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实施方案
负责人:王良英
课题组成员:王良英,肖小花,邓佑建,李平艳
一、课题的提出
1、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
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是情境教学坚定不移的目标。

心理学告诉我们:好动、生性好强是学生的天性,活动是学生生命的本性。

列昂节夫强调,心理的发展,是个性和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外部活动逐步内化而成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过程,心理意识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列昂节夫的观点给我们一个启示——研究学生的心理产生及发展,必须研究学生的活动,把学生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又在连续情境中,不断强化学习动机。

2、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来看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提出的“两最”——最佳方案、最佳效果,给人以思考。

即用什么样的最佳方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而情境的提出,为选择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提出一个新的课题,那就是教学模式的最佳方案,应体现出主体的主动性、感受性、创造性、教育性,使学生达到最大发展。

3、从“发现学习理论”来看
布鲁纳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就要求我们教师教一门学科,不是要建造一个活着的小型藏书室,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快乐。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音乐教师是一种演奏高超的艺术师,把讲台当舞台,把课堂当情感场,用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唤起学生共鸣。

”可见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要记住教师所讲的内容,而是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究、互动合作,使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获得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4、从情感驱动理论来看
成功的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真正让学生成为素质教育的主人。

而情境教学从理智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统一,有意识心理活动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统一的观点出发,通过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环境和个人之间的连续不断地信息交流,从而充分调动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使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又精神放松、放松愉快情况下进行学习,以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课题的界定
“情境”含有情景、境地的意思,即情况、环境,一般是指由景物、事件、人物关系等诸多要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有机结合的境地。

情境教学,主要包括语言文字、图表、图像、实物材料、人物动作、人际关系等,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的教学。

具体说是指教师以现行教材为基本内容,以学生周围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选择综合而典
型的材料,创设特定的语言、形声色、问题等情境,真实而全面地反映或模拟现实,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自主地探究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作用,分析理解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从而形成新知识、新观点,并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手段。

三、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1)形成结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际,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方法的经验。

(2)提升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与审美空间。

(3)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方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2、研究内容
(1)情境教学方法与音乐鉴赏内容的研究。

(2)情境教学方法与唱歌内容的研究。

(3)情境教学方法与音乐相关文化内容的研究。

3、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主要有行动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的综合运用。

(1)应用行动研究法,及时收集处理情境教学过程中师生活动的反馈信息,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方案,使研究更具实效性。

(2)应用个案分析法,通过对课题研究对象的个案分析,正确
认识研究对象发展的特点及其所处的水平。

(3)应用经验总结法,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分析研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与研究报告等。

4、研究对象:全体学生
四、课题实施原则
1、创设教学情境要从教学目标出发,真正为教学服务,以实现“三维目标”为基本价值标准。

2、教学情境的创设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感悟知识的环境,帮助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判断、思考、建构知识。

3、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紧贴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与学生经验相符。

4、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吸引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激发动机。

五、研究措施与步骤
1、步骤:
(1)准备阶段(2012.5--2012.6):确定好研究人员,总结已有经验,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学习相关的立项调查研究、论证研究资料,提出具体的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2.6—2012.12):实施课题有关方案,根据方案要求开展音乐教学;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以及在不同学科、不同年级方面的个体差异,进行理性的分析,从而设计符合情境教学的指导策略。

(3)总结阶段(2013.4—2013.5):收集、整理有关材料,结合
理论综合分析,形成初步的理论成果。

2、措施:
(1)创设情境内容
a、重组教材。

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中有一些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不易理解。

这就需要在教学中调整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和教学秩序,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把陌生的内容熟悉化,把陈旧的内容时代化,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中,主动探究、发现、体验、学会、掌握、运用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b、学科融合。

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课程资源,通过课程内容及方法拓宽情境内容,有利于学生感受鉴赏音乐,以及提高演唱演奏能力丰富相关文化的内容。

语言加以详尽描述,启发诱导学生对于生活的感受。

二是以生活实物再现音乐形象。

学生学习过程中,在实物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不仅能迅速地感知,而且易于接受和理解。

三是借生活游戏走近音乐形象。

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产生丰富的想象进行音乐学习,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c、让情境贴近现实。

一是用生活语言描述音乐形象。

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诱导学生对于音乐所表现的生活形象的感受。

(2) 创设情境空间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拓展学生生活空间的基本要求,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本身对学生课堂精神生活具有发展性意义。

以生活式交往进行师生、生生互动交流,这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协调沟通、相互作用的过程。

又是实施真诚对话,在交往中理解,并且共同摄取双方的经验和智慧。

(3) 在情境中表现音乐
新课标提出逐步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a、在亲历生活过程中感知音乐。

生活化情境伴随着学生的生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亲身经历,得到积极的启发和暗示,在此过程中发展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b、在模拟生活角色中体验音乐情感。

模拟生活角色就是指角色体验。

是通过选择一个角色(人或物)作为学生体验的对象,并感受其在生活中的情感。

在学习中进行角色模拟,目的是让学生重归真实的生活世界,以自由的思想体验生活,回归人性的本质。

c、在生活情境感染中表达音乐思想。

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真实可感的场条件等,让学生在实境体验中感悟知识,体验生活。

还可在每堂课之末安排学生说一说(我听了什么?我唱了什么?我想表达什么?)的环节。

d、在生活实际锻炼中展现音乐。

动员学生参加社区的纳凉晚会和社会中的一些音乐性质的比赛,都能使学生的音乐实践得到充分的锻炼,使学生所学的音乐体现出生活的魅力。

六、课题预计成果形式
科研论文、研究报告、教学案例和课例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