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医学PPT课件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医学PPT课件


混合型髋关节置换
目前倾向骨水泥型股骨柄和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配合使 用 骨水泥固定的髋臼假体松动多与骨水泥、聚乙烯等磨损碎 屑引起的生物效应有关 骨水泥固定的股骨柄假体的松动则多与假体周围局部骨水泥 不均匀、含气泡等有关 股骨假体用骨水泥固定,克服了术后大腿痛、早期假体下
沉和松动现象,而髋臼用非骨水泥固定,可以减少骨水 泥固定术后的高松动率
髋关节或身体其他部位存在活动性感染灶 神经营养性髋关节疾病 全身情况差或重要器官有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 全身或局部严重骨质疏松或进行性骨量丢失性疾病 髋外展肌肌力丧失或不足
全髋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选择
对老年股骨颈囊内骨折患者 人工股骨头置换费用少、创伤 小,术后可早期活动 但晚期髋臼磨损率和股骨头假体松动率较 高。
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
骨水泥固定原则
良好的髋臼骨床,髋臼假体被骨床完全覆盖 脉冲冲洗髋臼骨床,保持髋臼骨床的干燥 骨水泥植入加压,骨性髋臼打洞增加骨-假体结合 保持假体周围骨水泥厚度均匀,在骨床与髋臼
之间置入数枚直径2mm骨粒等
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
提高骨水泥固定的新措施 加强骨水泥的强度 加强骨水泥与骨界面间结合 加强骨水泥与假体间结合
髋关节置换术后 (THR)康复
概念 适应症和禁忌症 入路途经的选择
置换过程 术后的体位摆放
康复流程 髋关节松动
评价表格
概念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指用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良好 的金属材料制成的一种类似人体骨关节的假体,利用手 术方法将人工关节置换被疾病或损伤所破坏的关节面,其目 的是切除病灶,清除疼痛,恢复关节的活动与原有 的功能。人工关节置换具有关节活动较好,可早期下地 活动,减少老年病人长期卧床的并发症等优点。
非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
非骨水泥固定又称生物型固定,它靠骨长入多孔、粗 糙或喷涂有生物活性材料的表面来固定
生物涂层最常用HA,还有氟磷灰石、生物玻璃涂层、 聚 合物涂层和等梯度的HA涂层 将骨形成蛋白、自体红骨髓、具有粘附力蛋白和胶原蛋白 等整合到HA中具有明显骨诱导作用; 将抗菌素加载到HA涂层上可以防止感染
外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
髋关节前外侧入路(Smith-Peterson入路)
皮肤切口线 颈
显露股外侧皮神经
显露股骨头、
髋关节外侧入路(Watson-Jones入路)
皮肤切口线 侧
切断臀中小肌向外上方翻起
显露关节囊前外
髋关节后侧入路
根据入路与臀大肌的关系有改良Gibson入路和Moor入

改良Gibson入路经臀大肌前缘,即臀大肌(臀下神经支 配)
术后感染
术后感染分期:术后1~6月为早期,6~24个月为 中期,晚于24个月晚期
术后感染分型: I 型:无症状,仅在行翻修术中组织培养发现有细菌生长,
且至少两份标本中培养出相同细菌 Ⅱ型:早期感染,发生在术后1个月内 Ⅲ型:迟发性慢性感染 Ⅳ型:急性血源性感染
髋关节置换术操作过程
术后康复流程
术后 宣教
康复 训练
康复 指导
术后宣教
疼痛宣教 训练宣教 体位宣教
康复训练
术后第一阶段:急性治疗期(第1—4天)
目的
独立的转移训练及安全地上下床/座椅/马桶
使用手杖或助行器在平地及台阶上独立走动
独立进行家庭训练计划
了解有关知识并遵守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注意事项

独立进行基本日常生活活动
与臀中肌(臀上神经支配)间分离,较符合解剖要求
皮 Moor入路则经臀大肌纤维间进入,显露较为充分 切断外旋

肌,保护坐

骨神经,显

露后关节囊
线
固定方法
骨水泥固定骨水泥固定 安装时假体与骨床间充填骨水泥,形成
假体-骨水泥和骨水泥-骨两个界面 非骨水泥固定骨水泥固定
假体与骨床直接接触,仅有骨-假体一个 界面
收程度主要取决于假体与股骨的刚度之差
术后并发症
早期并发症
静脉血栓形成
术后感染 髋关节脱位、半脱位 术后疼痛 血管神经损伤 出血与血肿形成 脂肪栓塞、心血管意外
晚期并发症
假体松动、下沉 术后感染 异位骨化 术后疼痛
假体松动
人工关节松动可分为感染性松动和无菌性松动 感染性松动:细菌感染所致 无菌松动:力学因素和生物因素造成 力学因素:植入材料、假体设计、固定方法、应力遮 挡、微运 生物因素:组织坏死、骨再生、微粒磨屑引起组织反应
全髋关节置换功能优于股骨头置换,翻修率低目前认为, 人工股骨头置换适合于老年、活动量小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 适合于髋关节已有骨性关节炎或骨质疏松、身体条件好、活动 量大的患者。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对局部骨质完整性要求较高,不能矫正畸形 术后假体松动、骨质吸收发生率高,现已少用
手术入路途经选择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入路很多,主要与患髋局部情况、 能否同时作某些附加手术及术者个人习惯有关。只要显露 满意,不必苛求某种入路。常用的入路有: 髋关节前外侧入路
骨性关节炎
适应症
骨无菌性坏死(如股骨头坏死等)
某些髋部骨折(如股骨颈骨折)
类风湿柱炎等。
只要有关节破坏的X线征象,伴有中度至重度持续性的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而且通
过其他各种非手术治疗都不能得到缓解的疾病,都有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指征。
禁忌症
注意事项

避免髋关节屈曲超过90度,内收超过中线,内旋超过中立位(后外

避免手术侧卧位

避免将垫枕至于膝下以防髋关节屈曲性挛缩

仰卧位时应使用外展垫枕

如果同时行截骨术,应减轻负重20%——30%
侧入路)
康复训练
治疗措施
指导患者进行肌力训练,包括:股四头肌及臀肌的等长 收缩,踝泵,仰卧位髋关节屈曲至45度,坐位深膝及屈髋(小 于90度)练习,站立位髋关节后伸、外展及膝关节屈曲练习 在辅助装置协助下渐进性走动----从助行器到手杖或腋杖 利用辅助装置强化下肢对称性负重及交替步态 非交替性台阶练习 复习并指导髋部注意事项 日常生活活动指导,评估辅助装置的需要情况
髋关节的生物力学
生理情况下股骨单独承重;关节置换后,股骨与假体共同承受体重, 股骨近侧l0cm皮质骨压力减少,大部分负重从旁边通过金属柄向下 传导,产生了应力传导的异常,称作应力遮挡或应力转移 全髋置换术后,病人骨骼由于压力剪力,骨吸收增加,导致骨丢失 或废用性骨质疏松,在无应力区有骨吸收现象 应力遮挡大小与股骨柄假体的硬度或弹性密切相关,骨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