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让学生广泛,深入地接触音乐作品,就能较快的提高音乐的鉴赏力和表现力。

因此,如何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是我们每位音乐老师都曾认为头疼的问题。

当然,我也不例外。

直到今年十月份,这个最令我头疼的问题,已不再是那么难了。

为什么呢?因为我有幸参加国培计划(2010)——四川省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小学音乐班的培训。

在这次培训中,我吸取到很多专家和名师的宝贵经验和精髓。

特别是成都市龙江路小学伍娜老师的——我的音乐欣赏“四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下面我就结和本人实际工作和学习体会,谈一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一、备课六步曲
要想上好一节课,我认为首先就得从备课做起。

那么要备好一节课,就得做到这六步。

第一步:要充分熟悉音乐作品,力求与作曲者的心灵沟通。

这就需要老师收集很多资料,反复的多听,几乎达到要把作品的主题记住的程度。

第二步:换位思考,努力用儿童的思维理解作品的内涵。

如,在《魔法师的第子》一课中,老师可以扮演魔法师,唱音乐作品的主旋律当咒语,把乐器当魔法师的朋友。

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参与体验。

第三步:认真钻研教材,
创造性使用教材,并自己初拟教学目标。

第四步:内化《课标》为学习设计教学。

老师首先想到让学生参入活动中,在备课中体现音乐的特点,要做到让学生围绕主题多听。

第五步:反复试讲,不断完善备课。

通过试讲看清教学目标,明白教学内容是否多而乱,教学方式是否杂。

第六步;教学机智,就是要做到课堂应变准备。

(如声部不整齐,老师该怎么办,学生音不准,老师又该怎么办。

等等的一系列问题,老师都应该提前考虑到)我想备课只要从这六步做起,就可以让我们老师充分理解和领会音乐作品了。

二、如何让音乐课“亮”起来
1、“听”是欣赏作品的关键
音乐欣赏能力的形成,首先是多听。

听得多了,自然慢慢地就能听懂,这是一个相对的过程。

第一,感性欣赏。

初听,给学生一个整体感受,让学生对音乐作品中音的高低一个认识过程。

第二,理性欣赏。

反复听,从速度,力度,调式,调性中去认识作品,对不同拍子要求学生用不同方式比划。

老师要学会剪接音乐,要把主题音乐与副部音乐分开放,重点欣赏主题音乐。

这样学生才容易记住主题,也获得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2、“说”是欣赏作品的深入
教师要学会设问,引导学生回答,从而达到让学生说的目的。

因此,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说的参与,
及时引导学生说出听后感。

这是非常重要的。

如,《三只小猪》听前老师提问,让学生多听几遍主题音乐。

第一遍愉悦式聆听后让学生自由说说听后有何感受,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第二遍,分段细听,要求学生对各段旋律,音色,节奏进行简单对比。

说一说情感及风格特点。

从而让学生知道主题音乐,明白三只小猪建房的快乐心情。

3、“看”是欣赏的辅助
“看“是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可以通过视觉体验来感受音乐作品的美。

一般我们都以多媒体为主,图片或其它形式为辅。

但教师一定把握时间,不能看得太久。

如,《魔法师的弟子》一课中,当学生完成“动作感悟,表现全曲后,老师为学生播放动画视频片段。

这样既拓展了学生视野,又让“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反把视频看久了,就很容易转移对音乐课的关注,也妨碍学生展开想象的能力了。

4、“唱”是欣赏作品的基础
虽说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根据作品需要也可以适当加入“唱主题”环节。

这样更有利于把握主题形象,也能让学生在听中准确辨认主题的重复和变化。

更积极地把学生思维调动起来,获得更好的音响体验。

如欣赏《三只小猪》,在听到主题音乐时,让学生合着主旋律唱“我的草房子盖好了,盖好了,盖好了。

(模仿猪大哥)用同样的方法模仿猪二哥唱,我的木房子盖好了,盖好了,盖好了。

(在唱猪小
弟)通过这个唱的过程,既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又激发了学生对作品欣赏兴趣,更让学生记住主题音乐。

使学生在听赏时进一步入情,入境地去体验作品,而且也使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现象。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体会,什么叫一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

我记得曾经有人说过,教学的结果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学过程。

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地去学,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独创性。

真正的体验到音乐的美。

所以,让我们全体音乐老师大胆的行动起来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