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课文重点篇目要点复习复习资料版

高中语文课文重点篇目要点复习复习资料版

课内重点篇目要点复习第一册《边城》的作者沈从文1、文章内容:《边城》描绘了一幅民风淳朴的风情画,作者深情的歌咏(亲)情、(爱)情(友)情的美丽,充分展示了湘西古老民俗与人物的善良心地。

2、语言特色:田园牧歌式情调和诗意,简练细腻、散淡自然。

《最后的常春藤叶》1、文学常识:课文的作者是欧•亨利,代表作除本文外还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他的创作风格被称作欧•亨利式的结尾。

欧美三大短篇小说之巨匠除欧亨利外,还有法国莫泊桑,俄国契诃夫2、文章内容:小说描写了发生在几位穷朋友之间相濡以沫的故事,刻画了一个舍己为人、以自己的生命创造出真正的杰作的画家形象老贝尔曼,歌颂普通人的伟大人格和高尚情怀《种树郭橐驼传》1、文学常识: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柳州”、“柳河东”。

和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

2、文章内容:本文记叙了郭橐驼所说的种树之道,突出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根本做法,并由此得出“养人”即“治民”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摘中唐吏治扰民、伤民弊端,反映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政治的愿望,体现了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哲学思想。

3、文章写法:这是一篇寓言体政论性散文(传记体讽喻性散文)。

全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病梅馆记》1、文学常识: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清朝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代表作《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2、文章内容:作者通过谴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清王朝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

3、文章写法:文章采用的是_托物言志;以梅喻人___(艺术手法),“病梅”指的是__被压制、摧残的人才_____,“文人画士”指的是__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清王朝统治阶级__。

《促织》1、文学常识: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代文学家。

课文选自中国古代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主要内容:小说的主旨是通过成名一家不幸遭遇的描写,深刻揭示了为政者之贪婪、凶残、自私,批判了封建官僚制度的腐朽、横征暴敛的罪恶,表现了老百姓为生计奔波的劳苦、辛酸和艰难,寄托了作者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第二册《老王》1、写作特色:__平淡有味_____的语言风格,多用_细节__刻画人物的方法。

2、内容主旨:本文是一篇写人散文,课文叙写了老王与“我”一家在患难中互相帮助所建立的真情,刻画了老王朴实、善良、忠厚、知恩图报的形象,表达出作者_对不幸者的悲悯__以及_对自己未能真正理解老王的自责__的情感。

《项链》1、文学常识:作者_莫泊桑____,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一生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和近三百篇短篇小说,被誉为“__短篇小说之王__”。

代表作有《_羊脂球____》、《__我的叔叔于勒___》等。

2、写作特色:小说构思巧妙,情节发展中多处设有_伏笔__,故而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3、内容主旨:小说主人公_玛蒂尔德____身处下层,却热衷于上流社会的奢华生活,她为了参加舞会借了好朋友一串钻石项链却不幸将它丢失了。

为了偿还这条项链,她耗费了十年光阴,由一个年轻貌美、娇气任性的太太变成了穷人,造成悲剧。

小说通过一个小公务员家庭的变故,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社会现实,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物_深切同情__的情感和对他们_勇敢面对厄运的不屈服与命运__的平民品格的肯定。

《回忆鲁迅先生》1、写作特色:_浅白质朴、清新隽永_的语言风格;善于撷取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以小见大。

2、内容主旨:这是一篇怀人散文,文章选取了作者与鲁迅交往过程中的几个生活片断,如“_笑声明朗__”、“步履轻捷”、“鉴赏服饰”、“真诚待友”、“认真读信_”等,真实地再现了鲁迅的革命情怀和对青年的关爱,勾画出一个充满智慧、幽默、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写作特色:逻辑严密,用词准确。

2、内容主旨:这是一篇悼词,文章简要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情景,总结了马克思一生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赞颂了马克思__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一生_的革命精神,表达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对马克思___无比崇敬和哀悼___的情感。

《为了忘却的纪念》1、写作特色:综合运用_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2、内容主旨:本文是一篇深邃隽永的怀人记叙散文。

鲁迅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祭日,将心中久蓄的悲愤情感为线索(反复出现的“悲愤”二字将全文涉及的人事串联起来),回忆了鲁迅与_白莽、柔石_、冯铿三位烈士的交往及他们革命斗争的经历,赞扬了烈士们忠诚、坚强的革命品格,充分表达了作者化悲痛为力量,继续与敌人斗争的复杂的思想情感。

《阿房宫赋》1、文学常识:选自杜牧的《_樊川文集___》。

杜牧诗文兼擅,是晚唐著名作家。

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

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

2、内容主旨:阿房宫是秦始皇时所建,未竣工而秦亡。

赋中运用丰富的想象,极力形容阿房宫的壮丽和宫廷生活的奢侈荒淫,进而指出秦朝不惜民力,只知穷搜民财,终于亡国。

意在__借古讽今___(表现手法),阐述天下兴亡的道理,希望唐朝统治者不要只图自己奢侈享乐、滥用民力,以致重蹈覆辙。

《项脊轩志》1、文学常识:作者是_明___代的_归有光___,其字__熙甫__,号__震川__。

2、写作特色:作者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表现了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抒发了人亡物在、抑郁萧索的身世之感,它的成功不仅在于朴素流畅的语言和真挚自然的感情,还在于_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_。

