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扶持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的通知》(国发〔2016〕16号)、《山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试行)》(晋政发〔2017〕31号)、《山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太原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试行规定》及山西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的实施方案》,践行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促进科技成果在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转化,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在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数字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现代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现代煤化工产业、现代物流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等十四个领域中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发展新产业等活动,主要针对中试阶段成果转化项目及产业化阶段成果转化项目。
(一)中试阶段成果转化项目中试阶段成果转化项目是指省内外企业、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在实验室已经完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行业先进性,并在示范区实施转化的中试阶段成果转化项目。
成果转化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先期聘请第三方科技评估机构组织专家对申请培育资金扶持的中试阶段成果转化项目进行专题评审,如项目通过评审,可按照示范区投资项目入区流程入区。
(二)产业化阶段成果转化项目
产业化阶段成果转化项目是指省内外企业、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在示范区实施的属于示范区重点打造的产业集群,并具有重要意义的产业化阶段成果转化项目。
项目引进按照示范区投资项目入区流程操作。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在示范区注册、纳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符合示范区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和各类创新组织机构(统称企业)。
第四条本办法由示范区成果转化业务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二章鼓励科技成果转化
第五条财政金融政策
(一)设立科技成果培育资助资金(简称培育资金)。
由示范区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扶持区内中试阶段成果转化项目。
示范区对每个项目扶持不超过500万元,用于项目实验室改造、购置仪器、设备、能源材料及劳务费等(一项或多项)。
培育资金采取“前资助”方式予以扶持。
(二)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扶持资金(简称专项资金)。
由示范区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扶持区内产业化阶段成果转化项目。
1.引导资金方式。
按项目投资总额给予一定比例的引导资金支持,用于补贴项目购置仪器、设备及劳务费等。
引导资金采取“后资助”方式予以扶持。
投资总额1亿元(含)以下,给予不超过10%的支持;1亿元以上,3亿元(含)以下的给予不超过15%的支持,支持金额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3亿元以上的给予不超过10%的支持,支持金额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
引导资金奖励比例以到位资金额度为准,奖励资金根据项目单位投资额到位进度同比例到位。
2.基金和股权投资方式。
示范区可采取基金投资、股权投资的方式对产业化阶段成果转化项目给予支持。
基金投资。
每年从专项资金中列支1亿元,注入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支持产业化阶段成果转化项目(原则上不超过项目公司注册资本的30%),基金投资金额依据合同执行。
股权投资。
每年从专项资金中列支1.5亿元项目资本金,委托示范区平台公司以股权投资的形式对产业化阶段成果转化项目给予投资支持(原则上不超过项目公司注册资本的30%)。
投资金额依据合同执行。
3.贷款贴息方式。
用于支持产业化阶段成果转化项目的贷款贴息。
贴息利率不超过当年银行贷款基准利率,每家企业贴息金额不超过300万元/年,期限不超过2年。
4.风险补偿方式。
建立投融资损失风险补偿机制,用于弥补基金、股权投资、银行损益等投融资机构对示范区产业化阶段成果转化项目支持发生的资金损失。
补偿标准为对企业投资或贷款本金按法定程序核销额的30%。
结余资金可以结转至下一年度使用。
采取基金和股权投资方式所投资的企业,达到一定的投资年限或约定投资条件,示范区投资机构可适时通过股权转让、回购、股票减持等方式退出,以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和保值增值。
第六条用房政策
(一)非购地成果转化项目
投资总额1000万元以上,1亿元(含)以下的,提供连续2年不超过750平米生产经营用房租金补贴;1亿元以上,3亿元(含)以下的,提供连续2年不超过1500平米生产经营用房租金补贴;3亿元以上的,可通过“一事一议”的程序予以扶持。
(二)购地成果转化项目
投资总额1亿元(含)以下的,原则上安排入驻中小企业产业园区,可享受园区运营方对入驻企业的优惠政策; 1亿元以上,3亿元(含)以下的,提供连续2年不超过200平米过渡办公用房租金补贴及1500平米过渡生产厂房租金补贴;3亿元以上,5亿元(含)以下的,提供连续2年不超过300平米过渡办公用房租金补贴及3000平米过渡生产厂房租金补贴;5亿元以上的,可通过“一事一议”的程序予以扶持。
第七条人才专项政策
支持成果转化所需的人才团队。
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产业升级、培育高新产业和现实成果转化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
(一)人才奖励
根据项目投资额度,按照项目人才对区财政贡献额予以100%奖励,每家企业不超过5人,累积不超过5年。
(二)人才公寓
根据项目投资额度,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不超过5套人才公寓,累积不超过两年。
第八条达产奖励政策
鼓励区内成果转化项目做大做强。
对于投资额1亿元以上的非购地成果转化项目及投资额3亿元以上的购地成果转化项目,如项目按期投产(达产),可按照对示范区财政贡献额予以100%奖励,最多不超过两年。
第九条对新获得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称号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
对已获得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称号,经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年度考核结果为优秀、良好的,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奖励。
第十条对区内企业通过示范区科技成果交易平台购买区外先进技术成果并在区内转化、产业化的,按其技术合同成交并实际支付额的5%给予奖励,单个科技成果最高100万元。
第十一条支持区内企业自主研发生产国家、省、区重点支持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对于装备制造企业投保,装备使用方受益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综合险,对实际投保费率按3%的费率上限及实际投保年度保费的80%给予补贴,单笔补贴金额不超过100万元,补贴时间按保险期限据实核算,原则上不超过3年。
第十二条鼓励示范区企业积极引进境内外资本对成果转化的风险投资。
对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一次性给予投资总额1%的奖励,最高30万元。
第三章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监督管理
(一)对于采用培育资金、引导资金、基金和股权扶持的成果转化项目,成果转化业务主管部门委托第三方科技评估机构,汇同财政主管部门对项目资金使用及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绩效管理。
项目承担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经政策、财务制度及合同约定,科学、合理、有效地安排和使用资金,资金须设立专账,专款专用。
(二)对违反财经纪律,弄虚作假、挪用或挤占专项资金等,没有按规定使用资金的单位,示范区成果转化业务主管部门和财政主管部门将提出限期整改要求,对整改不力的单位,示范区有权进行通报批评或终止项目。
同时,追回项目资金(包括扶持资金本金及其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取消项目单位今后三年内参与示范区科技资助项目申报资格。
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章免责机制
第十四条对于在先行先试中出现的探索性失误或因不可抗力、无意过失造成项目失误,但符合国家确定的改革方向,按程序决策,未谋取私利,未造成严重损失和恶劣影响的,对成果转化业务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作负面评价,不追究相关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十五条扶持资金的监督管理按照《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财政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的资金使用原则及要求执行。
第十六条本办法由示范区管委会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本办法自2020年月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