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二物理 质量与密度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五一节”期间,李老师去重庆矿石公园游玩时拾到了一块具有吸水性的小矿石(ρ石>ρ水)并带回了学校,同学们对这块小矿石很好奇,于是李老师提议大家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测量它的密度。
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以下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细线、水、烧杯等。
(1)方案一:小方同学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量小矿石的密度,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 调节天平时,先将天平置于_____桌面上,把游码移到称量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天平平衡;② 将小矿石放在左盘,向右盘加减砝码,直至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砝码以及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小矿石的质量m 为_____g ;③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然后用细线拴住小矿石缓慢浸没入水中,放入小矿石前、后水面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小矿石的体积为_____cm 3; ④ 该小矿石的密度为_____kg/m 3;(2)方案二:小东同学在小方同学的实验基础上,利用图丁所示的实验器材,按以下的步骤也测出了这块小矿石的密度。
① 将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m 1;② 将量筒中已浸没足够长时间的矿石提出,迅速将矿石表面的水擦去并浸没在图丁的水中(石块未接触烧杯底且水未溢出),天平平衡时示数为m 2;③ 矿石密度的表达式ρ石=_____ (用m ,m 1,m 2及水的密度ρ水表示);(3)不计细线的影响,上述两种测量方案中,误差相对较小的是方案_____(选填“一”或“二”)。
若用另外一种方案,则密度的测量值跟准确值相比会偏_____(选填“大”或“小”)。
【答案】水平 左 39 15 32.610⨯ 21-m m m ρ水 二 大【解析】 【详解】(1)[1][2]调节天平时,先将天平置于水平桌面上;从图甲可以看到,指针往右偏,说明右端较重,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直到天平平衡。
[3]从图乙可以看到,小矿石的质量是35g 4g 39g m =+=[4]从图丙可以看到,小矿石的体积是345mL -30mL 15mL 15cm V ===[5]该小矿石的密度是333339g 2.6g/cm 2.610kg/m 15cmm V ρ====⨯ (2)[6]由题意可知,当矿石放入烧杯后排开水的质量是21-m m m =排所以排开水的体积是21-m m V ρ=排水矿石完全浸没,所以V V =矿石排,矿石的密度是21-m mV m m ρρ==水石石(3)[7][8]在方案一,把矿石放入量筒内水中时,因为矿石吸水,所以导致测量出的矿石的体积偏小,根据mVρ=可知,计算出的矿石密度偏大,方案二中矿石在水中浸泡过,不再有此种情况,所以方案二测量值更准确。
2.在“测量液体的密度”实验中:(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横梁水平平衡.(2)将装有适量某液体的小杯子放在天平的左盘上,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若小杯子的质量为20g ,则小杯子中液体的质量为_____g ,然后将小杯子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到达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_____cm 3,由此可计算出液体的密度为_____kg/m 3.(3)此次实验操作测得的液体密度值偏_____(选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 【答案】右 16.4 20 0.82×103kg/m 3; 大 杯子内壁上有少量的残留液体,测得的体积偏小 【解析】 【分析】根据题中“应将平衡螺母向”“小杯子中液体的质量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计算出液体的密度为”可知,本题考查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运用天平、量筒的使用规则,及密度公式分别进行判断和计算. 【详解】(1)图甲中指针向左偏,应把平衡螺母向右调,直到横梁水平平衡. (2)图乙中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 总=20g+10g+5g+1.4g =36.4g , 小杯子中液体的质量:m =m 总﹣m 杯=36.4g ﹣20g =16.4g ; 图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20mL =20cm 3, 液体的密度:333316.4g 0.82g/cm 0.8210kg/m 20cmm V ρ====⨯; (3)将小杯子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时,杯子内壁上有少量的残留液体,测得的体积偏小,根据密度公式mVρ=可知,测得的液体密度值偏大.3.利用一个烧杯、天平和适量的水,小刚同学测出了一小块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
(1)小刚同学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出现如图甲所示情况,他应向_____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如果在称量过程中,加到最后一个砝码,出现如图甲所示情况,他应_____,最终测得小石块的质量为52g 。
(2)如图乙所示:A .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B .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上标记;C .取出小石块;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27g ;D .往烧杯中加水,直到_____,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0g ; (3)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cm 3; (4)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kg/m 3;(5)在一旁观看的小敏同学认为该测量值和真实密度相比明显_____(偏大/偏小),只利用原有实验器材,改进实验步骤,即可消除这一人为偏差,其方法是_____。
【答案】左 取下最小的砝码,然后向右调节游码使横梁平衡 液面与标记对齐 13 4×103 偏小 测A 图装置的质量利用AD 两图来计算石块体积 【解析】 【分析】 【详解】(1)[1]根据图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指针右偏时向左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如果在称量过程中,出现如图甲所示情况,说明所加的砝码不合适,所以应该取下所加的砝码,然后向右调节游码使横梁平衡。