《黄州快哉亭记》1、文学常识:选自《_栾城集___》。

作者_苏辙____,字__子由__,晚年自号_颍宾遗老_。

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__”,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1、文学常识:该诗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_木兰辞_》并称为“乐府双璧”。

第三册《白莽作《孩儿塔》序》1、文章以这使得我更加惆怅贯穿,感情丰富而深沉。

内容包括交待写作本文的原因;对白莽的回忆;又到作序的事;对白莽及其诗作的评价;强调《孩儿塔》出版的价值。

2、这篇文章是一篇书序(体裁),语言精炼,感情浓郁,语言形式特点整散结合,具有形成强烈的节奏感和旋律感。

《想北平》的作者老舍1、本文是一篇怀乡之作,写的是“我的北平”通过作者与故乡亲如母子的关系,写出他对北平的无限眷恋。

表达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对北平娴雅而热烈的情怀,字里行间充溢着动情的微笑和泪的光影。

2、本文的语言特点是通俗,纯净而简洁亲切,用对比的手法写出北平与伦敦、巴黎、罗马、君士坦丁堡的不同,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诸子喻山水》1、本文共同特点为善设喻说理,将深奥的哲理形象化、浅显化,充满诗化的直觉智慧。

《秋水》1、本文节选自_《庄子》_,庄子是__战国_时期的_思想__家,名_周_,是__道__家代表人物,与_老子__并称“老庄”。

通过河伯与海若的这次对话,我们了解事物的各种性质因判断的角度和标准的不同而呈现相对性、暂时性、不确定性;今天,我们得到的启示是由于人的认识受环境制约而有局限性,所以学无止境,学习需谦虚;看问题处事要能跳出固有的框架,另辟蹊径、别具只眼等等。

2、本文的说理特点是寓言设喻;大量运用排比、比喻(手法或修辞手法),使文气充沛。

《前赤壁赋》1、本文作者是_苏轼__,字__子瞻__,号__东坡_,是宋代著名的___文学家__、__书画家__。

本文以主客问答的方式,通过乐悲乐的情绪变化,集中体现他淡泊得失荣辱的乐观旷达思想和随遇而安的生活情趣;行文语言特点骈散结合,流畅凝练,不事雕琢。

《游褒禅山记》1、王安石是_宋__朝人,字__介甫__,号__半山_____,世称__王荆公___;谥__文___,故又称__王文公___。

2、本篇游记的特点是_记游以说理______,强调治学必须倚仗__坚定志向___、___顽强毅力_____和___物质条件__辅助的结合,还要__深思慎取___,不能人云亦云。

第四册《故都的秋》【主要内容概括】《故都的秋》是一篇写秋的美文。

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将自然的“客观色彩”——_故都的秋色(“清”、“静”、“悲凉”)__,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心情(向往、眷恋故都的秋的真情,流露了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_,自然地融化在一起,秋景中有情的眷念,情中有秋景的落寞,“物”“我”之间达到完美的融合。

【要点记忆】作者郁达夫,现代作家,浙江富阳县人。

创作风格独特,代表作有短篇小说_《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_等,中篇小说_《出奔》___等。

结构特点1、通过南北之秋的___对比______,以南衬北,以_“淡”衬“浓”,说明秋的深味在南方“尝不透”,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以突出_故都的秋的感人__。

2、写景特点3、精选五幅画面“秋晨小院”“落槐扫痕”“秋蝉残鸣___”“闲话秋凉”“胜日秋果”,分别从色、形、__味__、姿、韵等不同角度与作者_孤寂心情__交相融合,创设了故都之秋充满诗情画意的__“清”、“静”、“悲凉”_的审美意境。

《守财奴》【主要内容概括】4、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__欧也妮葛朗台__》反映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的社会生活,此时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向金融资本时代过渡,葛朗台就是这个时期典型的_爱财如命___、贪婪成癖、至死不渝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吝啬鬼形象。

作者通过这一形象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冷酷的金钱关系,批判了金钱对家庭关系、社会道德的腐蚀侵害性。

【要点记忆】5、作者简介6、巴尔扎克,19世纪_法国伟大的批评现实主义__作家,欧洲__批判现实主义__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7、情节结构以及人物形象8、线索场景性格中心9、抢梳妆匣 _爱财如命__10、守财骗继承权贪婪成癖揭露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11、 _看守金子__ 至死不渝抨击___拜金主义___的罪恶12、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1)个性化的语言描写;(2)夸张的动作描写__(“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3)传神的_细节描写___(“画眼睛”的精彩之笔)。

《拿来主义》【要点记忆】13、鲁迅先生的这篇著名杂文,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阐明了__如何对待中外文化遗产___,概括了___批判继承文化遗产_的观点。

文章行文思路清晰,第一部分回答“为什么要‘拿来’”的问题,第二部分回答“什么是‘拿来’”的问题,第三部分回答“怎样‘拿来’”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