲状腺C.法氏囊D.骨髓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2分)1.功能性因子进入人体后,其作用方式可分为直接式和转化式。

2.药物是调节人体阴阳、战胜疾病的重要武器。

药物的功能,主要靠它的气、味和升降浮沉来体现。

3.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两大部分组成。

4.神经元的形态多种多样,但都可分为胞体和突起。

5.人体24h能耗值由基础代谢率、食物热效应和体力活动所消耗的能量组成。

5.衰老可分为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

6.成年人的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

1.简述功能性食品与食品的关系。

答:功能性食品与食品的关系包括:(1)普通食品具有营养功能,能为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素,满足人体的营养需要;还有感官功能或嗜好功能,满足人们的不同嗜好和要求,如色、香、味、形,质等。

(3分)(2)功能性食品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属于食品的范畴。

功能性食品具有对人体生理节律的调节功能,具有普通食品不具备的保健功能。

(2分)2.简述神经递质应符合哪些条件?答:神经递质应符合以下条件:(1)在突触前神经元内具有合成递质的前体物质和合成酶系,能够合成这一递质。

(1分)(2)递质贮存于突触小泡以防止被胞浆内其它酶系所破坏,当兴奋冲动抵达神经末梢时,小泡内递质能释放入突触间隙。

(1分)(3)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特殊受体,发挥其生理作用。

(1分)(4)存在使这一递质失活的酶或其他环节(摄取回收)。

(1分)(5)用递质拟似剂或受体阻断剂能加强或阻断这一递质的突触传递作用。

(1分)3.简述学习与记忆的基本过程。

答:学习与记忆的基本过程可以大致分为获得、巩固和再现3个阶段。

(2分)(1)获得又称为识记或登录,是感知外界事物或接受外界信息的阶段,也就是通过感觉系统向脑内输入讯号的阶段。

(1分)(2)巩固是获得的信息在脑内编码贮存和保持的阶段。

保持时间的长短和巩固程度的强弱与该信息对个体的意义以及是否反复应用有关。

(1分)(3)再现是将贮存于脑内的信息提取出来使之再现于意识中的过程,也就是通常说的追忆过程。

(1分)4.简述正常人血糖来源的主要途径。

答:(1)饭后食物中的糖消化成葡萄糖,吸收入血循环,为血糖的主要来源。

(2分)(2)空腹时血糖来自肝脏,肝脏储有肝糖原,空腹时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3)蛋白质、脂肪及从肌肉生成的乳酸可通过糖异生过程变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1分)5.简述神经-肌肉接点疲劳的乙酰胆碱量论假说。

答:乙酰胆碱量论假说认为,乙酰胆碱由接点前膜释放后,进入接点间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