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不良事件报告与规范管理
Part
2
护理不良事件的定义、分类及分级标准
护理不良事件定义
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 生的事件,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为准确体现《医 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涵,减少“差错”或事故”这种命 名给护理人员造成的心理负担与压力,科学合理对待护理 缺陷,故表述为护理不良事件)。
3.9.2有激励措施,鼓励医务人员通过“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开展
网上报告工作。
【C】 3.9.2.1 有激励措施 鼓励医务人 员参加“医 疗安全(不 良)事件报 告系统”网 上自愿报告 活动。(★ )
1.建立有医务人员主动报告的激励机制。对不良事件呈报实行非 惩罚制度。
2.严格执行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的规定 【B】符合“C”,并
2016年1-6月科室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共54例,各科上报例数 对比情况如表2:
激励措施有效使用医院内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直报系统。
【A】符合“B”,并 医院内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直报系统与卫生部“医疗安全(不 良)事件报告系统”建立网络对接。
3.9.3 对重大不安全事件要有根本原因分析,将安全信息与医院实际情 况相结合,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 续改进。
全球关注患者安全
欧盟安全委员会指出:
每年8%-12%住院患者由于院方原因受到伤害。 包括护理不当引起的感染、误诊、用药错误
澳洲医疗质量专题调查委员会报告。
每10个患者中就有一个患者受到可预防的伤害及与医疗护 理相关的不良后果。
加拿大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约10%。
患者安全——国内关注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
报告与规范管理
目录
1
2 3 4 5
背景
护理不良事件的定义、分类及分级标准
2016年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概况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存在问题与整改 护理不良事件防范及持续改进措施
Part
1
背景
全球关注患者安全
美国调查报告
每年有4.4-9.8万人在医院因医疗错误而死亡 每个ICU住院患者在治疗当中,每天平均出现1.7个医疗不 良事件,导致患者平均增加6-9个住院日。 在国民主要死因分析中排名第8(高于交通事故、乳腺癌、 艾滋病) 每年预计要为可预防的医疗不良事件花费约170亿-290亿美 元。
3.9.1有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制度与可执行的 工作流程,并让医务人员充分知晓。
【C】 1.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与流程,多种途经便于医务人员报告。 2.有对员工进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教育和培训。 3.9.1有主动 3.每百张开放床位年报告≥10件。 报告医疗安 【B】符合“C”,并 全(不良) 1.有指定部门统一收集、核查、分析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采取防范措施。 事件的制度 2.有指定部门向相关机构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与工作流程 3.每百张开放床位年报告≥15件。 ★) 4.医护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知晓率≥95%。 【A】符合“B”,并 1.建立院内网络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直报系统及数据库。 2.每百张开放床位年报告≥20件。
报告形式
口头报告: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时,知情人员立即向护士长、 科主任、总值班、护理部口头报告事件情况。 书面报告:知情人员书面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上 报护理部。 网络报告:知情有员登陆医院局域网,填写完成“护理不 良事件报告单”电子表格报告
Part
3
2016年1--6月护理不良事件概况
2006年国际护士节主题 保证安全的护士配置,
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卫生部医院管理年核心内容
保障医疗安全
2009年卫生部医院管理年
患者安全目标
2015年中国医院协会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 别的准确性 目标二、提高用药安全 目标三、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 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目标四、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目标五、严格执行手卫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目标六、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目标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目标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目标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两查、两防、两报告、两特殊、执行手卫生、鼓励患者参与
【C】 3.9.3.1 定期分析医 疗安全信息 ,利用信息 资 源改进医 疗安全管理 。 1.定期分析安全信息。 2.对重大不安全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 【B】符合“C”,并 1.利用信息资源加强管理,实施具体有效的改进措施。
2.对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A】符合“B”,并 应用安全信息分析和改进结果表达患者安全管理取得的成效。
常见护理不良事件
医疗流程或者医护措施导致的具有高风险或非预期的患者 伤害,主要包括压疮、管路滑脱、跌倒、坠床、用药错误、 意外事件、药物外渗、标本错误、治疗不及时、针刺伤、 手术患者部位错误等。
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标准
0级(潜在不良事件):事件在执行前被制止。
Ⅰ级(无伤害):事件发生并已执行,但未造成伤害。
Ⅱ级(轻微伤害):生命体征无改变,需进行临床观察及轻微处理。 Ⅲ级(中度伤害):部分生命体征有改变,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
Ⅳ级(重度伤害):生命体征明显改变,需提升护理级别及紧急处理。
Ⅴ级(极重度伤害):永久性功能丧失。 Ⅵ级:死亡。
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
1、增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的痛苦
4、增加医院经济负担
2、延长病人住院时间
5、影响护理队伍形象 6、影响医院形象
3、增加病人经济负担
上报程序
一般不良事件:当事人应口头报告护士长,并及时采取措 施,将损害减至最低。当事者及时填报“护理不良事件登 记(报告)表,”签字后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 重大不良事件:当事人应立即报告护士长、科主任或总值 班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害降至最低,必要时组织进 行全院多科室的抢救、会诊等工作,同时汇报主管领导、 医务科、护理部等部门。当事科室应在24小时内填报“护 理不良事件登记(报告)表”,及时上报护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