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自考历年真题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管理心理学试卷(课程代码 0016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更确切地说,是研究人与机器、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是【】A.普通心理学 B. 社会心理学 C. 管理心理学 D.工程心理学2.通过搜集各种有关材料间接了解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是【】八实验法 B. 调查法 C. 测验法 D.个案法3.西方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是【】A.古典管理理论 B. 早期管理理论 C.传统管理理论 D.科学管理理论4.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的体验,是对事物好恶的一种倾向被称为【】A.价值观 B. 情感 C. 审美观 D.兴趣5.一个人整个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意识倾向性与心理特征的总和是【】A. 气质B. 性格C. 个性 D.人生观6.在一般的工作安排和人员优化组合时,必须要注意的气质要求是【】A.发展性 B. 绝对性 C. 顺应性 D.互补性7.几个对象共同包围着一个空间,容易被感知为一个整体。
这反映的知觉对象的组合原则是【】A.连续原则 B. 接近原则 C. 相似原则 D.闭锁原则8.人们谈到教授,总认为是文质彬彬、白发苍苍;一说到工人,总想到身强力壮、性格豪爽的形象。
这反映的社会知觉效应是【】A.近因效应 B.优先效应 C.定型效应 D.晕轮效应9.个人关于事物、行为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A.态度 B.价值观 C.人生观 D.世界观10.态度的基础是【】A.情感 B.评价 C.认知 D.意向11.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的是【】A.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B.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C.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D.弗鲁姆的期望理论12.表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的公式是【】A.激励程度=期望值×效价 &效价=期望值×激励程度C.期望值=激励程度×效价 D.激励程度=期望值×效果13.根据挫折理论,“自我安慰”行为属于【】A.妥协性行为 B.退化性行为C.攻击性行为 D.积极性行为14.工厂要组织对产品质量的评估,要对车间和科室的工作进行检查,并且将检查结果跟工资和晋级挂起钩来,于是会出现少数工作不过硬的人联合起来进行抵制而形成的群体是【】A.自卫型群体 B. 防卫型群体C.互利型群体 D.工作型群体15.正式群体对组织的主要功能是【】A.协调人群关系 B. 满足成员的心理需求C.完成组织任务 D.影响和改变个人的观念和行为16.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两个方面是【】A.群体压力 B. 群体合力 C.群体组织力 D.群体内聚力17.研究表明,群体中更可能出现冲突的情形是【】A.群体规模越大,任务越专门化 B. 群体规模越大,任务越模糊化C.群体规模越小,任务越专门化 D.群体规模越小.任务越模糊化18.在群体或组织中,从一个水平向另一个更低水平进行的沟通是【】A.直接沟通 B. 上行沟通 C. 单向沟通 D.下行沟通19.在题19图“群体成员人际关系分析图”中,这个小组可能的自然领袖是【】题19图A.戊 B. 丙 C. 甲 D.乙20.通过较长时间的考察来测定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的方法是【】A. 参照测量法B. 层次测量法C. 历史测量法 D.社会测量法21.管理方格理论中(9.9)型管理方式又被称为是【】A. 任务型管理B. 团队式型的管理C.乡村俱乐部型管理 D.中间道路型的管理22.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寻求并实现某种最优化预定目标的活动是【】A.决策 B. 组织 C. 领导 D.设计23.不属于组织变量中的因果变量的是【】A.权力体系 B. 规模 C.技术 D.环境24.高耸的组织结构的特点是【】A.管理层次较少,管理幅度小,沟通渠道少B.管理层次较多,管理幅度大,沟通渠道少C.管理层次较多,管理幅度小,沟通渠道多D.管理层次较少,管理幅度大,沟通渠道多25.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是【】A.和魂洋才 B. 家族主义 C. 以人为中心 D.软硬结合26.组织形象战略的灵魂和整体系统的原动力的是【】A.组织行为识别系统 B. 组织理念识别系统C.组织视觉识别系统 D.组织制度识别系统27.任何绩效考核工作的基本原则与总的要求是【】A.严格认真 B. 客观公正 C. 民主公开 D.实事求是28.在考核中,根据最近的表现作出评价的倾向是【】A. 对照效应偏差B. 情感偏差C. 相似性偏差 D.近因偏差29.社会心理学家勒温创造的克服变革阻力的方法是【】A.力场分析法 B. 让组织成员参与变革C. 利用群体动力 D.奖励变革中的创新者30.在管理方格图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全面改进企业组织的手段是【】A.团队建设 B. 组织行为改造 C.道格式发展 D.过程咨询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性格的应用必须重视的几个方面包括【】A.要重视管理者自身性格的锻炼B. 要重视对组织成员性格的了解和把握C.要重视典型性格类型的塑造D.要重视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良好性格的环境E. 要重视领导班子及其组织成员的性格互补结构32.影响态度改变的主要因素有【】A.事件的难易程度 B.社会环境因素 C.团体因素D.态度系统特征因素 E.个体人格因素33.群体规范的作用有【】A.维持和巩固群体的作用 B.树立评价标准的作用 C. 群体动力的作用D.提高群体行为活动的效率 E.行为导向的作用34.科层制度的主要缺点有【】A.目标实现会受到干扰 B. 会产生专制意识 C.创造性易被削弱D.硬性规则易产生负作用 E.封闭结构缺乏弹性35.组织变革的阻力有【】A.心理原因造成的阻力 B. 系统原因造成的阻力 C. 经济原因造成的阻力D.社会原因造成的阻力 E.结构原因造成的阻力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36.简述在管理中能力的应用要注意的事项.37.简述态度的认知失调理论的要点。