(2)[3]为了利用等效替代法得到体积,所以应该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液面与标记对齐。
(3)[4]小石块的体积为33140g -127g 13cm 1g/cm m V V ρ====排石排水(4)[5]石块的密度为3352g 4g/cm 13cmm V ρ===石 (5)[6]取出石块时,石块会带出一部分水,使得测得的水的体积偏大,根据公式m Vρ=,测得的密度偏小。
[7]测A 图装置的质量利用AD 两图来计算石块体积可以避免这一人为偏差。
4.在“测量牛奶密度”的实验中:(1)小明先将牛奶倒入量筒,如图甲所示,则牛奶的体积为_________cm 3;接着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如图乙所示,他应先_______________,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3g ,然后将量筒中的牛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丙所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_______g ;(2)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出牛奶的密度为___________kg/m 3,用该方法测得的密度比真实值可能会偏____;(3)小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牛奶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 0②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 1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牛奶,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m 2则牛奶的密度表达式ρ=_____________。
(用测量的物理量和水的密度表示,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答案】30.0 将游码拨回标尺零刻线处 63.6 31.0210⨯ 小 ()2010水ρ--m m m m【解析】 【分析】 【详解】(1)[1]从图甲可以看到,量筒的分度值是1mL ,量程是50mL ,它的读数是330.0mL 30.0cm =。
[2]从图乙可以看到,游码没有归零,所以应先将游码拨回标尺零刻线处。
[3]从图丙可以看到,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是50g 10g 3.6g 63.6g m =++=(2)[4]牛奶的质量是-63.6g -33g 30.6g m m m ===牛杯根据mVρ=可知,牛奶的密度是 333330.6g 1.02g/cm 1.0210kg/m 30.0cmm V ρ====⨯牛牛牛 [5]用该方法测得的密度比真实值可能会偏小,因为量筒上会附有一些牛奶成分,那么在烧杯中的牛奶真实体积小于330.0cm ,当用330.0cm 这个体积去计算时,根据mVρ=可知所得到的牛奶密度会偏小。
(3)[6]由题意可知,可得到这些水的质量是10-m m m =水那么这些水的体积是10-m m m V ρρ==水水水水还可以知道这些牛奶的质量是'20-m m m =牛这些牛奶的体积是'10-m m V V ρ==牛水水则牛奶的密度是()'20'10--m m m V m m ρρ==水牛牛牛5.为了帮助家人用盐水选种,小天从实验室借来了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他进行了三次测量,以下是其中的一次测量过程:(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零刻线处,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要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移动;(2)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记录下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g ;(3)再将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
接下来小天称得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25.6g ,则小天在这次实验中测得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_3kg/m ; (4)若先用量筒测量盐水的体积,再倒入烧杯中测量质量,这样测出的密度将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左 69.6 31.110⨯ 偏小 【解析】 【详解】(1)[1]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说明右边较重,要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2)[2]从图乙可以看到,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是65g 4.6g 69.6g m =+=总(3)[3]由题意可知,量筒中盐水的质量是'-69.6g -25.6g 44g m m m ===总从图丙可以看到,量筒中盐水的体积是'340mL 40cm V ==盐水的密度是'333'344g 1.1g/cm 1.110kg/m 40cmm V ρ====⨯盐 (4)[4]若先用量筒测量盐水的体积,这个体积大小是正确的,但是再倒入烧杯中测量质量,量筒会有些盐水成分留下来,质量的测量值会偏小,根据mVρ=可知,密度的测量值也会偏小。
6.小明想用天平、砝码、烧杯、足量的水来测石块的密度:(1)小明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出现图甲所示情况,他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端调节;如果在称量过程中指针又出现如图甲所示情况,他应_____.(2)小明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乙所示,请指出其中两个错误:①_____;②_____.小明改正错误后,天平再次平衡后,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所称量烧杯和水的质量是_____g.(3)小明将石块浸没到上述烧杯中的水中,如图丁所示,此时天平所显示的质量值为91.6g,放手后石块沉入水底后,测得烧杯、水和石块的总质量为107.6g,则石块的密度为_____kg/m3.【答案】右增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用手直接去拿砝码将砝码放在了左盘,物体放在了右盘 81.6 2.6×103【解析】【分析】【详解】(1)小明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图中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左侧,因此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如果在称量过程中指针又出现如图甲所示情况,说明被测物体的质量较大,此时应该增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使天平横梁重新平衡;(2)由图乙知,物体放在了右盘,砝码放在了左盘,物体和砝码的位置反了;在加减砝码时,用手拿取,未用镊子;标尺的分度值是0.2g,因此烧杯和水的质量:m1=50g+20g+10g+1.6g=81.6g;由题意可得,石块的质量:m石=107.6g−81.6g=2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