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及答案

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1.简述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P16,P1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特征:①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②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③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严重阻碍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④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已经产生,但力量很软弱;⑤地方割据势力存在,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⑥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2.简述中国近代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P17-18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关系: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3.半殖民地——所谓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的。

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

4.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的。

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但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

第一章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方式。

P20-29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2.分析西方列强入侵对近代中国尤其在政治、经济产生的重大影响,并驳斥“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近代文明”的谬论。

重大影响:(1)西方列强的入侵导致了封建政治制度的崩溃与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

在政治上:大门被打开,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经济上:自然经济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开始近代化。

对谬论的驳斥:鸦片战争不仅没有给中国带来近代文明,反而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

一,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侵犯了中国主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

二,外国商品大量涌入,破坏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给民族资本主义带来阻碍。

3.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的意义。

①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进行了多次反侵略斗争,如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抗法斗争,义和团运动等,这些斗争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气焰,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维护了国家的独立。

②中国在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同时,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4.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和教训是什么?P35-38主要原因:(1)社会制度的腐败。

近代以来封建社会制度没有根本改变。

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经常压制人民的反抗斗争,力主避战求和,为此不惜割地、赔款。

(2)经济技术的落后。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技术落后,导致中国在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列强,必然导致被动挨打。

经济技术的落后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社会制度的腐败。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5. 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沙俄认为割让辽东半岛一事阻碍其向东北扩张,威胁它南下计划,伙同德、法出面干涉,劝告日本放弃辽东半岛。

日本近于三国压力,被迫退还辽东半岛,中国被迫交出3000万两赎赔。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进一步加深的标志,以及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分别是什么。

第二章1.太平天国两大纲领性文件并对其分析评价。

P41-43答:《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天朝天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这种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无法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天朝天亩制度》主要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核心主要涉及生产关系方面的内容。

《天朝田亩制度》明确提出要建立“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制度,也就是要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

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纲领性文件,但是由于当时历史条件局限,未能付诸实践。

2. 永安建制——1851年9月,太平军永安封王、建制,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治制度的规模。

3.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意义、失败的原因、教训。

P45-46意义:①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②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③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④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⑤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失败的原因:(1)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阶级局限性。

(2)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太平天国是以拜上帝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太平天国也不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3)没有正确的政治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虽有反封建的意义,但没有实现的现实依据。

(4)不能保持农民队伍的团结一致。

农民意识导致农民运动领袖之间的内讧,是导致失败的原因之一。

(5)太平天国领导人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野心缺乏理性的认识。

教训: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4. 总理衙门——1861年1月,由恭亲王奕等奏请成立。

下分英国、法国、俄国、美国、海防五股,总揽各国外交及与处国发生干系的财政、军事、教育、矿物、交通等各个方面的大权。

实际上成为清政府的“内阁”,但无权指挥各省督抚。

5.洋务运动的性质、目的、指导思想、内容。

P46-48性质:是一部分封建地主和官僚,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所进行的以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培养近代军事和工业人才为主要内容的自救运动。

目的:为了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危机。

是为了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

指导思想: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内容: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6.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失败的原因。

P48-49历史作用:①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②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开阔了眼界。

③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开始变化,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失败的原因: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③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7. 简述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内容及其意义。

P51-52论战的内容: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意义: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维新派以救亡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为指导,用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提出了系统的维新变法的理论和主张,尽管也表现出对孔孟学说不敢正面批判的弱点,但通过这场论战,使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在知识分子中不少人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形成向西方寻找真理,学习新学的热潮。

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进步的,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意义。

8. 维新运动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P54-56意义:①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②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③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④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失败原因:客观上: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守旧势力比较强大,而维新派既没有严密组织,又不掌握实权和军队,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光绪身上。

主观上: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

③惧怕人民群众。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知识点:洋务派所创办的主要民用工业和军用工业有哪些第三章1.简述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

P58(1)政治方面,改革官制,修订刑律,整顿吏治。

(2)经济方面,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3)军事方面,改革兵制,编练新军,创办巡警。

(4)文化教育方面,改革学制,包括“停科举”、“设学堂”、“奖游学”三项内容。

(5)此外,清政府还发布了禁缠足、禁鸦片、废酷刑以及允许满汉通婚等命令。

2.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内容与焦点。

P62-63①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焦点)②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③要不要社会革命。

3.中国同盟会——1905 年 8 月 20 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孙中山被推选为总理,黄兴被任命为执行部庶务,实际主持会内日常工作。

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4.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三民主义的内容并对其分析。

P59-6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①孙中山在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

②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如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

③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各地次第成立,如华光会、光复会等。

④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

三民主义:①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二是追求独立。

没有从正面提出反帝的主张。

②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

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是社会革命。

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

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5.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P67 -68,P73-74历史意义:①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②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③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的解放。

④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相关主题