38.简述非正式群体的功能。
39.简述传统的组织结构设计原则。
40.简述绩效考核的意义。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联系实际谈谈常见的归因偏差的类型及如何克服归因偏差。
42.结合管理实际试述造成沟通障碍的原因及其改善途径。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43.案例:心理学家莱瑟姆进行了一个关于伐木场卡车司机的实验:伐木场司机的任务是将伐下的木材装上车,运到加工厂。
在试验开始阶段,管理员要求司机“尽量多装”,结果卡车的装裁量仅达到58%一63%。
第二阶段的试验是要求司机将卡车装载量达到94%,并预先说明若没有达到此目标也不会受罚。
结果,在头三个月卡车装载量分别为80%、70%和90%(在第二个月司机们确认不会受罚,因而产量暂时下降,但又因为管理员的话可信,导致第三个月完全接受他指定的目标)。
这样的结果一直保持了7年之久。
结合案例资料,请回答:(1)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管理现象(2)该管理现象所依托的激励理论是什么其基本观点是什么(3)结合管理实际对该理论讲行评价。
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课程代码 0016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
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管理心理学的内容中,研究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称之为()A.组织心理 B.行为心理 C.群体心理 D.个体心理2.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了他着名的行为公式B=f,其中P是()A.行为 B.函数 C.环境 D.个人3.在行为科学理论中侧重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理论是()A.人性管理理论 B.群体行为理论 C.人类需要理论 D.领导行为理论4.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德鲁克 B.勒温 C.韦伯 D.巴纳德5.下列不属于个性倾向性内容的是()A.兴趣 B.气质 C.爱好 D.需要6.不同的气质类型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表现为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的气质类型是()A.粘液质 B.胆汁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7.知觉对象的组合服从接近原则、相似原则、闭锁原则和()A.联系原则 B.具体原则 C.连续原则 D.客观原则8.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对社会上某一类人的比较固定的看法,属于社会知觉效应中的()A.优先效应 B.晕轮效应 C.定型效应 D.第一印象效应9.格雷夫斯把价值观归纳为多个层次,层次的数目是()A.4个 B.5个 C.7个 D.9个10.态度变化三阶段理论中的三阶段是指()A.失调、协调、和谐 B.服从、同化、内化C.不一致、基本一致、一致 D.失调、学习、协调11.“龟兔赛跑”的寓言中,兔子输给乌龟的结局反映出()A.动机因素比能力因素重要 B.能力因素比动机因素重要C.动机因素与能力因素同等重要 D.无法比较动机因素和能力因素哪个重要12.美国管理学教授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的激励理论是()A.需要层次论 B.成就需要理论 C.期望理论 D.双因素理论13.作为群体的一个显着标志,就是群体内的成员应具有()A.共同的信念和群体意识 B.相同或相似的价值观念和性格C.相同或相似的利害关系和生活方式 D.相同或相似的行为习惯和认知14.由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的群体是()A.实属群体 B.参照群体 C.正式群体 D.非正式群体15.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不仅在行为上与其它人保持一致,而且在信仰上也改变原有观点的现象称为()A.顺从行为 B.屈从心理 C.从众行为 D.服从行为16.在以下诸因素中,能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是()A.群体与外界比较隔离 B.群体成员沟通较少C.群体的规模较大 D.群体规范是消极的17.在沟通的过程中,把信息源的想法、意图转换成媒体易于传送的信息是() A.通道 B.解码 C.反馈 D.编码18.美国的组织行为学家戴尔通过实验比较研究,认为效果最好的沟通方式是()A.口头与书面沟通的混合方式 B.口头沟通的方式C.书面沟通的方式 D.书面直接沟通的方式19.关于人际关系的类型分类,经济、政治、法律、伦理等人际关系属于() A.情感性人际关系 B.自然性人际关系C.合作型人际关系 D.社会性人际关系20.社会心理学家莫里诺创立了社会测量法测量人际关系,他认为成员相互作用的关键在于() A.不关心 B.吸引C.彼此的好恶情感 D.排斥21.领导有效性理论主要包括品质理论、情景理论和()A.工作理论 B.行为理论 C.决策理论 D.组织理论22.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对从事科学工作的专家、从事教育工作的教授,有效的领导方式一般是()A.高工作与低关系 B.高工作与高关系C.低工作与高关系 D.低工作与低关系23.组织内活动或分系统的数量多少是指组织结构变量的()A.权力体系 B.复杂性 C.职业化 D.人员结构24.组织设计的核心是()A.目标设置 B.结构设计 C.群体设计 D.个体设计25.组织文化三层次说认为组织文化包括物质形态文化、制度文化和()A.习俗文化 B.精神文化 C.价值文化 D.形象文化26.在组织形象识别系统中,作为组织形象战略的灵魂和整体系统的原动力,对系统的其他部分具有决定作用的是()A.组织形象识别系统(CI) B.组织理念识别系统(MI)C.组织行为识别系统(BI) D.组织视觉识别系统(VI)27.在对主体的功能的评价过程中,个体或组织实现其预期目的的适应性和能力是()A.效率 B.效果 C.效益 D.效能28.企业组织中最常见的考核方式是()A.自我考核 B.同级考核 C.下级考核 D.上级考核29.涉及到重新建构组织的变革属于()A.渐进式变革 B.激进式变革 C.外因式变革 D.内因式变革30.综合地运用多种方式,从各方面对组织进行有效变革的方式是()A.人员导向型 B_系统导向型 C.技术导向型 D.组织导向型单选题答案:1-5CDCDC 6-10CCCCB 11-15ADACC 16-20ADADC 21-25BDBBB 26-30BDDBB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